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老子是對立還是統一?一個服務社會秩序,一個服務內心秩序

文|顏小二述哲文

幾千年來,孔子在我國文化、歷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要說誰可以與孔子一爭高下,那就非道家老子莫屬。孔子以積極有為的治世之學在人們心中落地生根,而老子則以“無為而治”的超脫觀念,吸引無數華夏兒女。

兩派學說千年以來,有人說是互相較量,有人說是互相成就,傳承至今,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難以超越的經典,那麼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是對立的嗎?二人背後的學派到底是殊途同歸下的互補,還是背道而馳的較量呢?顏小二的認為是前者。

在顏小二心裡,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雖有看上去“對立”的地方,但是二學派理論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因為二學派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不一樣,以至於二學派看上去是對立,實則是互補甚至是相同相通。

孔子與老子是對立還是統一?一個服務社會秩序,一個服務內心秩序

下面,我將從儒家、道家思想的“出發點”入手,透過儒家“仁者愛人”和道家“天地不仁”兩個看似對立的觀點和大家論證一下儒道到底是統一的,還是對立的,希望可以給各位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發。

1、儒家學派理論思想的“出發點”:人類社會的秩序

儒家孔子的中庸之道、孟子的浩然之氣,以其積極有為的“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君子精神而受到古今中外無數人的追捧,於此,儒家的服務物件,可以是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團體中的百姓,也可以是為了維繫社會穩定、有序管理百姓的古代掌權者,但是在顏小二心中都不算太精準的答案,在顏小二心中,儒家思想其實是為“人類的秩序社會”服務的。

孔子與老子是對立還是統一?一個服務社會秩序,一個服務內心秩序

儒家孔孟留下了很多傳世經典理論,裡面有教人如何溫良恭儉讓,有教人如何修身養性成為君子的,也有教掌權者如何變得賢與能的。其實這些舉動的背後,都是在為古代社會秩序的穩定打基礎。

一言以概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理論觀點的出發點不是為了某一類人的利益,而是為了整個社會的有序執行,它的服務物件其實是“人類社會的秩序”。

孔子與老子是對立還是統一?一個服務社會秩序,一個服務內心秩序

2、道家思想觀點的“出發點”:人類內心的秩序

而道家的氣質則與儒家有些不同,道家有“潛”和“隱”的氣質,他們似乎不言朝堂卻“勝言朝堂”,這是道家的高明之處,也是道家最容易被誤解的地方。

道家老子講“無為而無不為”,又講“道法自然”,有不少朋友將老子的“無為”與“自然”觀點簡單與數量關係上的“零”劃等號,其實不是這樣。

道家的“無為”是相較於“妄為”而言,“自然”是相較於“過度”來講的。

道家的“無為”不是遁入山林,而是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並非出於自己的私慾去行事,這種內涵就與孔子周遊列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核心是一樣的。道家的“無為”是“功利的為”的對立面。

孔子與老子是對立還是統一?一個服務社會秩序,一個服務內心秩序

而所謂的“自然”,其實便是與“過度”所對應。儒家孔子講“無可無不可”的中庸,道家老子也講“反者道之動”的物極必反,其實都是在說一個“度”。也就是說,就到道家視角來看,消極避世是一種“過度”,過於功利也是一種“過度”,前者會讓人形同枯槁,後者則會讓人成為慾望奴隸,都是道家老子所不提倡的。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道家老子的服務物件不像儒家孔子那樣客觀,也沒有那麼接地氣,道家老子會更抽象和本質一些,它的許多觀點是從“心”開始的,是從我們認識世界層面的意識開始的,它針對的是我們內心的秩序。

孔子與老子是對立還是統一?一個服務社會秩序,一個服務內心秩序

當我們真正懂得“道法自然”的“無為奧妙”,即便身處滿是誘惑名利場又如何?心不動,則坐懷不亂,繼而井然有序。

3、儒家的“仁”與道家的“不仁”

有了上面的鋪墊,我們再來理解儒家的“仁”與道家“不仁”這一對看似對立實則統一的觀念,就輕鬆許多了。

儒家說“仁”,從孔子起,就已經成為十分經典的觀念了,“仁”有豐富的內涵,但也不妨礙我們進行具體討論,就某一個層面來說,孔子曾回答,“仁者愛人”,這便是告訴我們,仁在人身上的一個體現是“愛人”。如何愛?能夠推己及人、將心比心。

孔子與老子是對立還是統一?一個服務社會秩序,一個服務內心秩序

因為可以將心比心,所以能夠對別人的遭遇產生“共情”,繼而能理解別人的憂傷、快樂;因為明白自己趨利避害的本性,繼而也能推己及人明白別人面對一件事情時的心態,這種時候我們往往會顯得比較大度、豁達、和藹、謙遜、包容、友愛。

其實,說得更透徹一些,儒家孔子所說的仁者愛人,克服的是一個“私”字,因為能夠做到“不自私”,所以才能推己及人去理解他人。

而道家也提出過“不仁”,道家的“不仁”其實比儒家的“仁”,對人的要求會更根本或者說更“嚴格”一些。

在道家看來,一個真正和“仁”融合在一起的存在,是沒有“不仁”與“仁”這個概念的區分的,所以才有道家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即天地對待祭祀用的草編織的狗,並沒有“偏愛”,不會因為它是祭品就讓它少淋一點雨,或多曬一些太陽,萬物對於“天地”來說,都是一樣的,這才是“不仁之仁”的最高境界。

孔子與老子是對立還是統一?一個服務社會秩序,一個服務內心秩序

也就是說,在道家的思想觀念裡面,“仁”近乎與生俱來,不需要我們刻意去剋制自己身上存在的與“仁”所對立的脾性或秉性,因為這些“脾性”本來就不存在。其實,道家之“不仁”是儒家“仁者愛人”的進階版,而道家之“不仁”其實是儒家之“仁”的理想狀態。

4、儒家二家不僅不對立,而且學說本質有殊途同歸之妙

也就是說,在顏小二看來,儒家與道家,看似一個積極,一個無為,一個講“仁”一個講“不仁”,其實二家的區別更多在於:一個是為“人類社會秩序”服務,一個是為“人的內心秩序”服務,追根究底,其實都是為了“提高生命質量”,二者的差距,更多是議論層面或角度差距而已。

孔子與老子是對立還是統一?一個服務社會秩序,一個服務內心秩序

同時,不僅儒家、道家是這樣,曾在我國曆史上名噪一時的諸子百家,只要大家留心去看去想,就會發現,這些學說雖然百花齊放,但是都是為了“人類社會秩序穩定”、“讓人們生活變得更好”而發散展開的,只是不同學說展開議論的角度、層面不一樣,以至於各具特色,比如墨家、法家等等。當然,以上也是顏小二的一些思考,大家可以當個參考,期待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釋出,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部分素材來自網路,侵刪(兩週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瞭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