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以後,為何再沒有以“商”為國號的?

一個朝代建立都會有自己的國號,比如秦、漢、魏、晉,又比如唐、宋、遼、金。而這個國號是要叫上千秋萬代的,只要這個朝代不滅亡,這個國號就一直存在,因此取國名絕對不是鬧著玩的,而是一件極為慎重的事情。

商朝以後,為何再沒有以“商”為國號的?

圖-唐朝前期疆域示意圖

一般來講,如果開國之君在前朝有封號或者有封地,就會沿用這個封號作為本朝的國號,比如劉邦之前受封漢王,建立的朝代就叫漢朝;楊堅之前受封為隋國公,建立的朝代便是隋朝;李淵被封唐國公,後來便有了唐朝等等。

另一種情況便是套用之前已有朝代的名稱,比如“西漢”之後有“東漢”、“蜀漢”、“後漢”、“成漢”,“大唐”之後有“後唐”、“南唐”等等。但你聽說過夏、商、周之後有哪個朝代以“商”為國號嗎?

翻遍二十四史,結果只有一個:沒有!同是上古三朝的夏朝和周朝,後世仍有“西夏”、“胡夏”、“後周”、“北周”等等,卻唯獨再沒有哪個朝代以“商”為國號,這是為什麼?

商朝以後,為何再沒有以“商”為國號的?

圖-五代十國全圖

一、“商”這個名字被商紂王弄臭了

史書上的暴君很多,但能成為暴君的代名詞的卻莫過於“夏桀”、“商紂”,而二者相較,卻以紂王更甚。雖然周人對紂王的記載是極盡貶低之能事,但能在史書上以如此詳盡的描述衛冕“暴君中的暴君”的,卻非紂王莫屬。提到“酒池肉林”,我們就想到了“紂王”;提到“炮烙蠆盆”,我們也想到了“紂王”;提到“剖腹挖心”,我們更是不能不想到“紂王”,以至於到現在後世很少有人能記得這個帝王正式的稱呼叫“帝辛”。

試想“商”有這樣的君主,後世有哪個開國之君願意以“商”為名呢?如果自己的子孫代代英明還好說,但這顯然不可能,萬一哪天出個不肖子孫,“紂王”算是後繼有人了。

商朝以後,為何再沒有以“商”為國號的?

圖-商朝地圖

二、以“商”為名與古代重農思想不符

在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里,主體思想便是“重農抑商”,當然北宋和南宋除外。那麼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又怎麼可能以“商”為國號呢?在古代,國號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這個朝代的一些基本特點,“殷商”時期商業發達,後世便將生意人統稱為“商人”。

但自周朝以來,歷代天子都以務農為立國之本,甚至對商人群體進行各種變相的打壓和鉗制,此時以“商”為國號不僅為士大夫群體所不容,甚至有引起民變之隱患,想想這個後果,那些腦子裡充斥著“家天下”思想的皇帝們也會三思而後行。

商朝以後,為何再沒有以“商”為國號的?

圖-宋朝地圖

三、“宋”脫胎於“商”卻更容易為人接受

要說中國古代歷來以農業為根本,但就沒有例外的嗎?當然有,“宋”便是一個!縱觀歷史,宋是唯一一個對商業推崇備至的朝代,甚至宋朝的商業貿易與手工業規模在當時的全世界都是一家獨大的。宋朝因此造就了古代商業社會的巔峰,其商業稅收的比例也遠在農業稅收之上,雖是半壁江山卻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

然而即便是這樣一個朝代當初立國的時候仍然不以“商”為國號,除了趙匡胤起初被封在宋地之外,另一個原因便是人們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宋”而不是“商”。這兩個名字有什麼聯絡嗎?要知道,刨去商人東渡美洲那種無稽的傳說之外,有明確的記載是商朝滅國之後周天子分封諸侯,宋國便是前朝“殷商”遺民的集合體。但後人更容易接受“宋”,卻接受不了“商”,這就只能怨老天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