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鹿之戰項羽為何能以5萬人打敗40萬秦軍?看看戰爭過程就知道了

戰爭背景簡介

公元前209年,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並殺死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於是渡過黃河,匯合前來增援的王離軍20萬(長城軍)一起攻打趙國,大敗趙軍。張耳為趙國國相,都逃進了鉅鹿城。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了鉅鹿,自己的軍隊駐紮在鉅鹿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 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派軍救援,由於秦軍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鉅鹿城北,項羽殺不進軍的宋義,擔任楚軍上將軍,揮師北進救援。

戰爭背景簡介

秦軍:主將王離、章邯等,兩人各率領軍隊約20萬,共計40萬。王離率軍圍攻鉅鹿,章邯率軍駐守棘原。 楚軍:主將項羽,率領軍馬5萬人,從安陽北上到漳水南岸。 聯軍:其他諸侯國聯軍,有陳餘等人,共計10萬左右,因畏懼秦軍勢大,不敢上前營救。

戰爭雙方實力對比

項羽決定北上之前,秦軍的部署如下:當時駐軍是秦軍佈局是王離軍圍鉅鹿,章邯軍隊駐紮在鉅鹿南側,黃河上面是秦朝的水師,而水師的作用是給40萬秦軍運送糧草,既將關內的糧草沿黃河運送到前線,再經過甬道運送到章邯軍和王離軍的大營,秦軍的章邯部就是專門保障甬道安全的部隊。 章邯和王離軍隊由一邊築甬道保護糧草運輸,一邊隨時對救助鉅鹿的援軍打擊,這隻軍隊像兩隻虎鉗,牢牢的盯死獵物。

項羽看到了這一點,他也清楚自己的人馬只有五萬人,若是面對章邯和王離兩支大軍,是絕對沒有勝算,所以要想取勝,第一步就是要將王離和章邯分開,使他們不能互為犄角。 攻其所必救,這樣才能調動軍隊,所以在項羽從安陽北上之後,先派遣疑兵和齊國水師在黃河邊上進攻秦軍的中轉站,秦軍章邯部因為擔心後方被襲擾,部隊南下,章邯也將主力南下,而此時章邯與王離的距離加大,中間的甬道缺點被擴大。 甬道是秦軍糧食運輸的通道,秦軍最初又章邯派重兵把守,但是隨著章邯主力南下,甬道的防禦不那麼密集。

項羽發現了這一個機會。等到他到達了漳河南岸的時候,他立即命令英布和蒲將軍率2萬義軍渡河,直插章邯和王離之間的甬道。王離軍已經連續圍攻距離好幾個月,部隊非常疲勞,楚軍則由於宋義在安陽畏縮不前,反倒是休息了一個多月,所以楚軍是銳氣之師,而秦軍則是疲憊之師,雙方一經接觸,秦軍就敗退了。

這次試探效果非常好,因為英布和王離交火取勝,說明秦軍並非是不可戰勝,大大鼓舞了聯軍計程車氣。此時項羽大大軍已經全部過河,他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只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鉅鹿項羽此次偷襲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秦軍堅守的甬道。 楚軍趁機攻佔了甬道,切斷了王離軍隊的糧食供應,也切斷了王離軍隊與章邯軍隊的聯絡。

這場區域性戰爭的勝利,也大大的激勵在圍觀的諸侯,陳餘就開始出動軍隊牽制王離軍隊南下打擊英布的軍隊。 章邯得知甬道被英布切斷之後,他知道事態已經非常嚴重,立刻帶軍援救甬道,不曾想這招正中項羽之計,項羽以逸待勞,大攻章邯,章邯不得已退守棘原。 此時戰場上的形勢完全改變,由於章邯北上打通甬道的不可能,致使王離圍攻鉅鹿的二十萬大軍成為了孤軍,深陷張耳、陳餘、英布和項羽的包圍之中,雖然此時王離部隊的人數佔據上風,但是甬道切斷,糧食就跟不上,大軍一旦缺糧,立馬會陷入混亂。 王離軍隊攻守之勢的轉變太快了,他的部隊還沒有來得及調整,項羽已經率領部隊殺向他了。

王離畢竟還是將門之後,他連續組織了多次衝鋒,都被項羽打敗,最後經過九次激烈戰鬥楚軍終於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舉火自焚,鉅鹿之戰第一階段結束。 楚軍打敗王離之後章邯也膽寒楚軍的力量,有了投降楚軍的打算,項羽考慮到聯軍的糧食也不多,所以與章邯議和,最後又坑殺了秦軍二十萬。聯軍最終取得了鉅鹿之戰最後的勝利。

戰爭過程

第一、項羽先用誘敵之計,將秦軍章邯部引誘南下,致使王離部和章邯部分開,創造了分割圍殲的條件; 第二、項羽進攻秦軍最薄弱的甬道,切斷王離軍隊的糧草供應,使王離軍隊不戰自亂; 第三、項羽在整個戰爭中體現出速度的重要性,以快速機動的來回運動,將王離軍隊從包圍別人,變為被包圍的物件,攻守之勢異也。 第四、秦軍長期征戰,已經是疲憊之師,而項羽破釜沉舟激勵了楚軍的戰鬥力,雙方士氣差距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