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分封過哪些異姓王?原來他們都曾封王

唐朝的異姓王(不是皇室宗親的李姓王也算是異姓王)是比較多的,如果算上外藩的異姓王的話,整個大唐有近百位異姓王。如果不算外藩的異姓王,比較有名的異姓王少說也有三四十位,尤其是唐朝中後期,異姓王成了一種普遍的存在。

四姑娘就在這裡說一些比較有名的異姓王。

唐朝分封過哪些異姓王?原來他們都曾封王

隋末唐初之際,天下有很多割據勢力,李淵的大唐只是其中之一,但隨著李世民等名將的南征北戰,大唐的疆域越來越大,也有不少割據勢力主動或者被動投靠了大唐,李淵就分封這些起義軍的首領為異姓王,甚至有的直接賜李姓,當初分封的異姓王有:涼王李軌、吳王杜伏威、燕郡王羅藝、彭城郡王劉季真、北平郡王高開道、定襄郡王胡大恩、義安王李孝常等,杜羅劉高胡五人都被賜姓李,其中,胡大恩原本是竇建德部中的要員,後來獻地投降了大唐,李孝常原本是華陰縣令,在李淵起兵後獻出永豐倉投靠了李淵。其餘的都是起義軍的領袖,這些人的結局都不怎麼好,其中的大部分都在後來反唐被處死。

太宗時期封過一些外藩異姓王,這裡就不介紹了。高宗時期沒有封異姓王的情況。武則天武周時期的封王情況則比較複雜,這個時期武姓王和李姓王都算不上異姓王,後來太子李顯和相王李旦倒是向武則天提議封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為王,但是武則天並沒有同意,而是將其封為鄴國公。

唐朝分封過哪些異姓王?原來他們都曾封王

705年,張柬之等人聯合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發動神龍政變,誅殺張昌宗和張易之,然後逼武則天下臺,武周政權結束。李顯復位後,張柬之等人封王:漢陽王張柬之、博陵王崔玄暐、扶陽王桓彥範、南陽王袁恕己、平陽王敬暉以及遼陽郡王李多祚。

五王的下場都不是很好,在中宗一朝遭到了李顯的忌憚,都被武三思給折騰死了。李多祚則是在707年參與到了太子李重俊發動的景龍政變中,他們殺死武三思父子及其黨羽十餘人,之後他們被阻擋在玄武門,政變失敗,李多祚也被殺死。

李顯去世後,韋后攝政,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合發動唐隆政變,扶立李旦復位,太平公主的三個兒子(薛崇簡、武崇敏、武崇行)都封王,其中薛崇簡是立節郡王,其餘兩人在713年太平公主被賜死後也被處死,封號失傳。

唐朝分封過哪些異姓王?原來他們都曾封王

李隆基繼位後,716年,頡利發石阿失畢降唐,被封為燕山郡王。石阿失畢去世後,其子火拔歸仁襲燕山郡王。安史之亂之前,身兼平盧、河東、范陽節度使的安祿山被封為東平郡王,身兼河西、隴右節度使的哥舒翰被封為西平郡王。幾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已然重病在身的哥舒翰奉命鎮守潼關,結果因為唐玄宗不肯等,哥舒翰被逼著出兵禦敵,20萬大軍只剩下8000人,其部下火拔歸仁綁著哥舒翰投降了安祿山。當然兩人的下場都不好,火拔歸仁被安祿山殺死,哥舒翰被安慶緒殺死。

安慶緒殺死安祿山之後成為叛軍首領,史思明並不服氣安慶緒,兩人的矛盾逐漸升級,後來史思明降唐,被唐肅宗封為歸義王,只是史思明很快又叛唐,並很快就成了叛軍首領。

唐朝分封過哪些異姓王?原來他們都曾封王

唐廷用七年多的時間才壓下了這場叛亂。當時平叛的大功臣李光弼、郭子儀和僕固懷恩都封王,其中郭子儀為汾陽郡王,李光弼為臨淮王,僕固懷恩為大寧王,等等。

唐德宗時期異姓王空前多了起來,有二十餘人封王,其中包括武安王李懷仙、高平王薛嵩(薛仁貴的孫子)、南平王李希烈、雁門郡王田承嗣等。到了晚唐時期,異姓王更是氾濫。比較有名的有:潁川郡王陳敬瑄、琅邪郡王王重榮、晉王李克用、梁王朱全忠(朱溫)、岐王李茂貞、蜀王王建、琅琊郡王王審知、吳王錢鏐、吳王楊行密等。其中朱溫滅掉大唐,五代十國時期來臨,這些異姓王中的大部分紛紛建國稱王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