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欺騙把假象帶進真實的世界,內心狂妄而虛無的愛該何去何從?

當你用盡全身的力氣去愛她,把所有的愛變為一種切實的保護行為時,你覺得這是至高無上的愛情,甚至認為你們之間是最純潔的愛的象徵。可當你替她掌握生命中應該出現和消失的所有事情後,你的信以為真只是自我欺騙,把假象帶進真實的世界並以此為由,只能驗證你內心深處狂妄而虛無的愛。

自我欺騙把假象帶進真實的世界,內心狂妄而虛無的愛該何去何從?

《YOU》這部片子改編於卡羅琳。凱內斯的同名暢銷小說。這部豆瓣評分8。2的劇,低投資且無大牌,由佩恩。拜德格雷、伊麗莎白。萊爾、薛。米契爾、盧卡。帕多凡和扎克。切利主演,一度引發了人們對“愛情”的恐慌。

好久沒有看到這麼一部環環相扣,看完後不寒而慄的劇了,劇中的每一個場景,小到每一個細節,都在刻畫著男主人公的形象及人格。

有人說,這部劇光看錶皮,是

“愛情+文藝”的蜜糖

;扒開核心,卻是

“犯罪+驚悚”的砒霜

深以為然。

這本是一場愛的博弈,卻因為執迷愛戀的控制和強迫,讓人壓抑得透不過氣來。在為了愛可以不顧一切的外表下,我們看到的是主人公內心的孤獨和渴望真愛的慾求不滿。

當你帶著秘密走向別人時,別人也帶著秘密走向你

男主角喬是一個看起來修養很好,溫文爾雅、富有學識的男人,經營著自己的一家書店。女主角貝克,則是一個光鮮亮麗的女作家,有著投緣且經常聚會、一起玩樂的富家女朋友,和一個相親相愛的富二代男朋友。隨著兩人在書店的相遇,故事正式拉開序幕。

自我欺騙把假象帶進真實的世界,內心狂妄而虛無的愛該何去何從?

喬和貝克的相識在人們看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是典型的一見鍾情,觀眾都以為會看到一段史詩級的愛情,

可往往太過於稀鬆平常的設定下,隱藏著的是意想不到的套路和真相。

喬從看見貝克的那一刻開始,就計劃好了投入全身心的“愛”。貝克離開後,喬開始想方設法地去了解這個女孩,

就像我們開啟朋友圈就能瞭解對方的情況一樣,喬開始在社交軟體上搜索貝克的名字,透過她釋出的動態去認識她。

從搜尋的資料可以看出貝克在攻讀碩士,有很多“高階閨蜜”,生活奢華而精彩。而敏銳的喬很快就發現,貝克看似絢麗的生活卻不真實,只展露了她迷人可愛的一面,

而真實的她並非如此,就像公主等待騎士一般,需要人去拯救。

自我欺騙把假象帶進真實的世界,內心狂妄而虛無的愛該何去何從?

我們每個人,都在等待一個合適的人,在恰當的時間看到自己一路的感悟和經歷。

而喬認為,自己就是貝克等的那個人。於是他順著網際網路上的蛛絲馬跡找到了貝克的住址,再跟蹤她體驗一天的日程。

從這開始,喬的行為越來越超出觀眾的預想:

他潛入貝克的公寓拿走她的內衣,看著貝克和男友上床;

他幫助貝克拒絕導師的騷擾,卻在送她回家的時候順走了她的手機;

他利用蘋果手機的icould功能,同步貝克所有的資訊、影片、圖片、簡訊,只為更方便控制對方。

最終喬製造了一個“地鐵站救命”的偶然,讓女主順理成章地和他在一起。透過同步的內容,喬在她床壞掉的時候約她逛傢俱,在有需求時及時出現排解她的苦悶,讓貝克誤以為自己是最懂她的真命天子。

而在他們交往的過程中,貝克的前男友、閨蜜都成為了通往幸福的絆腳石。

渴望完全操控自己愛情的喬,便一個個除掉這些阻礙。

自我欺騙把假象帶進真實的世界,內心狂妄而虛無的愛該何去何從?

在喬的眼裡,愛情應該是完美的,凡是對他們關係造成威脅的人都應該失去活下去的權利,殺了一個又一個,也就多了一個又一個的秘密,可他卻始終認定,這是通往完美結局的唯一出路。

當你撒了一個謊,就要撒無數個謊來圓這個謊。

於是喬用無數個錯誤來隱藏第一個錯誤,直到被貝克發現自己的秘密,而他執迷不悟地把貝克關進地下室,認為這樣才能繼續自己忠貞不渝的愛戀。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將這種愛戀稱之為“執迷”,執迷戀情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執迷者表現出來的極致浪漫和體貼讓她體會到了無以復加的刺激和被愛,另一方面執迷者的控制、威脅手段又讓她倍感壓抑和窒息。

莎士比亞曾說:愛情裡面要是攙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的愛情。

喬和貝克,一方強烈的佔有慾與另一方內心的軟弱與索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愛,太過自私,這種佔有,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不能再算是愛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一定的窺探欲,當它傾向於自己多一些時,就會變成操控欲,當它傾向於別人多一些時,就會變成滿足欲。真正的愛是陪伴,但同時也要給對方足夠的成長,而不是限制對方的發展空間。因為,你給了她一切,卻未必是她想要的。

自我欺騙把假象帶進真實的世界,內心狂妄而虛無的愛該何去何從?

張小嫻說:愛情何嘗不是貪婪與恐懼的平衡?愈想佔有,愈容易失去。愛是儘量佔有和儘量避免失去之間的平衡。放棄執迷並不等於放棄激情和甜蜜,只有走出那些控制、妒忌、猜測和佔有慾,才能解放自己,讓我們發現愛情更深層次的意義。

渴望關注和了解,想要被“看見”,卻偽裝著依賴愛

我們來從女主視角分析這部劇的人物刻畫,劇中的貝克是一個美貌的女孩,看似過著精緻的生活,實則自卑、不安、焦躁,每天都在彷徨。

劇中透過強烈的矛盾對比,展現貝克的真實生活狀態:

聚會上,貝克使足了勁想要加入富女孩們的圈子,房租可以沒著落,“四人幫”中的朋友過生日,卻要送上限量版絲巾。可當別人通宵狂歡時,她不得不回家準備轉天早起的工作。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貝克發出了動態“友誼萬歲”,而每個字都證明了她的卑微。

生活中,貝克堅決拒絕了閨蜜的支票,可為了保住助教的職位,又用女性的魅力時不時給予教授一點暗示。筆桿滿足不了物慾時,她也迷戀於拜金糜爛的資本圈,把自己包裝成同樣庸俗的浪女。為了深藏內心的不安,她發出勵志動態,企圖掩藏所有掙扎的痕跡,而每個字都指向她的不堪。

感情上,貝克渴望被關注和了解,卻對出軌被抓的渣男前男友念念不忘,還在和喬交往的過程中出軌了醫生。

自我欺騙把假象帶進真實的世界,內心狂妄而虛無的愛該何去何從?

她是一個完全矛盾的並依賴這種矛盾生存下去的女人,離不開靠吸引別人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更無法擺脫身上隨處可見的虛偽。人格上的不獨立使她一次次周旋在偷吃、欺騙、利用之間而無法自拔,她以為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讀懂自己的白馬王子,卻未曾發現,這或許是暗中控制操控自己的魔鬼。她根本不懂愛,因此,也從未得到過愛。

仔細想來,貝克的形象鮮明又真實,像極了生活中的某類人。有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樣子,想要“詩和遠方”卻又無力實現,他們的朋友圈生活充滿儀式感又讓人羨慕,然而用精確的方式計算愛情,卻往往只能輸得一敗塗地。

就像劇中貝克的富二代前男友所說:“你以為她是網紅女神,文化人,其實她就是個慾求不滿的婊子,給一些她覺得高大上的東西就可以。”

自我欺騙把假象帶進真實的世界,內心狂妄而虛無的愛該何去何從?

貝克有著當今社會,在夾縫中生存的年輕人身上典型的矛盾和焦慮,他們想不明白自己的狀態,也從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他們只是物慾強烈且善於自我陶醉的個體代表,渴望真摯永恆又虛榮浮誇。

《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一書中提到:愛就是一種不可抗拒的渴望,渴望被別人能夠無可遏止的渴望你。這種渴望卻因事物被看的太清楚,而把缺點暴露無疑,最後演變為傀儡式獨立。

有時候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勇氣去面對它,也沒有勇氣去改善它,常常想方設法去掩飾,結果卻畫蛇添足,最終自食惡果。

童年缺乏愛的體驗,缺乏親密的連線,會在長大之後更加的渴求

喬對人性的判斷尤為精確,他能夠準確讀出對方的行為動機和內在個性,可卻掩飾不住他孤獨、苛求真愛的本性。而這一切都源於小時候的親子關係,父親虐待他,母親也置之不理。他被書店的老闆僱傭,經常被關在地下室裡。因為害怕被關禁閉,只能博覽群書,這才養成了喬後來能精讀他人行為和內心的本領,這實際上是他的一種自我保護。

貝克的童年同樣不幸,父親是個癮君子,她無法接受父親早已邁入新的家庭開始人生新篇章的事實,和別人談起父親時,透露的都是恨意。原生態家庭帶來的傷痛,她放不下,也不想放下,因為,這是她作品的靈感來源,同時也讓她學會了遇事逃避找藉口。

自我欺騙把假象帶進真實的世界,內心狂妄而虛無的愛該何去何從?

狄更斯說: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幼時被種下的不安的種子,在長大後肆意生長,讓他們無力招架,只得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彌補。

一個是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由於兒時缺乏愛的體驗,想要更多親密的連結,一旦遇到愛人,就會瘋狂地抓住對方,唯恐被拋棄,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影響因素。

另一個是想要很多很多的愛,渴望每時每刻都有人關注自己,能隨時隨地填滿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完美應對自己的需求和所謂的愛意。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一個人終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在不健康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會極度空虛,非常渴望愛與被愛,但是也不可能再回到母親的懷裡。因此,當他們遇見戀人時,就把這種愛投射到了戀人身上。

有個著名的“契可尼效應”,講的就是這種心理狀態。人們會對未完成的事情耿耿與懷,這是因為人們天生有一種把事情辦完的驅動力,對於已完成的事情,驅動力得到了滿足,人們便不會再掛懷;而對於未完成的事情,驅動力未被滿足,所以會印象深刻,長久的留在心裡。

這部劇要文藝有文藝,要恐怖有恐怖,要甜蜜有甜蜜,要懸疑有懸疑。控制狂,佔有慾,勾心鬥角,塑膠姐妹情,渣男渣女……應有盡有。每一集,都徘徊於推翻猜測和重塑思考的縫隙間。

在這個人情日益淡漠的社會,其實人人都渴望純真與溫情,這部劇讓我們看到,每個人心中都有無數個“秘密”,亦有屬於自己的無奈。

前路艱難且長,唯願我們都能無懼歲月流觴。無論是天高雲闊還是雲淡風輕,都能不懼歲月風雨,不恐風霜刀劍。無論是何年何月何時何地,還能一如往日地相信愛,追隨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