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二十八宿、五天之氣、九星

《素問》中提到二十八宿具體名稱的就只有一處,即本章開頭引用的那一段話,但只涉及二十八個宿名。《靈樞》中也提到二十八宿,是把二十八宿當成天度的標記,並且是等分周天365的,的,也提到一些宿名,如“房品為緯,虛張為經”等等。從引二十八宿的情況看來,沒有列舉二十八宿全名的原因可能是認為大家都熟知的緣故。

黃帝內經——二十八宿、五天之氣、九星

《五執行》引自《太始天元冊》的那段話,是為了說明五運和十干相配。《內經》認為甲已為土,乙庚為金,丙辛為水,丁王為木,戊癸為火的原因,是因為看到天上二十八宿間有似雲似霧的五色氣,即黃色土氣,紅色火氣,白色金氣,蒼色木氣,黑色水氣的所謂五天之氣。這五色之氣各流佈於有關各宿,如黃土氣流佈於心尾角參四宿之上等等。二十八宿又與地上以干支和乾坤巽艮排列的24萬相對應,所以黃色土氣流佈於甲已的方位,因而有甲已土運等等。這實際上就是古代式盤的種。可以看出古代醫學與星佔之間有一定的聯絡。

黃帝內經——二十八宿、五天之氣、九星

按式盤戊己方位在正西北和正東南,也叫天門地戶。為什麼叫天門地戶,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王冰解釋為西北天缺,東南地缺,形成門戶,另一種是張介賓解釋為奎壁兩宿為地上二十四方的乾位,正當戊方;角兩宿為巽位當己方。春分二月中日纏壁初,依次而南,到八月中秋分日纏翼末交於輪。春分正是白晝變長的開始,又是溫氣開始流行,萬物發生。秋分是白晝變短的開始,又是清涼之氣開始流行,萬物收藏。所謂春分司啟,秋分司閉,就是有門有戶之意。所以將奎壁宿為天門,而將角軫宿稱為地戶。

黃帝內經——二十八宿、五天之氣、九星

請圖片描述

後一種解釋顯然富有天文學的意味。而且與各宿距離相等不相矛盾。按28宿距度自角以後14宿173°0。25,自奎以後14宿計192°,度數並不相等,所以秋分太陽在翼宿之末、而這裡把地戶說成是在角軫者就是把宿數拉平,但實際度數相差更遠。對此解釋為太陽在纏翼末之後,進入角摻宿正當巽位己方,而且正是當其已行秋季氣令之時,這種解釋足勉強的。又按《內經》兩處子引到天頃西北,地不滿東南看來,第一種解釋頗合《內經》本意。所以可以看出《內經》引用的天文學材料是比較古老的,與後世天文學對不上來亦不足為怪。

黃帝內經——二十八宿、五天之氣、九星

五天之氣如果單純從天文學角度來看是可以不予考慮的,因為似雲似霧的氣如果果真有也肯定是地球大氣的現象。但是考慮到《內經》的最根本的論點是宇宙中充滿著大氣,大氣的升降出入引起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的變化,我們就必須指明《內經》引證《太始天元冊》的這一條記錄,作為賦與十於以五運的根據,是想說明陰陽五行之氣的理論有觀測材料作基礎。至於這個觀測資料有無問題,《內經》沒有說明,也沒有考察。

黃帝內經——二十八宿、五天之氣、九星

關於九星,王冰認為是太古原有九曜,後世道德淪衰,只有七嘴,這自是無稽之談。但到底九星是指什麼呢?按《靈樞·九宮八風》將四立二分二至劃分八宮,太一在各官居四十六日,只在立冬的新洛宮和立夏的陰洛宮居四十五日,總共三百六十六日。居中的土宮與八宮合為九宮。這九宮有九星對應,如天蓬星司冬至所在之葉蟄宮,八卦是坎位,正北;天任星對應於立春之天留宮,八卦是艮位東北;天衡星對應於春分,倉門宮正東震位;天輔星司立夏陰洛宮東南巽位;天英星司夏至上天宮正南離位;天藥星司立秋玄委宮西南坤位;天柱星司秋分倉果宮,正西兌位;天心星司立冬新洛宮西北乾位。還有一個天禽星司中宮。並且九星還與地上的九野對應。看來這九星又與八節對應,又與八卦八方位對應,又與地之九野對應。《內經》復將八風和不及之年(即偶位干支之年)對應的災富與這九宮相聯。

黃帝內經——二十八宿、五天之氣、九星

因此,這裡是否反映了古代觀象授時和星佔尚混雜一起之時,曾觀測九個星作某種標誌,或純屬主觀編造都難以準確判斷。最近阜陽出土汝陰侯慕有九宮八風盤與《靈樞·九宮八風》篇首圖一致,看來是確有出處的。

《內經》只提“九星懸朗”,沒有說它的運動變化,肯定了它不是象七曜那樣“緯虛”,因而似有恆星的特色。要之,九星之說可能是出於較為古老或原始的某種宇宙觀念,正有待探索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