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棍棒,竟是中國古代軍隊最鍾愛的武器?

棍棒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武器之一,早在舊石器時代,原始人就會用棍子揍人(或者揍動物)了。後來人們覺得單純的木棍用起來不過癮,就在棍頭上套裝石質或銅質的棍棒頭。再後來,人們加長了木棍的長度,同時對棍棒頭的形狀做出改進,殳便產生了。殳這種武器在春秋戰國時期一度很流行。但從秦代開始,殳便不再是軍隊的制式裝備,而是作為禮儀用具使用了。秦俑坑三號坑出土過一批銅殳。這些殳規格一致,柄長1米,殳頭為筒壁較薄的圓筒狀,長10。5cm,直徑2。3cm,頂端為三面聚整合鋒的三角錐狀。由於三號坑的兵馬俑屬於儀仗隊性質,因此這批殳的用途也應該是儀仗用具。

看似簡單的棍棒,竟是中國古代軍隊最鍾愛的武器?

▲秦殳

到了漢代,用於禮儀的殳進一步加大了手握處和頂部的直徑區別。從視覺上看,這時候的殳就跟後世的棒球棍差不多。當時的殳按照材質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木質,被稱為車輻;一種銅質鍍金,被稱為金吾。在漢代,皇帝出行時的儀仗隊禮官可以手持金吾,因此金吾逐漸被賦予了權杖的含義。再後來,禁衛軍的統帥也被稱為執金吾,劉秀所謂的“為官當為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中的執金吾,指的便是統領士兵,負責皇宮安全的官員。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首都衛戍部隊總司令。

看似簡單的棍棒,竟是中國古代軍隊最鍾愛的武器?

▲為官當為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當時也有通體以金屬鑄成的殳,如劉勝墓出土過一件鐵殳,長2。04米,上端直徑1。4cm,下端2。1cm,本體為一根圓柱體鐵棒,頂端截面為方形。這件殳和秦俑坑中的殳一樣,應該也是作為禮儀用具使用的。

棍棒類武器有一個優點,就是基本不需要練習用法,用的時候抓起來砸他孃的就行了。這點深受不懂武功的人青睞,對於沒練過的人,你給他把刀劍他也不知道怎麼砍人。但棍棒這種東西就跟板磚一樣,拿到手裡就會用,根本不需要學習。

看似簡單的棍棒,竟是中國古代軍隊最鍾愛的武器?

比如西漢時有一種被稱為梲的防身武器,《急就章》中說,梲就是小型的棓,因為能藏在袖子裡,又稱袖棓。那棓是啥呢,其實就是棍子。因此所謂的袖棓,其實就是一根能夠放在袖子裡的短棍。廣陽王劉建墓曾經出土過一件梲,本體為鐵芯包銅,兩端包銀,截面為八角形,長48cm。對於廣陽王這樣的貴族來說,練習武藝沒時間,另外刀劍也不是什麼地方都能帶進去的,短棍好用又方便攜帶,實在是日常出行時防身的最佳選擇。

看似簡單的棍棒,竟是中國古代軍隊最鍾愛的武器?

▲漢代鐵棓

看似簡單的棍棒,竟是中國古代軍隊最鍾愛的武器?

▲廣陽王劉建墓出土的梲

魏晉時期,棍棒類武器仍有使用,朱然墓出土過一件蜀漢製造的漆盤,上面繪有一幅童子對棍圖。圖中童子使用的棍棒形體細長,前後粗細一致,與後世的棍棒已經很相似了。

當時的人們稱呼白色的木棒為白棓,吳國的賀齊討伐山賊時,屬下軍隊使用的武器便是白棓。筆者認為,所謂的白棓,可能就是表面未經處理的木棒,因為一般來說,只有缺乏武器的軍隊才會使用棍棒。由於物質緊張,這些軍隊在製作好木棒之後,一般也不會給木棒髹漆什麼的,畢竟古代漆還是比較貴的。由於表面沒有處理,因此木棒的顏色就是原木的顏色,即接近白色的淺色。

看似簡單的棍棒,竟是中國古代軍隊最鍾愛的武器?

短棒也是騎兵常用的武器。如爾朱榮與葛榮作戰時,雙方都是騎兵。爾朱榮認為,騎兵混戰時,刀不如棒,於是便命令士兵們每人攜帶一根短棒。 戰鬥開始後,爾朱榮親自帶隊衝鋒,葛軍很快便被擊潰。

唐代將領李嗣業也經常在騎戰中使用大棒。唐軍和阿拉伯軍隊在坦羅斯交戰時,唐軍的盟軍反叛,結果唐軍大敗。撤退途中,高仙芝和唐軍殘餘部隊被另外一支潰軍擋住去路,李嗣業用大棒將潰軍趕開,高仙芝才得以逃脫。後來,李嗣業參與平定安史之亂時,也經常使用大棒作戰,敵軍遇之無不潰散。

看似簡單的棍棒,竟是中國古代軍隊最鍾愛的武器?

到了宋代,棍棒類武器廣泛列裝,據說宋太祖趙匡胤便是使用棍棒的能手。武經總要中記載,宋軍步兵每五十人為一隊,一隊宋軍裝備六件棍棒。這些棍棒由力大計程車兵使用,專門在對敵時砸擊對方的兵刃。

武經總要中記載了七種棍棒類武器,分別為:抓子棒,鉤棒,狼牙棒,杵棒,訶蔾棒,白棒,杆棒。其中抓子棒和鉤棒的一端都有鐵鉤,可以在作戰時勾拿對方;狼牙棒的一端為膨大的木錘狀,上面密佈鐵釘;杵棒與狼牙棒類似,但兩頭都有安裝鐵釘的木錘;訶蔾棒為棒球棍狀,手握處較細,兩頭包裹鐵皮;白棒和杆棒都是粗細均勻的長木棒,從武經總要的插圖上看,白棒的兩端似乎與訶蔾棒類似,也包裹有鐵皮。

看似簡單的棍棒,竟是中國古代軍隊最鍾愛的武器?

在宋代,軍隊除了裝備制式棍棒外,在武器不足時,也會臨時製作普通木棒充當武器。畢竟古代生產力不發達,再富裕的軍隊都有缺錢的時候。例如建炎二年,一個名叫程昌弼的官員便上奏皇帝,希望皇帝允許各州縣自制棍棒,彌補武器的不足。為什麼要各地自制棒子?那肯定是刀槍不夠用了啊!

看似簡單的棍棒,竟是中國古代軍隊最鍾愛的武器?

明代軍中也用棍棒,戚繼光曾經說過,棍是其他兵器的基礎,練好棍法,再練習刀槍鉤耙之類就會容易上手。想想也是,所有的長兵器,刀也好矛也好,主體都是一根棍子,棍子用好了,那再學習其他武藝也確實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代的棍棒類武器有大棒、夾刀棍(四鎮三關志中稱為夾靶刀)、少林棍等。其中大棒長七尺,一端有短刃,短刃為鴨嘴形,長二寸,一面起脊。步兵使用大棒對抗騎兵時,只用大棒敲擊馬頭,馬被打倒,騎兵也就失去了意義。戚繼光練兵時,不少士兵畏懼騎兵,戚繼光便親自操演使用大棒對抗騎兵的方法。

看似簡單的棍棒,竟是中國古代軍隊最鍾愛的武器?

夾刀棍的結構和用途與大棒相似,但用法不同。步兵使用夾刀棍對抗騎兵時,用棍上的利刃戳刺人面和馬腹。夾刀棍棍體較短,而刃部較長,夾刀棍的刃長五寸,柄末與刃部朝向相同的位置有稜,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便於士兵在夜戰時找到刃的朝向。

少林棍即普通棍棒,形體細長,長八尺或八尺五寸。從明代開始,軍隊便開始大量使用火器。到了清代,軍隊中火器的裝備率已經相當高了,各種火器已經成為軍隊的主要武器。在這種狀況下,冷兵器的發展陷入停滯,流行千年的棍棒類武器也沒有了往日的風采,只留有寥寥數種。

看似簡單的棍棒,竟是中國古代軍隊最鍾愛的武器?

▲觀復博物館清代紫檀棍

清軍綠營兵使用兩種棍棒,即綠營棒和虎頭棒,綠營棒長五尺四寸,截面周長四寸六分,通體髹黃漆,兩端套有鐵頭,虎頭棒長四尺,截面周長四尺六寸,通體繪有黑黃相間的虎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