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的身份證長啥樣,你肯定沒見過!

說到身份證,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身份證,上面記錄了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以及戶籍資訊。無論我們是坐飛機、坐高鐵、住酒店,都要出示身份證,可以說,身份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身份證,我們將寸步難行。那麼古人是否也有身份證呢?他們又是怎樣證明自己的身份的呢?

首先,古人證明自己身份的物件通常稱為“符”或“牌”。據史料記載,最早出現戶籍身份的概念是在戰國時期。公元前356年,商鞅改革

2500年前的身份證長啥樣,你肯定沒見過!

首次實施了包括戶籍制度改革在內的多項法律法規。發明出了一種名為“照身帖”的物件。

2500年前的身份證長啥樣,你肯定沒見過!

其實照身貼就是一個打磨精細的主機板,上面刻著持有人的籍貫資訊。秦國人一定要持有,如果沒有,就會被認為是黑戶,或者是間諜。令人感嘆的是後來商鞅變法失敗,在逃亡的過程中,由於他自己沒有照身貼,而被告密,最終被捕。但是商鞅應該感到欣慰的是,他發明的照身帖,被後人借用誕生了現代版的身份證。

到了隋唐時期,身份證明制度更加完善。還增加了等級職業的分類, 甚至還出現了十分時髦的臨時身份證。官員們只有一種名為魚符的身份證魚符質地往往是木頭或者金屬,它的形狀像魚,分左右兩片。

2500年前的身份證長啥樣,你肯定沒見過!

隨著朝代的更迭,這憑證也在不斷的變化,比如到了武則天在位時期,就將魚符改為龜符,擁有黃金龜符的官員往往是位高權重的,由此金龜婿這個詞也就應運而生了。

2500年前的身份證長啥樣,你肯定沒見過!

到了明清時期,人們開始使用腰牌。本質上與魚符龜符沒有多大差別,腰牌上還會有一些警醒的話語告誡人們不要冒用腰牌。

2500年前的身份證長啥樣,你肯定沒見過!

到了近代,最早的身份證制度,就是1936年民國寧夏省政府所制定的“居民證制度”。由於受到歷史原因及當時資訊科技水平的限制,中國百姓的戶籍、身份,基本是由各個省自行管理,這個就是現代中國身份證的最早雛形。

2500年前的身份證長啥樣,你肯定沒見過!

新中國成立後,一些省份也曾先後推出過“遷移證”、“邊境證”等“準身份證”,均為紙製,在技術上也鮮有創新。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公共管理的需要,我國於1984年正式推出了第一代居民身份證。近20多年來,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尤其是資訊科技的發展,“一代證”的缺陷和不足愈發顯現,主要表現在檢查手段滯後和防偽效能較差上,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了。在這種背景下,“二代證”應運而生。

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也將會出現更多更先進的身份識別技術。

你覺得會有哪些技術會應用到未來身份識別中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