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簫教學輔助工具“口型鏡”的研發及其對口風氣息聯合訓練的作用

編者按:笛簫教學輔助工具“口型鏡”是由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竹笛演奏喬成林老師在數十年的演奏、教學經驗中不斷總結經驗並研發出來的教學輔助工具,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第二代,口型鏡的出現不但對初學者有輔助練習的作用,同時對專業演奏者也有非常好的幫助作者。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透過圖文以及評測影片將“口型鏡”的使用和安裝方法向笛簫愛好者進行展示,讓您從另外一個側面來了解輔助工具。

笛簫教學輔助工具“口型鏡”的研發及其對口風氣息聯合訓練的作用

第二代口型鏡

影片載入中。。。

口型鏡發明人喬成林老師向大家分享口型鏡的發明心路。

嘉賓:王建平(著名竹笛演奏家、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點選文末“瞭解更多”檢視第二代“口型鏡”詳情

《笛簫教學輔助工具“口型鏡”的研發及其對口風氣息聯合訓練的作用》

文:喬成林(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竹笛演奏家)

竹笛作為極其重要的吹管樂器,可謂是我國傳統民族樂器中的一支奇葩,不僅歷史悠久更有著自身獨特的藝術表現與藝術魅力,竹笛的淵源與歷史可以追溯到九千年前的賈湖骨笛,作為竹笛的源頭,賈湖骨笛便是古代大眾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創造與體現,其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程序中,從材質到形制,從音色到技法,都逐步發生著變化,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竹笛,其音色清亮圓潤、風格鮮明,表現力更是異常豐富,更在民間流傳極廣,深受大眾的喜愛。

笛簫教學輔助工具“口型鏡”的研發及其對口風氣息聯合訓練的作用

點選上圖檢視第二代“口型鏡”的安裝方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竹笛也從民間升至了學院,從民間登上了舞臺,更在無數竹笛藝術家們的努力之下,不斷髮展、不斷豐富、不斷完善。例如,建國後在馮子存等老一輩藝術前輩們的努力之下,從演奏、教學、創作,從技法、手段、培養等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且越多越多的專業作曲家將目光聚焦竹笛,古曲、改編樂曲、創作樂曲,無論是民族素材、民歌素材發展而成的樂曲,還是演奏家、作曲家獨立創作的樂曲,豐富竹笛藝術促進其發展的同時,更彰顯出了竹笛藝術在當今時代的多元化風格特徵。作為竹笛藝術發展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樂曲的發展必然會帶動演奏、教學,甚至是樂器改良等環節的進步,同時更多優美的樂曲、高超的演奏技術也讓竹笛藝術的獨特音樂內涵與音樂情緒引起了更多音樂愛好者與大眾的共鳴,得到美的享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大眾審美情趣與審美習慣的提升。

笛簫教學輔助工具“口型鏡”的研發及其對口風氣息聯合訓練的作用

而隨著竹笛藝術的發展,在實際的演奏與教學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習者與演奏者將目光放在了對於竹笛藝術表現與情緒的表達上,反而忽視了最為基礎的演奏基本功方面的訓練,特別是近年來學習者、演奏者更是較多地追求演奏技術的難度,特別是在一些賽事中更體現得非常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於基礎、對於傳統的學習。當然,在筆者看來創新是好事,表現出竹笛藝術發展的決心,但這也反映出了學習者、演奏者對於基礎訓練問題的忽視。筆者從事教學多年,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習者在基礎訓練上非常薄弱,進而導致其演奏技術更是無根之水,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撐。特別是在接觸一些初學者時,更是發現對於基礎訓練的不重視與問題重重,例如,口型、口風等,這不是單一特例的存在,而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

笛簫教學輔助工具“口型鏡”的研發及其對口風氣息聯合訓練的作用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學習、演出、教學實踐經驗與研究,歷時三年時間設計與發明了“中國竹笛演奏口型鏡”。“中國竹笛演奏口型鏡”不僅透過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認證榮獲國家專利,更成為了中國第一種專門為竹笛演奏而設計的國家專利產品,填補了中國民樂樂器輔助教具研發領域的空白。

眾所周知,竹笛屬於邊稜音氣鳴樂器,是透過內部空氣柱的震動和共鳴來發聲的,演奏者在竹笛演奏過程中主要是依靠口型、口風、及風門來完成竹笛發聲與控制音色、音準的目的。換言之,在竹笛演奏與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習者、演奏者對於口型、口風的掌控對於竹笛演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這也是竹笛演奏的基本技能。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習者準確、快速掌握這一基本技能,通常會要求他們對著鏡子練習,但由於一般鏡子貼在牆上,學生拿起笛子時前臂自然抬起,所以眼睛與鏡面的距離稍遠,再加上鏡面角度垂直,觀察自己的口型很不方便,而且學生很難長時間保持照鏡子練習。

笛簫教學輔助工具“口型鏡”的研發及其對口風氣息聯合訓練的作用

口型鏡的系列圖

“中國竹笛演奏口型鏡”使用簡捷、方便,形制是一帶有固定圈、可多方向旋轉並帶有摺疊杆的小型ABS材質鏡子,能夠穩定的固定在小G調到大G調笛身。演奏者在練習時只需要將鏡片調整到自己滿意的角度即可,進而一方面能夠觀察自身吹奏時風門與口風的細微變化,做出實時調整,並將注意力集中到口型、口風控制上面,以幫助自身更好地控制竹笛的聲音。另一方面更能夠清楚地瞭解與理解風門與口風對竹笛演奏中對音色、音準、音質等方面的影響,避免在學習笛子的過程中,由於曲目難度逐漸加深,高音和超音越來越多,強弱變化也越來越大時,嘴唇不自然地使勁,用力越來越僵硬,所導致的口風問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口型、口風等是普遍初學者都存在的問題,作為竹笛演奏的基礎,這些問題若是不能夠得到更好地重視,不僅會影響到初學者學習竹笛的興趣與信心,延緩他們學習的進度,嚴重者更會讓他們養成不良的壞習慣,進而在未來步入更高層次學習時,帶來不必要的阻礙,甚至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改正其所養成的壞習慣。

笛簫教學輔助工具“口型鏡”的研發及其對口風氣息聯合訓練的作用

口型鏡的細節

竹笛的發聲取決於學習者、演奏者向竹笛吹孔吹奏氣流的角度、速度、流量等,這些因素決定了竹笛演奏的音色、音量與音高,同時其還需要根據演奏樂曲與音樂表現的要求所示調整吹奏的口型、變化口風、控制與調整氣息的流量與速度,由此不難看出,學習者、演奏者口型、口風等因素的重要性,其可謂是竹笛演奏的基本技能。同一根竹笛,甚至演奏同一首樂曲,為什麼有的人演奏的聲音清脆甜美,有的人吹奏的音質淳厚豐滿,還有些人吹奏的聲音雜音很大,音質粗糙?吹奏竹笛時出現音色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在口風的控制和風門出氣的體狀不同而形成的。此外,音色作為流派特徵,演奏家的個性發揮始終具有獨特的獨立性和個性,之所以音色在竹笛的演奏技法中獨具魅力,最終要取決於演奏者透過風門傳遞的口風來完成,口風在竹笛的演奏法中佔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對於初學者、學習者、演奏者來說,作為基礎的口型、口風的正確與否、熟練控制與否,關係到其演奏水平的高低。也正是基於此,筆者為了能夠幫助初學者、學習者、演奏者更好地掌控口型、口風與氣息之間的準確度、變化性,進而設計了口型鏡,這也是口型鏡誕生的初衷。

笛簫教學輔助工具“口型鏡”的研發及其對口風氣息聯合訓練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幫助初學者能夠更方便、更容易、更快速學習竹笛,筆者對第一代“中國竹笛演奏口型鏡”加以改良,第二代“中國竹笛演奏口型鏡”也隨之產生。從結構設計上,與第一代完全不同,並再次獲得國家專利批准。第二代竹笛口型鏡是以夾子的形式固定與笛子上,只需夾子上的刻度線對準笛子吹孔,就能調整到合適的角度,能在演奏中,清晰方便的觀察自己口型的狀態,得以更快,更準確的找到正確的口型狀態,及鬆弛的控制口型的感覺和方法。這樣的改良能夠方便學習者的使用,同時在材質上也加以了變化,讓口型鏡更加耐用,且使用範圍更加廣泛,不僅能夠應用於竹笛,西洋管樂器中的長笛也同樣能夠使用。同時,筆者更涉及了拆裝設定,這樣更加方便攜帶,併為口型鏡配備了收納盒,使用後方便存放,避免在笛包中擠壓折損。

總而言之,“中國竹笛演奏口型鏡”的發明,令竹笛演奏與教學中氣息、口風等無形的概念,透過口型鏡巧妙地轉化成為有形的觀察與掌控,為學習者、演奏者在竹笛演奏、練習中對音色、音準、強弱控制,以及口風與氣息配合等方面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同時,為了更好地讓口型鏡起到實用性的作用,筆者還特意請教張維良、蔣國基、李鎮等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並試用之後,各位老師均對其做出一致好評,“中國竹笛演奏口型鏡”看似結構簡單,卻十分巧妙,極具實用性與必要性,不僅易於初學者快速、正確掌控口型、口風等竹笛基本技能,更提升了演奏者對於竹笛演奏音色的掌控能力。最後,筆者發明“中國竹笛演奏口型鏡”其最終的目的也是希望初學者、學習者、演奏者能夠重視竹笛演奏基本功的重要性,只有將基本功重視起來,才能夠立足於堅實的基礎上去遊刃有餘地表現音樂的內涵與個性,竹笛的學習,就如平地起高樓,沒有堅固紮實的地基,就算高樓再漂亮,終究也是一場虛幻。

點選“瞭解更多”檢視

第二代“口型鏡”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