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地段。

要想理解地段的本質,還需要從小縣城講起。

01

小縣城沒有地段

小縣城的人買房更看重什麼?

牌子夠硬、房子夠大、房子夠新。

先說牌子的問題。

在小縣城裡,建業、碧桂園非常的吃香。

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縣城裡的碧桂園

如果你說我住在建業的房子裡,那就是臉上貼著3個字——有錢人。

要比住在縣城實驗小學旁的老房子裡,有面子多了。

碧桂園同樣的道理。

學府名校、中央花園、新風系統、戶戶地暖、人臉識別、指紋密碼、社群WiFi。

所有的賣點都會放大做成噴繪,掛在農村二層小樓的西牆上,讓蹲在門口吃蒜麵條的老鄉,可以瞬間感覺,住了碧桂園的房子,就是成功人士。

關於房子大小問題。

在鄭州,賣的最好的永遠是89㎡小三房。

夠便宜,夠居住。

但是在縣城裡,沒有120㎡,都不好意思跟人說我買了房子。

三室兩廳是標配,兩梯四戶是標配,樓下花園是標配,南北通透是標配,清一色板式樓房,更是標配。

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縣城裡的濱河小高層

產品本身的賣點,才是最大的優勢。

第三點,小縣城的二手房是沒有市場的。

所以,新房才是縣城老百姓的首選。

買房結婚,新房子、新傢俱、新汽車,一切都是新的,這才是美好生活的新開始。

買套二手房,就跟買張二手床一樣,會讓人膈應。

新房才是縣城的主力,二手房,只能居住。特別是那些房齡超過15年的老房子,沒有人願意接手,有這些錢,為什麼不買個帶電梯的新房住?

小縣城裡,金二環、CBD、地鐵口這些可以體現地段的名詞,通通沒有用。

反而是產品本身的屬性,更能激發人們購買的慾望。

新中式的氣派售樓部,帶鏡面水景的景觀示範區,還有精心準備的樣板間,這些在鄭州習以為常的東西,對於縣城來說,幾乎是降維打擊。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原因只有一個:

縣城太小。

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縣城谷歌衛星圖

老家縣城,就在許昌的南邊。

東西跨度5。5公里,南北跨度4。5公里。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15分鐘車程足矣。

即使從老家村裡出發,到縣城新區,15分鐘車程足夠。

只有1路公交車在縣城裡晃盪,站在路邊隨叫隨停,剩下的,都是城鄉公交、城際公交,除了節假日,根本沒啥人。

這樣的城市,根本沒有地段可言,一輛小電電,就可暢行全城。

所以,新城區又大又新的房子,就成為了搶手的香餑餑。

縣城最大溼地公園旁邊的建業、碧桂園,更是遭到追捧,即使那邊有食品廠、電纜廠、飲料廠、製藥廠,但依然阻擋不住人們對於公園的喜愛。

當別人問起:“你房子買哪了?”

標準答案是:“千畝湖旁邊的碧桂園!”

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這種自豪與驕傲,源於一套房子。

汽車是另外一種實力的彰顯。

買輛小汽車,從新區開車去老城區上班,見到熟人,車窗一搖,問一聲:

“吃飯了麼?”

這是最為低調奢華的炫耀。

如果房子就買在老城區,就只能步行或者騎著小電電去上班,還會遇到搖下車窗與自己打招呼的同事。

小縣城的新房癌,還有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汽車是人們最看重的個人物品。

縣城裡的人,有錢之後,最先換的八成是汽車。

當“人民路”(每個縣城都會有的一條路)上,寶馬賓士越來越多的時候,你會感嘆:

原來縣城裡的有錢人,真不少。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一輛好車,比一套好房子,更重要。

以上,縣城無地段。

02

早些年的鄭州也不大,人們要麼住在村裡(那時候還不叫城中村),要麼住在家屬院裡。

(此部分已在《地鐵房,究竟意味著什麼?》討論過)

工作單位就在隔壁,甚至商品房都非常少,地段的概念,無從談起。

地段概念,是伴隨著產業升級、房地產的發展,不斷髮展並深入人心的寄生物種。

鄭州的產業升級,最為重要的事件就是,

經開區的成立。

(其它省會城市也都有這個區)

從1993年成立至今,先後建立或引進了國際陸港、富士康、海馬汽車、東風日產、東風風神、金龍魚、中糧集團等幾十個輕重工業,吸引了大批就業人口。

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經開區分佈廣泛的製造業

但是,這些企業,都屬於製造業,一個城市要想高階起來,只有製造業是不夠的,必須有足夠的第三產業。

金融、IT、服務業,才是高階城市的標配。

所以,進入21世紀之後,全國各地的CBD轟轟烈烈的上馬建設。

成都高新區、南京河西、合肥濱湖、西安高新、重慶兩江、蘇州金雞湖,一時間幾乎所有的省會城市,都開始CBD的建設。

鄭州怎麼會缺席。

黑川紀章一紙鄭東新區的藍圖,讓鄭州一舉成為二線城市中的翹楚。

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鄭州CBD

CBD與經濟開發區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多的發展現代金融、IT、服務業。

各種高容積率的商務辦公大樓圍繞著如意湖拔地而起。

各種世界五百強、全國五百強、銀行、國企、央企進駐其中,CBD一躍就成為了鄭州商務中心。

CBD之中,誕生了無數鄭州牛逼的公司,牛逼的企業。

同時也締造了無數的財富。企業主、企業高管、職業經理人。(當然,還有各種投機倒把、賣房炒房富起來的一批人。)

不用管他們是怎麼富起來的,結果都是他們成為了最早的CBD地段受益者。

因為他們在東區買了房。

當年東區的房價還不過萬,20多萬首付就能在鄭東新區買套房,還能首付分期。

而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湧入CBD,湧入高鐵站,CBD片區、高鐵站片區的房價水漲船高。

房價就是篩選精英的過程,有錢了就住的近一點,沒錢就住的遠一點。

這個遠近與小城市的“遠近”概念完全不同。

CBD上班,綠城百合買房,通勤距離4公里,通勤時間15分鐘。

CBD上班,南三環買房,通勤距離15公里,中州大道正常堵車情況下,實際通勤時間,40分鐘以上。

所以,地段的定義很簡單:

好的地段,就是擁有汽車也無法彌補的步行距離。

通俗一點就是,不用開車,走路就能到單位。

(好像又回到了家屬院時代)

為什麼在大城市無法用汽車彌補距離?

因為堵車!

大城市的堵車幾乎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所以,汽車有時候不是“炫耀的資本”,而是“累贅”。

多少堵在小劉橋的人,想把車放路上,坐地鐵上班;多少堵在中州大道上的人,心急如焚,口吐芬芳。

無論你開的是比亞迪,還是賓利,大家都一樣,插翅難飛。

所以步行能到達的通達性,在此時就顯得無比優越。

CBD、龍子湖、東站片區,包括未來的北龍湖,周邊的房子一定很貴。

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綠地雙子塔

第一,這裡人多。

第二,這裡有錢人多。

當大家都希望住的距離單位近一點的時候,就變成了“錢的競爭”。

能夠支付房價,就可以住的很近。

沒錢的“剛需”,就只能遠離東區,去到更遠的三環外、四環外;

剛剛脫離剛需,又稱不上富豪的,就只能找一個類似“濱河”的“改善片區”,安放自己剛剛建立起的“優越感”。

03

與CBD相伴而生的,還有地鐵。

當一個城市匯聚了足夠多的頂層資源,擁有了相對發達的現代服務業之後,才會產生CBD、地鐵,才會有“地段”的概念,破土而出,深入人心。

地鐵是地段的另一個重要體現因素。

為什麼是地鐵?

因為越是發達的城市,對於時間的把控、對於效率的要求,就會越苛刻。

上文已經說過,汽車會堵車。

至於小電電與腳踏車,西裝革履要去見客戶談一個大幾百萬的單子,怎麼也不能騎著小電電去吧,髮型還要不要了?形象還要不要了?(中介小哥除外)

腳踏車更不會,滿頭大汗的見客戶,你確定是談業務的?

所以,地鐵就成為了最為準時,最為可靠,價效比最高的選擇。

好的地段,一定離不開地鐵口。

CBD,一定是城市地鐵交會最為頻繁的地方。

鄭州的地鐵1/4/5/6/8/12,6條地鐵線在CBD、北龍湖交會,還有未來要修建的如意單軌線、龍湖單軌線等。

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CBD、北龍湖地鐵規劃示意圖

通往CBD的地鐵,遍佈鄭州東西南北。

CBD也一定是擁有城市最好的公共服務設施,高階的寫字樓、少有的高階汽車4S店、屈指可數的地標大樓、五星級酒店。

服務業機構扎堆聚集,大量的會議、洽談在這裡發生,擁擠的白領們互相溝通著行業資訊並創造著無數商務合作機會。

回看21世紀過去的20年,正是CBD發力建設,地鐵成網的時期,也是鄭州在各個省會城市中,脫穎而出的時期。

04

地段的另外一個因素,商圈。

鄭州最好的商圈,一個在二七,一個在花園路。

二七商圈作為鄭州老牌商圈,周邊是真的沒有地了。

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二七商圈

一個華潤悅府,2017年毛坯均價1。8萬/㎡。

雖然容積率是6。2,雖然周邊每天都堵車,但是,依然阻擋不了商圈+地鐵帶來的誘惑。

或者反過來說,只有高容積率,才能帶來商圈與地鐵,造就好地段。

花園路商圈,國貿360、丹尼斯、正弘城、建業凱旋廣場,數個商業綜合體讓花園路商圈繁華至今。

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花園路上的正弘城

商圈周邊,容積率高,配套齊全,人潮如織。

有了人之後,各種配套應運而生,帶來了地鐵,造就了地段。

透過高密度、高強度的建設,商圈和CBD會被固定下來,這種用高容積率錨定的中心是很難轉移的。

這種地方就是一座城市的地標、門面以及中心。

它代表了城市的高度,承載了更多的就業人口,是深度城市化,資源高度集中的產物。

低容積率,一般只存在於郊區,到處都是洋房別墅、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小橋流水,社群還擁有大面積的綠地、湖泊、公園,甚至高爾夫球場。

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鄭州北區某樓盤

這種區域儘管宣傳的“詩與遠方”,但終究是人氣慘淡的荒郊野外,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市中心。即使是十年二十年之後,也不會有太大的起色,逐漸被人遺忘。

低容積率的建設,說明這裡的土地是廉價的,是不集約化,不匯聚資源的,是用來休閒而不是商務用途的,這裡離鄉村很近,離城市很遠,是低階城市化的表現。

我們放眼四環外,全都是三開間朝南、龍頭開發商、高品質物業、容積率不超過4的優質樓盤。

但是,價格依然在1。4萬元/㎡以下。

主城區內,樓盤的容積率大都超過5,甚至超過7,但是,依然無法阻礙它們賣到1。8萬/㎡。

買房都說要看地段,地段,究竟意味著什麼?

市區內某樓盤

而且,往往主城區的樓盤,賣的更快。

主城區別看容積率!

主城區樓盤,就應該是高容積率,才能錨定市中心地段的價值。

所以鑫苑金水觀城7。58的高容積率,並不影響去化。

和昌優地3。39的低容積率,才能成為最大的賣點。

05

一個城市,地鐵成網是一個重要的標誌。(對於鄭州來說,地鐵3。4號線通車運營,通車裡程超過200公里,就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地鐵一旦成網,城市的地段差異就會愈發顯著,顯著到再高的樓盤品質,都無法彌補地段的差異。

人們才願意花更多的錢,買市中心的高容積率樓盤。

更多沒錢的剛需如何要想彌補地段的差異,只有一個辦法。

靠地鐵。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買到管南,甚至南龍湖,因為這裡有地鐵,準時準點,不會遲到。

二七新城近幾年依然賣不過管南,就是因為,管南有2號線,二七新城的7號線,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一個城市越發達,剛需願意接受的通勤時間就會越長。

目前鄭州能夠接受的通勤時間極限,大概在40分鐘-1個小時,地鐵3分鐘一站,再加上走路時間,大約在10站-15站。

以CBD為錨點,基本可以覆蓋四環之內。

如果四環外的專案近期無地鐵規劃、或者距離地鐵較遠,那麼通勤時間,將會直接影響剛需的購房決策。

CBD、商圈、地鐵、人口,四個因素交織匯聚成為地段。

好的地段,擁有汽車無法彌補的時間效率,即使拋棄汽車,依然能夠擁有步行或地鐵的通達性。

再過5-10年,一線城市的地段價格差與地段固化的經驗,將會逐漸傳導到鄭州。

剛需,被房價逐漸的逼到了四環之外,通勤時間忍受極限,會越拉越長。

同時,新房癌將被逐漸拉長的通勤時間治癒,地段混亂的現象很快會結束,越來越多的剛需開始關注市區內的二手房。

即使小區物業不好,品質不好,形象不好,甚至單氣,也無所謂,因為長時間通勤必然會產生迴歸主城區的想法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