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是謠言:你的液晶屏裝置,可能有毒

“你的手機液晶螢幕可能有毒”,“最新研究表明手機螢幕滲毒”,“手機和平板的毒性會擾亂內臟功能!”

就在近日,一些關於智慧手機液晶螢幕有毒,會影響健康的報道突然開始出現。

這次不是謠言:你的液晶屏裝置,可能有毒

講真,我們三易生活最早關注到類似的資訊時,對此是相當嗤之以鼻的。這不僅是因為報道的媒體多半都並不權威,更重要的是,考慮到液晶螢幕目前在手機及電視等行業多半被用在薄利多銷的大眾產品上的事實,指稱其有毒實在是一件非常容易吸引眼球的事情。因此我們起初也認為,這很可能又是一起“WiFi致癌”式的偽科學炒作事件。

然而,

它居然是真的

一篇正經的科學報告,首次揭露了液晶的危險性

以往我們批判“微波爐輻射”、“基站致癌”時,不僅因為它們是偽科學謠言,更因為這些言論多半起源於社交平臺的“朋友圈”或“家庭群”,本身就帶有惡意吸引眼球和營造流量的目的。但是當我們深究這一次的“手機螢幕有毒”相關報道來源時,卻驚訝的發現,它不僅是實際存在的科研結果,而且來頭還不小。

這次不是謠言:你的液晶屏裝置,可能有毒

具體來說,這一研究的帶頭人是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的John Giesy教授,他本人身兼加拿大環境科學學會主席、加拿大國家科學院成員,及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任命的愛因斯坦講席教授之一,可以說是環境科學領域的世界級權威。此次他與來自密歇根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的學者一起組成了聯合團隊,課題是探討液晶單體(liquid crystal monomers,LCMs)對環境的影響。

啥是液晶單體?簡單來說,就是構成液晶屏內部主要成分(液晶)化工物質的總稱,目前整個液晶螢幕行業在產的液晶單體按照化學成分一共有362種,而Giesy教授在研究中便針對這全部的362種液晶成分,進行了全面的化驗和分析。在此之前,學界還從未有過如此詳細對液晶的環境汙染影響進行過研究,正因為如此,對於已經發明瞭幾十年的液晶材料來說,它的具體毒性在最近才被爆出也就不顯得奇怪了。

這次不是謠言:你的液晶屏裝置,可能有毒

原文所在的網站截圖

根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文章摘要可知,在分析了市面上主流的362種液晶單體材料之後,研究團隊發現,其中87種表現為難以降解和高遷移率的能力,這意味著它們一旦洩漏到環境中便會長時間存在,而且很容易被生物或者其他物體沾染甚至是吸收,這幾乎就滿足了

永續性和生物蓄積性(P&B)化學物質

的定義。

然而,真正要命的還在後面。在進一步用細胞培養的方式分析液晶單體之後,研究團隊發現,這些難降解、易沾染的

液晶物質表現出了和已知有毒永續性有機汙染物一致的DNA毒性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它們對DNA健康的潛在影響(致使DNA表達出錯)和已知的其他一些有毒物質一模一樣,因此雖然還沒有直接做諸如讓實驗動物吃下液晶這樣的實驗,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液晶單體擁有明確的毒性會干擾DNA表達,進而引發健康問題。

液晶有毒,但是液晶螢幕是否無害呢?很可能不是

請注意,如果Giesy教授的研究僅僅證明了“液晶單體材料有毒”,那麼這與“液晶屏有毒”其實還是不能劃等號的。畢竟對於任何一種液晶屏來說,理論上只要螢幕沒有摔碎,有毒的液晶物質應該都是被密封在螢幕內部的,這就好像水銀有毒,但密閉的水銀溫度計卻非常安全一樣。

這次不是謠言:你的液晶屏裝置,可能有毒

很可惜,液晶屏似乎遠沒有水銀溫度計那麼靠譜,因為Giesy教授的團隊緊接著就發現了,液晶螢幕疑似“洩漏”有毒物質的證據。在對53份來自不同地區的室內塵埃樣本進行質譜分析之後,他們發現在這些來自教室、咖啡廳、學生宿舍、旅館、商住樓、實驗室的塵埃樣本中,有多達47%的樣本中監測出了各種不同種類的有毒液晶單體成分。其中最嚴重的一份室內塵埃樣本中,竟然包含了多達17種不同的液晶化學物質。而且有些塵埃的來源地明明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擺放過帶有液晶螢幕的裝置,卻依然檢出了液晶殘留。這既再一次證明了有毒液晶單體化合物具備難降解和易轉移的特性,同時也暗示其來源可能出自意想不到的地方。

這次不是謠言:你的液晶屏裝置,可能有毒

海外科技網站的報道,直指液晶螢幕是在“洩漏”化學物質

當然,Giesy教授和這一研究團隊並不是數碼產品方面的專家,因此他們也沒有妄下定論。但在海外科技媒體對此事的報道中,我們並不難找到這方面業內人士對於液晶屏安全性的質疑。比如說在vice網站的報道中,作者Anne Gaviola就直接使用了

“Leak(洩漏)”

一詞來描述有毒物質從螢幕裡滲出、汙染環境的機制。而在更多的相關文章裡,海外的科技網站更是合理懷疑有毒液晶成分之所以會出現在環境塵埃中,要麼說明智慧手機或平板等裝置存在並未公佈的螢幕密封不嚴問題,在使用過程中高流動性的液晶確實“漏”了出來。要麼就是有毒的液晶物質在生產過程中汙染了螢幕表面或裝置外殼,之後再被使用者沾染到身體上,最終散佈於環境中形成持久的隱患。

這次不是謠言:你的液晶屏裝置,可能有毒

組裝液晶螢幕的工人……他們可能是更嚴重的受害者,但也可能就是問題的元兇

對此,我們三易生活也就這個問題專門採訪了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的一位華人博士。在他看來,基本可以認為液晶螢幕手機的毒性是可能對生物造成負面影響的,但也不能直接就此認為有毒液晶就一定會在短期內造成什麼嚴重後果。“畢竟,不談劑量光說毒性,都是不靠譜的”,在採訪中他這樣說到。但同時他也強調,按照這一研究結論來看,液晶螢幕智慧手機的回收和銷燬環節所造成的汙染和毒性作用,可能會是個更加突出的問題。

這是一起環境學研究,但它的衝擊卻可能超過想象

如果說曾經的WiFi輻射和基站輻射明明是移花接木、誇大其詞的謠言,卻引發了公眾普遍的關注的話,那麼這一次關於液晶屏有毒且可能已經引發環境汙染的研究發現,顯然更值得大家認真的去對待。畢竟不管是在出貨量極大的中低價位手機產品中,還是在諸如電視、個人電腦,或者其他普及型的消費電子裝置中,基於液晶材質的螢幕都還依舊佔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

這次不是謠言:你的液晶屏裝置,可能有毒

很顯然,液晶有毒,且液晶屏裝置本身可能存在著有毒物質洩漏風險的報告一出,對於部分的消費者來說,是可能會引起不安的。但這並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面對謠言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來擊碎它;但面對事實,我們也理應給予它足夠的重視。譬如對於液晶廠商來說,尋求無毒且可降解的安全液晶單體材料,或許就是他們未來必須要開始投入的課題。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除了勤洗手(液晶的易轉移性質也意味著它容易被洗掉)之外,摒棄液晶更換基於OLED材質,不含液晶的手機、顯示器和電視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當然,這相當於對整個OLED行業、採用了OLED螢幕的手機和電視等裝置來說,顯然將構成一個巨大的利好——但誰叫他們確實比液晶顯示效果更好,現在可能還比液晶更加安全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