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學的熱淚清洗歷史的冰冷「第六屆中歐國際文學節」

第六屆中歐國際文學節“女性視角——字裡行間”的第一場對談活動如期舉行,葡萄牙作家莉迪亞·若熱(Lídia Jorge)和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世文所在讀研究生、《海岸私語》譯者呂婷婷作為對談嘉賓出席了本場活動。原《新京報》資深記者,現獨立文化記者,青年寫作者柏琳擔任活動主持。

用文學的熱淚清洗歷史的冰冷「第六屆中歐國際文學節」

莉迪亞·若熱是一位傳奇的葡萄牙作家,曾被著名的法國雜誌《文學家》評為“十大文學聲音”之一。她的作品代表了“後革命一代”的葡萄牙作家寫作風格,她的作品已在全球範圍內翻譯,因此贏得了許多著名獎項。莉迪亞有兩部小說在中國出版,分別是:《那些人,我們將銘記》 (Os Memoráveis, Those We Shall Remember) 海天出版社出版,以及《海岸私語》(A Costa dos Murmúrios, The Murmuring Coast) 世紀文景出版。

在本場對談活動中,作家莉迪亞·若熱和譯者呂婷婷分享了她們創作和翻譯 《海岸私語》的過程,並以 《海岸私語》為文字分析了它獨特的敘事方式和語言風格,重點探討了在歷史書寫過程中女性視角的重要意義。

用文學的熱淚清洗歷史的冰冷

《海岸私語》這本書以一位老婦人的視角展開,她回望了自己在非洲莫三比克度過的那段時光。法國日報《世界報》評論道:“莉迪亞·若熱清楚如何還原一位女性坦誠赤裸的話語,並透過她的敘述,重現那場骯髒的戰爭:瀰漫著殘酷、陰沉而無助的氣息。”莉迪亞·若熱本人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就曾在非洲安哥拉和莫三比克擔任老師,而這段經驗也成為了她重要的寫作藍本和靈感來源。

莉迪亞·若熱分享道:“其實有很多人也會問我為什麼要書寫近代歷史所發生的這些事情?這是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段歷史的一個見證者,我不想給後代留下的只是一個個冷冰冰的歷史,我希望可以透過小說創作從另一個層面去書寫歷史。我創作的一個重要的指南就是——我要用文學的熱淚來洗歷史的冰冷。我希望可以為即將消失的這一代留下一些東西。”

極具個人特色的語言風格

譯者呂婷婷表示莉迪亞·若熱的《海岸私語》這本書,帶有非常強烈的個人特色,因此也給她的翻譯工作造成了特別大的困難。呂婷婷分析了《海岸私語》這本書的幾大語言特徵:“第一,各種時態交錯使用,很好地展現了過去和現在的糾葛狀態;第二,多使用短句,或者某個特定詞語會重複出現,這會形成一種語言的節奏感,給人一種破碎、斷裂、跳躍的感覺;第三,常使用口語及方言,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我也需要從國內各地的方言中搜刮相對應的表達;第四,書中會出現非常多的各學科專有名詞,比如熱力學、動力學等等,營造出一種陌生感和間離感。

找到自己的文學聲音

在活動的尾聲,主持人柏琳老師提問到:“我們該如何重新定義葡萄牙文學?葡萄牙作家又將如何尋找自己的文學聲音呢?”

莉迪亞·若熱表示:“葡語其實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語言,葡語文學的敘事傳統是非常詩意的。但這也讓葡語文學沒辦法變得非常大眾和流行。”莉迪亞還跟我們介紹了很多優秀的葡萄牙作家:“我們其實有非常多好的作家,不僅僅有費爾南多佩索,還有

若澤·薩拉馬戈

、洛博·安圖內斯等等,他們的寫作都帶有葡萄牙文學本身的特點和印記。而另一方面,葡語文學還夾雜了非常多方面的遺產,有歐洲現代主義、有南美洲的敘事風格、還融合了葡萄牙語本身的一個語言結構,是非常多元的、交叉融合的,充滿活力的。”

結合本屆中歐國際文學節“女性視角——字裡行間”的主題,呂婷婷也補充道:“如果說你真的想了解,所謂女性敘事或女性聲音是什麼,渴望看到一種回望過去與過去和解的敘事方式,或者希望可以透過閱讀獲得一種對歷史的再認識和和反思,那麼我相信《海岸私語》這本書是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後現代主義打破精英與大眾文學分野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作家為了吸引更多的國外讀者而消除國別閱讀障礙,而莉迪亞·若熱的這份獨特性和文學性則顯得更為珍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