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丞相陳平為何娶一個死了五任丈夫的寡婦,看完原因後,太現實

陳平,陽武戶牖鄉人(今河南原陽縣),是西漢的大功臣。在漢高祖劉邦的時候,陳平因功先後被封為戶牖候和曲逆候。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任命陳平為郎中令,最後又升至右丞相。呂后死後,陳平與太尉周勃密謀平定了“諸呂之亂”,迎立代王為帝(漢文帝),官拜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西漢丞相陳平為何娶一個死了五任丈夫的寡婦,看完原因後,太現實

那麼陳平這麼優秀為什麼要娶一個寡婦呢?首先,這是陳平後來的成就,他有這麼大的成就也要歸功於娶這個寡婦老婆,其次,陳平娶寡婦老婆的時候,只是一個除了帥一無所有的鄉下窮小子。

陳平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都不在了,一直是哥哥嫂嫂撫養長大,家境十分貧寒。偏偏陳平非常喜歡讀書,尤其愛研究黃帝、老子的學說,哥哥為了滿足他這一愛好,也不讓他下地勞作,自己一個人承擔了田間地頭的所有農活。

西漢丞相陳平為何娶一個死了五任丈夫的寡婦,看完原因後,太現實

到了陳平要結婚的年齡,富人們不願意把女兒嫁給這個窮書生,鄉下的窮人女兒,陳平自己看不上,所以就這樣一直拖著。直到本地富戶張負的孫女再一次守寡回家,陳平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張負的孫女說起來也是一個傳奇了,她年紀輕輕,卻已經嫁了五任丈夫了,嫁一個死一個,連死了五個。在當時人們的封建迷信思想裡,都認為她是妖女轉世,紛紛避之不及。偏偏這個時候陳平要來娶她,張負正不知如何是好呢,看到陳平高大英俊,就是窮了一點,當即同意了。

西漢丞相陳平為何娶一個死了五任丈夫的寡婦,看完原因後,太現實

這時候的陳平雖然窮困潦倒,但也高大帥氣,心中有大志向的人,為什麼娶了這個“剋夫”的女人呢?我認為結合當時的情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鄉里傳言陳平“盜嫂”,陳平必須為自己正名

陳平的哥哥陳伯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幹活,太陽落山才回家,家中只有讀書的的陳平和嫂嫂。大家都知道,不管哪朝哪代,鄉里婦女都喜歡嚼舌根,鄉里婦女們看陳平天天不出來,與嫂嫂兩個人在家,時間久了,就有謠言說陳平盜嫂,即與嫂嫂偷情。

西漢丞相陳平為何娶一個死了五任丈夫的寡婦,看完原因後,太現實

哥哥陳伯聽到這些流言飛語很少生氣,自己弟弟是幹大事的人,怎麼能被你們這些人汙衊了名聲呢,要知道,在古代,名聲對一個人有重要,如果一個人名聲臭了,什麼也幹不成了。怎麼避免這些謠言呢,陳伯做了一個決定,休妻。這樣弟弟就不必和妻子在一個屋簷下,想必大家也不會嚼舌根了。

但是陳平很苦惱啊,陳平早年父母雙亡,是陳伯一手拉扯大的,俗話說長兄如父。陳平怎麼忍心看又當哥又當爹的陳伯休妻呢?所以當時的他急需娶一個老婆回來,再讓哥哥把嫂子接回來,這樣總沒人說他盜嫂了吧,所以這是陳平娶寡婦老婆的原因之一。

西漢丞相陳平為何娶一個死了五任丈夫的寡婦,看完原因後,太現實

二、陳平要實現心中志向,必須借靠一個強大的平臺

有一年社祭的時候,陳平被推舉為社廟裡的社宰,主持祭社神,為父老鄉親分肉。陳平把每一塊肉都分得十分均勻,沒有一個人少分。為此,大家都紛紛誇讚他:“陳平這孩子好啊,分肉分的這麼平均,大家都滿意,太稱職了!”陳平卻感慨地說:“假如我有機會治理天下,我也會像分肉一樣稱職,一樣讓大家滿意的”。

西漢丞相陳平為何娶一個死了五任丈夫的寡婦,看完原因後,太現實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陳平胸中一直是有大志向的,但怎麼實現心中志向呢?當時大梁城已被攻破,魏國已經亡國了,陳平是魏國人,這時都歸秦國管了,走常規路子肯定是不行的了,就需要另闢蹊徑了。

這時候想要被秦國王公大臣賞識就需要名望,也需要大量錢財支撐自己去結識有名望、有才氣的人,讓他們認可自己,去融入到他們的圈子裡,可是陳平只是一個鄉下窮小子,一沒錢,二沒名,該怎麼辦呢?

正好這時張負的孫女又守寡在家了,陳平立馬就抓住了這個機會,不管她剋死幾任丈夫,陳平知道自己必須娶到她,娶她就是看中張家的財富和張負的名望。

西漢丞相陳平為何娶一個死了五任丈夫的寡婦,看完原因後,太現實

這就是陳平娶寡婦老婆的第二個原因,也叫做借勢、借力,不然憑他一個鄉下窮小子,如何能進入朝堂上那些大人物的法眼呢?又如何實現胸中抱負、一展平生之志呢?

果然,在娶了張負孫女後,張家大力支援陳平,不僅僅是財力上,張負也帶陳平結識了很多有名望的人,陳平也慢慢變得小有名氣,這才有後來展現自己的機會,不然誰認識他呢?

這就是陳平為什麼娶寡婦的原因,一個是不想哥哥難做,也是顧忌到自己名聲吧,畢竟當時自己還沒混出來,最重要的是第二點,找到一個張家這樣的大平臺,做為自己的翹板。

西漢丞相陳平為何娶一個死了五任丈夫的寡婦,看完原因後,太現實

有人認為陳平這也太現實了吧,但是在我看來,他就是這麼現實,古今多少成大事者,沒有一個不是這樣的,只要能成全自己,殺老婆的也不在少數,何況只是娶一個寡婦當老婆呢?

包括陳平先是投奔魏王,轉而投靠項羽,最後又跟了劉邦,他總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結果,完全不講忠義,這就是他現實的最好表現。

參考資料《史記陳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