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太能生,開羅裝不下!被迫遷都的埃及,為何享受不起人口紅利

11月4日,

埃及總統塞西正式下令,從12月開始,政府工作人員陸續遷往新的首都,開始實施為期6個月的試執行計劃。

一個國家遷都可不是小事,

埃及新首都建設耗資450億美元,是塞西上任以來啟動的最大規模的專案,這個新首都離舊首都開羅約45公里,面積是開羅的兩倍。

至於為什麼要遷都,原因是舊的首都,實在住不下了。

國民太能生,開羅裝不下!被迫遷都的埃及,為何享受不起人口紅利

2006年,埃及人口還是七千多萬,14年後的2020年,已經突破1億大關。這個國家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年輕人,65歲以上的老人僅佔3.9%。

近些年,全球各國都在擔心老齡化,中國尤其是這樣,很多人都在討論,

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之後,我們就會失去人口紅利,發展會陷入停滯。

那人口快速增長,年輕人也非常多的埃及,又能否享受人口紅利呢?

和海量人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埃及少得可憐的耕地。從地圖上看,

埃及的國土面積足有100萬平方公里。然而,沙漠就佔了95%,只有尼羅河兩岸的狹窄土地和尼羅河三角洲適合人類居住,加起來大概6萬平方公里,大約只有4個北京市那麼大。

國民太能生,開羅裝不下!被迫遷都的埃及,為何享受不起人口紅利

由於沙漠面積過大,

埃及可用的耕地面積不到4%,僅有6000萬畝。

同時,居民住房還佔據了相當一部分耕地,一塊地皮,蓋了房子就沒辦法種莊稼,結果就是

人越來越多,耕地卻越來越少,這不僅導致地裡的產出養不活這麼多人,還導致大量的人口連種地的資格都沒有。

既然不能種地,只能進城討生活。地理位置優越的開羅,成了埃及人民“進城務工”的首選。一個人進了城,首先要找地方住,如果沒地方住,就很有可能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國民太能生,開羅裝不下!被迫遷都的埃及,為何享受不起人口紅利

十幾年下來,開羅這座古老的城市被壓得喘不過氣。

加上缺乏科學的城市規劃,導致開羅的土地利用不夠集中,貧民窟到處都是。

為了裝下這些“打工仔”,埃及政府只能玩命蓋房,不放過每一寸可以利用的土地。在開羅的貧民區,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樓房,樓間距幾乎沒有,採光問題更是想都不敢想。截止到今年,

埃及的居住區平均人口密度已經達到了1422人/平方公里。

住的問題,還能用蓋樓來解決,那麼,工作呢?

國民太能生,開羅裝不下!被迫遷都的埃及,為何享受不起人口紅利

2020年,埃及有40%的畢業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年輕一代的失業率高達18%。

畢業即失業這種事,埃及的年輕人早就習慣了。至少,他們還有政府特別定製的福利餅可以吃。

從1984年開始,埃及政府就開始為老百姓提供廉價大餅,專門為此成立了一個攤餅的政府部門,美其名曰大餅局。

由於製作大餅的麵粉優劣程度不同,大餅價格從人民幣兩分到一毛不等,但個頭都是同樣的大,保證人人都能吃得起。

之後的三十年,這種大餅都沒漲過價,即使有通貨膨脹,埃及政府也會花錢補貼。

據塞西透露,這種福利餅每張的成本在0。25-0。27人民幣之間,也就是說,

每賣出去一張餅,政府就要倒貼兩毛錢。

國民太能生,開羅裝不下!被迫遷都的埃及,為何享受不起人口紅利

據不完全統計,

埃及政府對於大餅的補貼支出,佔全國GDP的15%,碰上生得多,或者國際糧價高的年份,這個數字甚至會衝到25%。

前面提到,埃及的可耕地不多,種的糧食根本無法自給自足,所以政府每年都要花大量的錢進口糧食。

這就導致了另一個更麻煩的問題,埃及遲遲無法拿出錢來發展工業,一直處在

“種地+賣資源”,之後進口糧食,讓人民吃飽飯的惡性迴圈中

。這種玩法現在還玩得轉,可當人口繼續膨脹,埃及政府又能拿什麼來養呢?

目前,埃及靠著

出口石油、天然氣、發展旅遊業、收取蘇伊士運河的過路費,每年的外匯收入確實不少,但花錢的地方也多,除了糧食,他們每年還要進口大量的工業產品,外匯根本不夠花,政府年年都要借錢買糧。

國民太能生,開羅裝不下!被迫遷都的埃及,為何享受不起人口紅利

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世界糧食價格猛漲,當時的穆巴拉克政府無奈之下,給福利餅漲了價。

老百姓一聽這還了得,如果我們連肚子都吃不飽,那政府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011年,忍無可忍的老百姓衝上街頭,連續18天抗議示威,最後拼死幾百人,把執政三十多年的穆巴拉克趕下了臺。之後幾年,埃及一直處於動亂中,

直到現任總統塞西上臺,社會才趨於穩定。

塞西能穩定政局的關鍵,在於

大力推行計劃生育

,既然養不起這麼多,就少生點,省點錢出來建設國家,這是一個很樸素的道理。

國民太能生,開羅裝不下!被迫遷都的埃及,為何享受不起人口紅利

埃及的計劃生育從很早之前就開始了,穆巴拉克執政的早期,和美國的關係不錯。

從1976年到2008年間,美國總共給埃及提供了3.71億美元的援助,用來支援計劃生育。

只不過,這些錢大部分都進了穆巴拉克家族的腰包裡,而且,老百姓也不是很配合計劃生育。

埃及是一個伊斯蘭國家,他們的教義就是“多子多福”,

根據當地一位婦女的說法,她還算不是很想生的,只希望組建一個小家庭,但她也認為至少要生三個孩子,而且必須有個兒子,如果沒有兒子,那就一直生,直到生下兒子為止。

面對這樣的狂熱信仰,即使是塞西也不敢出臺什麼懲戒措施,只能呼籲。結果自然是雷聲大雨點小,

加上美國政府一度切斷援助,埃及的生育率很快又反彈到3.5。

國民太能生,開羅裝不下!被迫遷都的埃及,為何享受不起人口紅利

這幾年,為了讓窮人少生幾個娃,埃及政府還是加大了懲罰力度,

比方說生三孩,就不能再領貧困補助。反之,如果只生一個孩子,就能拿到更多的補助。

塞西政府也計劃拿出一萬億美元,派遣專人去農村地區宣傳計劃生育相關知識,為女性提供免費的計生用品,

希望能在2030年之前,把生育率降到2.4。

與此同時,埃及還在爭取美國的援助,

去年3月,美國計劃為其提供3000多萬美元的援助

。但降低生育率並非一朝一夕的事,

目前,即使埃及的生育率明顯下降,但在世界排行榜上依舊名列前茅。

在實現目標之前,首先要保證社會能夠一直保持穩定,而這本身就是最大的難題。

國民太能生,開羅裝不下!被迫遷都的埃及,為何享受不起人口紅利

埃及的情況,和建國初期的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我們好在,拼上舉國之力,

及時完成了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有了發達的工業,就能提升耕地產量,地裡的能源、礦藏能夠物盡其用,能自己生產出工業品無需進口,更重要的是,能給很多很多人提供工作的崗位,讓他們發揮比務農更高的價值,由此進入良性迴圈。

幾十年艱苦奮鬥下來,中國終於餵飽了14億人口,成為了世界產業鏈的中心,

所謂的“人口紅利”,如果沒有產業升級作為基礎,一切都是空談。

說來也巧,埃及的這個新首都,還是專門請求中國建設的,只是不知道我們發揮“人口紅利”的經驗,埃及人民,能學到幾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