家長聚焦點出現偏差是孩子“唱反調”的根源,用吸引力法則做改變

清晨被隔壁的一個強有力的命令聲吵醒,迷迷糊糊中能聽到是一位父親在訓斥孩子,不久便傳出孩子的啼哭聲。

生活中,當家長被孩子的“作妖”搞得不勝其煩時,大多家長會用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孩子停止胡鬧,並遵從自己的意願。此時,一部分孩子在威逼利誘下順從,一部分孩子卻倔強地堅持己見,絲毫不退讓。

“你不要再到處亂扔玩具了!”

“吃飯就吃飯,不要拖拖拉拉的!”

“快點穿衣服,別磨蹭!”

“寫作業總是粗心大意!”

……

相信很多家長不止一次地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但你會發現,孩子依然會隨便亂扔玩具;吃飯依然拖拖拉拉,一吃一個小時;出門前穿衣服至少要半個小時後才能出了家門;寫作業總是缺撇少捺。

家長聚焦點出現偏差是孩子“唱反調”的根源,用吸引力法則做改變

01

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

為何家長一再提醒孩子,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從不遵從,反而變本加厲了呢?

這是因為家長的聚焦點出現了問題。

聚焦點,也就是你一直關注的問題,一直想的事情。

根據自然法則的第二定律《 創造定律》,聚焦在你要的你會得到,聚焦在你不要的,你也會得到。這是因為,吸引定律是

“包含性的”

而不是

“排他性的”

(也就是說不能幫助你排除你不想做的),不希望發生的事情,任何你所聚焦的都會被你的磁場包含進來。

由此看來,當你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一直聚焦你不想要的東西,事實上,你反而能得到你不想要的或你不期望發生的事情。不管你的聚焦點是好是壞,都能被吸引過來。

你聚焦孩子到處亂扔玩具,你得到了這樣的結果;你聚焦孩子吃飯拖拉,你得到了;你聚焦孩子穿衣服磨蹭,同樣也得到了這個結果;你聚焦孩子寫作業粗心,依然在惡性迴圈。

家長聚焦點出現偏差是孩子“唱反調”的根源,用吸引力法則做改變

創造定律說:你會得到你所聚焦的,不管你要還是不要!不管你是否察覺這聚焦的過程!

所以,坐下來,仔細想想,日常生活中,你的聚焦點是否出現了偏差,孩子本身是否真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你卻忽略了你經常重複說給孩子的錯誤的聚集點?

我們重複說的每一句話,就是一種意念,而意念就是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吸引所有同能量的事情發生,並能啟動能量的循。不管你知道不知道,這種能量都存在,並持續發揮著作用。

也就是說,當我們改變了聚焦點,孩子的問題或許都會向你期望的方向發展,在這裡,我們不妨嘗試用吸引力法則做出改變。

家長聚焦點出現偏差是孩子“唱反調”的根源,用吸引力法則做改變

02

吸引力法則

專業定義是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

人類所有的思維活動,都會產生某種特定的頻率(銻場),而這種頻率就好比杜鵑用於求愛的訊號、 蝙蝠用來探路的超聲波。它會吸引同樣的頻率,引發 共振,從而將我們思維活動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事物吸引到我們的面前。就像物理界認為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存在吸引力一樣,人的思想也存在吸引力。—— 朗達·拜恩

雖說,吸引力法則在某些領域被作為蠱惑人心的說辭,成為人們一夜暴富或者“中大獎”的“秘密武器”,但是,如果合理有效地利用這一法則,在很多方面還是可以幫助人們實現一些小目標。

就比如,在孩子的問題上,利用吸引力法則改變聚焦點,並非是空談或痴心妄想,而是切實可行的。

家長聚焦點出現偏差是孩子“唱反調”的根源,用吸引力法則做改變

吸引力法則的中心思想就是,你“心中所想之事越發強烈,似乎就越容易實現!”,所以,我們首先從“心中所想”開始。

“口中所說“並非是“心中所想”

我們嘴上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其實並非“心中所想”:

別亂扔玩具——要及時整理好自己的玩具,避免被玩具絆倒,造成傷害。

吃飯別拖拉——吃飯時間太長飯會放涼,對胃不好,同時也在浪費自己和別人的時間。

穿衣服別磨蹭——節省時間,早點出門。

寫作業別粗心——端正學習態度,搞好學業,適應今後社會的“物競天擇”。

……

透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雖然要表達的初心是一致的,但是聚焦點卻是截然相反的。所以,當孩子的行為和我們不期望發生的事情不謀而合時,不難發現問題出現在哪裡。

改變聚焦點,首先要改變“口中所說”,三思而後“說”,確保你要說的意思是你心中所想的意思,之後,再來看看孩子的反應。

說話之前不妨套用這個開頭

“我更希望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

,並以

“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結束。這樣可以直接引導我們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讓孩子理解我們的良苦用心,同時因為家長的信任做出改變。

家長聚焦點出現偏差是孩子“唱反調”的根源,用吸引力法則做改變

有意識地聚焦好的事情,吸引同一磁場能量

凡事都有兩面:你要的那一面,和你不要的另一面。

凡想都有兩念:讓你越想越好的那一念,和讓你越想越不好的另一念。

你會啟用吸引哪一面,取決於你到底啟用聚焦哪一念。

所以,當我們面臨孩子的問題時,腦海中都會出現兩個小人在做鬥爭,一個是好的方面,一個是不好的方面,此時,我們不妨有意識地聚焦好的那一面和那一念,改變現狀。

當我們聚焦好的那一面,就會吸引同一磁場的能量,所有的事情都會向你期望的方向發展。

舉個例子,當孩子寫作業出現粗心大意的問題時,我們內心的兩個小人會出現,一個說:“這孩子寫作業老是粗心大意,總是改不了這個臭毛病!”,另一個會說:“只是孩子的一個小失誤,用心點,下次就不會出錯了。”

家長聚焦點出現偏差是孩子“唱反調”的根源,用吸引力法則做改變

當我們有意識的聚焦好的方面時,“放過”了孩子,也“放過”了自己,接下來的行為也不會傷及孩子自尊。 因為,當你不能夠放任他人,你必然聚焦在自己所不要的;當你聚焦在自己所不要的,你必然會吸引來自己所不要的!

當然,不是讓我們放任孩子“粗心大意”,而是讓我們不要聚焦在“孩子總是粗心大意”上面,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用心審題,仔細思考”,而不是一味強調“粗心大意”。

綜上所述,當孩子和我們“唱反調”,沒有向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時,不妨利用吸引力法則改變聚焦點。以我口,說我心,凡事往好的方面想,換一種方式對待孩子,我們會發現,孩子不再”叛逆“,會更加尊重我們的意見。

當然,對待孩子,同樣也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尊重孩子的意願,在一定程度上“放任”孩子,支援孩子做自己真心喜歡做的事情,不“砍斷”孩子的翅膀。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當這面鏡子折射出很多問題時,我們就該從自身找原因,不斷改變,尋找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