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並非只有四大發明,應是30大發明,都有什麼發明改變了世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擁有著輝煌的歷史,尤其是中國的“四大發明”,更是深遠的影響著世界的文明程序。但您可能並不知道,其實華夏絕非只有“四大發明”,確切來說,應該擁有“三十大發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華夏並非只有四大發明,應是30大發明,都有什麼發明改變了世界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四大發明”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仰慕華夏文明的重要因素,它們改寫了歷史,為人類的文明程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彰顯了古代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四大發明”包括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造紙術的出現,為人類書寫文字找到了重要的載體,其製作簡單、書寫方便、易攜帶、易儲存的特點,讓人類的文化傳播邁上了新的臺階。

華夏並非只有四大發明,應是30大發明,都有什麼發明改變了世界

指南針的發明,極大的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讓航海家再也不會因海上迷霧而迷失航向。火藥推進了人類熱兵器的生成,讓戰爭從此變得更加可怕,繼而倒逼人類遠離戰爭熱愛和平。活字印刷術雖然已經被棄用,但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它的出現無疑為文化事業的發展找到了“捷徑”,更為後世印刷技術的提升帶來了許多靈感。

中國“四大發明”究竟是由誰首次提出的呢?最早的時候,“四大發明”是由17世紀英國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認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四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其具體包括學術方面、戰事方面以及航行方面。並由此又引起一連串特殊的變化,並就此輻射到任何教派、任何帝國、以及任何人。

華夏並非只有四大發明,應是30大發明,都有什麼發明改變了世界

“四大發明”雖然光耀古今,但華夏民族仍在昂首挺胸的向前邁進,發明創造的腳步也沒有停下,作為後人的我們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而是繼承了古人的精神,繼續發揮著創新創造的聰明才智。曾有人寫過一本書,書的名字令人震驚,該書就是《中國30大發明》。《中國30大發明》一書中,詳細記錄了包括四大發明之外的其他26項發明,其介紹之種類紛繁,卻每一項都值得國人驕傲。30大發明究竟都是什麼呢?它們分別是如漢字、粟作、稻作、十進位值制記數法和籌算等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學、生物學、農學、醫學、語言文字、紡織、礦冶、水利、機械、髹飾、造紙、制瓷、造船、建築、系駕和馬具、印刷、儀表、火藥火器、深井鑽探、微生物工程等學科,其涵蓋範圍之廣,對世界影響之大,可謂是有目共睹。

華夏並非只有四大發明,應是30大發明,都有什麼發明改變了世界

談到這裡,我們著重要談談其中三種特殊的發明,它們的出現,雖然不及原“四大發明”著名,但影響力依舊不差。第一種奇特的發明就是馬鐙,沒錯,馬鐙雖然看起來十分不起眼,但它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古代戰爭的性質,繼而影響華夏文明發展的走向。馬鐙出現於南北朝時期,是由胡人首先發明的騎乘工具。胡人是“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由於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馬背上生活,因此兩隻腳必須找到著力點,久而久之便有人首先發明瞭馬鐙,大大增加了騎馬時的穩定性。重要的是,由於馬鐙的出現並大量被裝配在馬身之上,騎兵便能在馬上肆意發揮,不僅增加了機動性,威力也是成倍的增長,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中,騎兵都會作為軍隊中的主力使用。

華夏並非只有四大發明,應是30大發明,都有什麼發明改變了世界

第二項發明便是瓷器,瓷器的英文為“China”,同時也是“中國”的意思,足以看出瓷器與中國之間的聯絡,在古代世界人民的眼中,中國就是瓷器的故鄉,是瓷器的代名詞。與此同時,瓷器的端莊、溫潤、典雅,也與中華儒家文化的核心極其契合,是華夏文明發展的結晶。

華夏並非只有四大發明,應是30大發明,都有什麼發明改變了世界

第三項發明則是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發明有賴於袁隆平院士多年的精心鑽研。雜交水稻的特點是畝產高,並且可以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進行栽培,其耐寒性、耐寒性、耐病蟲害性極高,堪稱是“神稻”。雜交水稻的出現,不僅解決了國人溫飽的問題,更為我國糧食安全戰略保駕護航,為社會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華夏並非只有四大發明,應是30大發明,都有什麼發明改變了世界

創新是第一驅動力,人類的文明進步,其本質就是在不斷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三十大發明震撼世界的同時,更多的發明創造也會在華夏大地遍地開花,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強勁的動力。

參考資料:《中國30大發明》 華明覺著 大象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