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有《白蛇傳》的原型,但根本不是愛情故事,而是恐怖故事

《白蛇傳》是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四大傳說之一,現代人都把白蛇與許仙視作愛情的典範,而把高僧法海則看成是多管閒事的物件。其實根據《白蛇傳》原著和歷史記載,發現歷史上真有法海,而《白蛇傳》也根本不是愛情故事,並且與人類道德變遷息息相關。

那麼,在真正的《白蛇傳》中,白娘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而高僧法海又成了怎樣的形象呢?這個故事裡到底講述了什麼故事呢?

歷史上真有《白蛇傳》的原型,但根本不是愛情故事,而是恐怖故事

我們先來說說大家都討厭的高僧法海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法海本是唐宣宗時的宰相裴休的兒子。他出家後,來到了金山的一個洞中修煉。一天他正在打坐,突然有一條白蟒出來盯著他。法海和尚運用神通將白蟒趕走,此後便逐漸有了法海與白蟒鬥法的故事。

歷史上真有《白蛇傳》的原型,但根本不是愛情故事,而是恐怖故事

在中國的古代流傳不是關於妖魔的故事,其中就包括蛇精在內的各種妖魔害人的傳說,如唐代傳奇小說中的《白蛇記》裡就說了一個白蛇成精,化成美人,迷惑好色之人,然後將其吃掉的故事。小說強調萬萬不可為色慾所迷,以及人、妖不可共居的道理。

歷史上真有《白蛇傳》的原型,但根本不是愛情故事,而是恐怖故事

而到了明朝時期,有個叫馮夢龍的作家在

《警世通言》

中整理了白蛇故事,寫成了題為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的短篇小說。小說裡開始把蛇妖人格化,但主題依然是講蛇精害人,害得許宣(即後來的許仙)幾次遭災,還是強調人妖不可共居、為人不可好色,但是,其中的法海和尚依然是正面人物。

那麼,到底是在什麼時候?那個朝代中顛覆了法海的形象呢?

歷史上真有《白蛇傳》的原型,但根本不是愛情故事,而是恐怖故事

劇情反轉的時候,是到了清初的時期,在戲曲《雷峰塔傳奇》中,白娘子開始成了正面人物,而法海反而成為破壞白許婚姻的罪魁禍首。戲曲裡還出現了“盜取仙草”、“水漫金山寺”等完全虛構的情節,對蛇妖正面描寫,許宣也成了“許仙”。再往後到了彈詞《義妖傳》和《白蛇寶卷》中,善惡進一步顛倒。

徹底讓白娘娘翻身的是在近代,魯迅先生在《論雷峰塔的倒掉》裡說道:“

誰不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表明了自己對高僧法海的不滿,以及譏諷;

歷史上真有《白蛇傳》的原型,但根本不是愛情故事,而是恐怖故事

其實,這個故事最初的創作的理由,是由於人類道德下滑,各種狐黃白柳禍亂人間。為驚醒世人,中國自古就有包括蛇精在內的妖魔害人的傳說,如唐代傳奇小說《白蛇記》中,就說了一個白蛇成精,化成美人,迷惑好色之人,然後將人吃掉的故事。小說強調人萬萬不可為色慾所迷,人、妖不可共居的道理。如今卻顛覆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