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從過春節慶祝方式的細節之處,看新舊兩代人的差異

巴金《家》:從過春節慶祝方式的細節之處,看新舊兩代人的差異

巴金先生的《家》是新舊兩代人的碰撞,腐朽衰落的老一代,以及備受壓迫,想要自我獨立的新一代,兩代人之間充滿了矛盾衝突,也充滿了情感的糾葛。

新舊兩代人之間有太多的不同,這種不同不僅體現在外在傳統習俗的不同,最重要的是內在思想信念的不同。

《家》第17章和第18章,分別寫了為慶祝新年兩代人安排了慶祝節目,從兩代人節目的不同,可以看出新舊兩代人之間的根本差異。

巴金《家》:從過春節慶祝方式的細節之處,看新舊兩代人的差異

1、年輕一代的煙花盛宴

年初八,這些年輕人們經過了兩三天佈置,將長輩們請到花園看煙花。

花園裡,迴廊上電燈亮著,沒有電燈的地方點燃各種顏色的小燈籠。

晚香樓的樓簷下點著漂亮的宮燈,宮燈裡點燃著蠟燭,暗淡的紅光,給周圍添上朦朧而奇幻的色彩,讓人疑惑進了夢境。

黑暗裡冒出亮紅的火光,火光在空中炸裂,銀花四射,照亮了天空。

接連幾個煙花,讓眾人看到了剎那之間的光華燦爛,只是燦爛之後,一切又迴歸黑暗,迴歸了平靜。

湖上,有笛聲飄出,接著是胡琴聲,這聲音傳到樓上,讓人們忘記了繁瑣的現實,喚起每個人曾經的美夢,他們都沉默著,沉醉在回憶之中。

笛聲和胡琴聲停止,傳來鼓掌聲,還有歡笑聲。

接著笛聲再次響起,傳來覺民的歌聲,還有眾人的合唱聲。

歌聲止住之後,是年輕人們的歡笑聲,全家人在這樣的氛圍中,都感受到了美好和快樂。

巴金《家》:從過春節慶祝方式的細節之處,看新舊兩代人的差異

“煙火的確帶來了很多的快樂,像彩虹一樣,點綴了這年長一代人的生活。但是短時間以後,一切都成了過去的陳跡,剩下這所花園,寂寞地立在寒冷的黑夜裡。”

第17章的最後,巴金先生以這段話結尾,總結了煙花綻放之後的寂寞。

誠然,煙花是絢爛奪目的,它的美喚起了人們心中對美的記憶,也讓人們感受到了如同夢境般的美好。

但是,煙花卻是短暫的,瞬間的綻放之後,一切依然恢復了黑暗。

煙花短暫的光華綻放猶如那個時代每個人的青春,也猶如每個人曾經的美夢,雖然美麗無比,卻是那麼短暫。

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個人的意願和幸福是那麼多的脆弱,根本無法跟巨大的黑暗抗衡,他們能夠做的,只是在黑暗的夜空綻放短暫的美麗。

巴金《家》:從過春節慶祝方式的細節之處,看新舊兩代人的差異

2、父輩一代扭曲的快樂

年輕人請長輩看煙花,老一輩請他們看龍燈。為了看龍燈的快樂,他們忙碌起來。

龍燈來了,燃起鞭炮,將花炮衝著玩龍燈人光著的身上射去,被燒的人吃痛,龍也舞得更歡了。

一幫僕人追著舞龍燈的人,將火花一團團射向舞龍者赤裸的身上,有幾個人燒得大聲叫,身上的肉都變了顏色,這時圍觀的觀眾們滿意地笑了。

僕人們更逼近玩龍燈的人,想要燒得那幫人求饒,他們忍著痛,大聲地叫著,還有人燒得扛不住跑向大門口,只是大門早已經關上,他們無處躲,只得回來。

克定看到玩寶的人站在旁邊瑟瑟發抖,他笑道:“你冷嗎?我再來給你一把火!”說著把花炮轉過來,衝著那人猛射。

最後,花炮沒有了,他們惋惜地說:“可惜花炮做得太少了,不然今晚上可以大大地燒一下。”

長輩們玩得很開心,可是覺慧卻很生氣。

“你以為一個人應該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面嗎?你以為只要出了錢就可以把別人的身體用花炮亂燒嗎?”

覺慧很生氣地質問琴,這是他無力改變的憤怒,就像面對高公館,覺慧有很多看不慣,但卻無力改變,他剩下的只有無盡的憤怒。

其他人年輕人雖然不像覺慧這樣生氣,但是也沒有感受到樂趣。

巴金《家》:從過春節慶祝方式的細節之處,看新舊兩代人的差異

3、不同慶祝方式背後的心態

放煙花,看龍燈,看起來只是兩種不同的娛樂方式,可是卻反映了兩種方式背後的心態,卻是新舊兩代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

父輩們之所以能夠將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卻毫無愧疚感,依個人之見,其中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因為老一輩的等級觀念本來就比較重,在他們眼裡,那些玩龍燈的人是沒有錢的窮人,他們是低人一等的,所以看見他們痛苦,他們並不覺得有什麼。

第二,他們的內心早已經被舊的觀念,生活的殘酷折磨的包裹上了一層厚厚的殼。他們的心被緊緊包裹在殼裡,早已經沒有了感覺,只有透過這樣變態的方式,才能喚起他們對外在的感覺。

第三,他們自己的人生是苦的,這種苦扭曲了他們的觀念,讓他們覺得看到他人比自己更苦就會很開心,或者自己可以欺負別人,而感到自我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減輕了他們對於人生的痛苦感受。

年輕人放煙花,喚起的是人們美好的記憶,每個人都曾經年輕過,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青春年少的美夢,只是世事無常,在生活面前,他們的美夢破滅了。

巴金《家》:從過春節慶祝方式的細節之處,看新舊兩代人的差異

在沉重的生活面前,他們不再有歡樂,他們的內心越來越硬,直至失去覺知,而自己痛苦的結果就是他們不想讓任何人快樂,看到別人痛苦,這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優越感,也會喚醒他們變態的快樂。

有人說,舊社會是吃人的社會。之所以吃人,是因為舊的社會制度泯滅了人性中的很多美好,每個人被框限在舊制度之下,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應有的快樂。

巴金先生在《家》的序言中寫到:

生活是一場搏鬥,是新舊兩代人的搏鬥,也是人們人性之中美好與醜陋的搏鬥。

願每個人,無論處於什麼狀況,都可以永遠保留一份對美好的禮敬。讓自己成為給別人帶去快樂的太陽,而不是將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