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為何沒有這種妖怪成妖?地位太高,吳承恩也不敢寫

截止到如今,相信《西遊記》已經成為了人們心目當中的經典故事,無論是小說本身,還是由它所改編的電影電視劇,都有著相當高的文化地位,這自然也離不開作者吳承恩的文筆功力。

西遊記的人物形象,也是相當豐富,根據統計,整本書當中一共出現了96種妖怪,而他們的來歷也是多種多樣,從傳說中的鼉龍,神話中的九頭蟲、兕怪,再到黑風怪黃風怪。。。

《西遊記》中,為何沒有這種妖怪成妖?地位太高,吳承恩也不敢寫

至於人間常見動物幻化成的妖怪,包括豬,猴子,嘯天犬,龍,馬,白龍馬,老鼠,玉兔,蠍子,青牛,孔雀,鷹,大象,獅子,黑熊,蒼蠅,烏龜,鯉魚,狐狸,梅花鹿,老虎,蛇,羊,公雞,蜈蚣,蜘蛛,也達到了26種之多。

吳承恩是一個膽子很大的人,有人認為,他表面上尊佛抑道,實際上是透過佛道二教,將人情世故寫了個通透,把二教一起給黑了,但是在西遊記中,卻唯獨沒有這種妖怪成妖,地位特殊,就連吳承恩都不敢寫,這就是貓。

《西遊記》中,為何沒有這種妖怪成妖?地位太高,吳承恩也不敢寫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中國古代豢養貓的歷史,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開始,例如《詩經》中就提到:“有熊有羆,有貓有虎。”不過因為詩經將“貓”和熊虎等猛獸排列在一起,“此貓非本貓”也說不定,但是《禮記》卻又提到:“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說明此時的貓已經作為一種能夠馴化的家畜和人類和諧共存。

而歷史上不少名人,也都有成為了貓奴,例如陸游和黃庭堅:“養得狸奴立戰功,將軍細柳有家風。一簞未厭魚餐薄,四壁當令鼠穴空。”

《西遊記》中,為何沒有這種妖怪成妖?地位太高,吳承恩也不敢寫

吳承恩出生年月不詳細,卒於1582年,而他生平所待過的歲月,卻正是古代歷史上最大大的貓奴皇帝嘉靖統治時期。

明代初期,不知道由哪一任皇帝開始起,宮廷就興起了養貓的習慣,相傳最初的目的,竟然是透過貓兒的繁衍生育,來傳授皇室子弟性觀念的教育:“感觸生機,知人事生育之理,以廣嗣育。”

《西遊記》中,為何沒有這種妖怪成妖?地位太高,吳承恩也不敢寫

但是到了嘉靖年間,這位就任的異地藩王,完全是出於對貓的喜愛了,他為此專門設定了貓兒房來進行管理,根據太監劉若愚在《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中記載:“貓兒房,近侍三四人,專飼御前有名分之貓,凡聖心所鍾愛者,亦加陞管事職銜。”

這些受到皇帝寵愛的宮貓,甚至會和人一樣分成三六九等,最低的被稱為“某小廝”“某丫頭”,最高的被叫做“管事”。

《西遊記》中,為何沒有這種妖怪成妖?地位太高,吳承恩也不敢寫

而嘉靖對一隻身體淡青,性格溫順,善解人意的宮貓十分喜愛,將其命名為“霜眉”,每當皇帝起身,霜眉必作為嚮導,嘉靖就寢入睡,它也時刻不離左右,嘉靖驚喜之餘,乾脆將其封為虯龍,等到虯龍死後,嘉靖乾脆將其埋葬在萬歲山北側,命為“虯龍冢”,並立碑祭祀。“上痛惜,為制金棺,葬之萬壽山之麓;又命在值諸老為文,薦度超升。”

而到了吳承恩成書的萬曆元年,貓兒受寵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明朝宮廷,宮貓能夠毫無顧忌地遊蕩在各個宮廷,看見王子宮女也不會避讓,而是“相遘而爭,相誘而嗥”。

《西遊記》中,為何沒有這種妖怪成妖?地位太高,吳承恩也不敢寫

根據萬曆野獲編所記載,宮貓的伙食也是上等,僅僅以乾明門豢養的12只貓作為例子,它們一年下來,就要吃掉豬肉1700多斤,肝365副,對於明廷內部也是相當大的開銷。

而如今故宮內,依然能夠見到流浪貓的身影,而他們很有可能是當年明廷宮貓的後代,也就能夠理解了吳承恩,為何不願意寫這種動物了。然而宮貓的奢侈,也見證了明廷一步步的下落,一直到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