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資治通鑑》版

荊軻刺秦王-《資治通鑑》版

荊軻奉圖而進於王,圖窮而匕首見。

圖為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秦王垂涎已久。匕首,一寸八寸,焠以毒藥,見血封喉。

因把王袖而揕

[ zhèn ]

之。

於是一手抓起匕首,一手扯住秦王嬴政的衣袖而刺去。

未至身,王驚起,袖絕。

還沒有靠近秦王,秦王就受驚而起,只扯斷了袖子。

荊軻刺秦王-《資治通鑑》版

荊軻逐王,王環柱而走。

秦王環繞著大柱子跑,荊軻在後面追。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大臣們都驚愕不已,突發事件,也使得他們措手不及。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

依據秦法,大臣上殿是不可以帶兵器的,所以以後那些劍履上殿的牛人都是有不臣之心的。這裡的左右不知是大臣,還是宦官,反正是有人幫秦王一起和荊軻搏鬥的。

且曰:“王負劍!”負劍,王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

大家喊著讓秦王把劍背在背上,秦王才拔出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這裡可以多講幾句,大多數人認為由於秦王的劍太長,平常的拔劍姿勢是拔不出的,所以要背在肩上或背上,才能把出來,這裡的負字翻譯為背,負荊請罪的負嘛,很好理解。但大師李敖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秦王是把劍拿在胸口,一手向下,小手向上,把劍拔出來的。這裡姑且存疑吧

荊軻廢,乃引匕首擿王,中銅柱。

荊軻負傷,失去行動能力,就用匕首扔秦王,擊中銅柱。

自知事不就,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荊軻已經做的夠好了,這份膽魄,無人能及,又何必找個臺階下呢。

遂體解荊軻以徇。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近兩千年後,有一個叫張作良的公子再次向荊軻致敬。

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