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九語下】10、《唐雎不辱使命》知識彙總+練習

【部編九語下】10、《唐雎不辱使命》知識彙總+練習

影片載入中。。。

【部編九語下】10、《唐雎不辱使命》知識彙總+練習

【部編九語下】10、《唐雎不辱使命》知識彙總+練習

【部編九語下】10、《唐雎不辱使命》知識彙總+練習

【部編九語下】10、《唐雎不辱使命》知識彙總+練習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

秦王怫(fú)然怒

免冠徒跣(xiǎn)以頭搶(qiāng)地

休祲(jìn)降於天天下縞(gǎo)素

秦王色撓(nóo)

【重點字詞句義】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說(說:通“悅”,高興)

②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施行,置辦)

③倉鷹擊於殿上(倉:通“蒼”,青色)

2、古今異義詞:

長跪而謝之(古義:道歉 今義:感謝)

3、詞類活用:

①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作動詞,意動用法,“認為……輕”,小看)

②請廣於君(廣,形容詞用作動詞,使動用法,“使……擴充”)

③天下縞素(名詞用作動詞,穿喪服)

4、一詞多義:

①徒 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釋成光著) 徒以有先生也(僅僅,只)

②惠 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聰明)

③若 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點詞語解釋:

⑴不辱使命(辱沒、辜負)

⑵易安陵(交換)

⑶其許寡人(句中用來加重語氣的助詞)(答應)

⑷大王加惠(給予恩惠)

⑸故不錯意也(所以)

⑹因使唐雎使於秦(於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違背)

⑻非若是也(這樣)

⑼雖千里不敢易(即使)

⑽豈直五百里哉(難道)(只,僅僅)

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樣子)

⑿布衣之怒(平民)

⒀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經)

⒁以頭搶地耳:撞;罷了

⒂庸夫之怒(平庸無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⒄休祲:吉凶的徵兆

⒅秦王色撓(屈服)

⒆寡人諭矣(明白,懂得)

⒇免冠徒跣(腳)

6、重點語句翻譯:

①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呀!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生,願終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給予恩惠,用(貴國的)大面積的土地來換(敝國)小面積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護它,不敢(隨便)交換。雖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秦王怒氣衝衝地對唐雎說道:“你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的情形嗎?”唐雎回答道:“我還沒有聽說過啊。”秦王說道:“天子發怒,可以使屍體倒下上百萬具,鮮血流滿上千裡的地方。”

④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唐雎說道:“大王曾聽說過平民百姓發怒的情形嗎?”秦王說道:“老百姓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走路,把頭拼命地往地上撞罷了。”

⑤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韓國、魏國滅亡了,而安陵國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徒:只。

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安陵君於是派唐雎出使秦國。

⑦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⑧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來交換安陵),擴大他的領土,然而,安陵君違揹我的意見,(這)不是小看我嗎?

⑨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只(換)面積為五百里的(土地)嗎?

⑩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這三個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膽識的人啊。(他們)心裡的憤怒還沒有迸發出來,上天就降下徵兆。再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

⑾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膽識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現在立刻)倒下兩具屍體,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的人將會因此而穿上喪服,今天的情況就是樣。

⑿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

獲取更多資料,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初中語文園地

【理解性默寫】

1、課文中哪一句話表現出秦王盛氣凌人,又分明是一個騙局?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

3、課文是怎樣寫唐雎要與秦王同歸於盡的呢?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話既是秦王無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對唐雎所作的讚揚?

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課文內容理解】

1、如何理解句中加點字詞:“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秦王說這話的目的是進行恫嚇,從上文“且秦滅韓亡魏”一句來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奪取,只是暫時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現秦王的驕橫。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一句中“輕寡人”?

*秦王希望你們看清形勢,不要誤以為我們不能用武力奪取。這句關鍵是一個“輕”字,“輕”什麼呢?不是輕視秦王的建議,而是輕視他的軍事勢力。這是秦王故作反問,意思是“諒你們也不敢”,也是驕橫的表現。

3、安陵君:“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兩人所表達的意思差不多,但從語氣和態度上看,有如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強烈,更堅決。

4、秦王是怎樣一個人?

* 驕橫狂妄、貪得無厭、奸詐狡猾、外強中乾、色厲內荏、前倨後恭

5、唐雎是怎樣一個人?

* 從容鎮定、不畏強暴、有膽有識、有凜然正氣、熱愛祖國、不怕犧牲。

6、唐雎列舉專諸刺王僚等史實有什麼用意?

*兩方面:一是對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厲害程度加以渲染說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訓,不要輕舉妄動,自尋死路。

7、本文最後一段描寫秦王的神態的變化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 從側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

8、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隱藏著“潛臺詞”,聽話者應仔細揣摩,才能靈活應付。請揣摩下列各句,說說其“潛臺詞”是什麼。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怒,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2)與臣而將四矣。

我將效法他們三人,與你同歸於盡。

9、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從中可以看出唐雎是個怎樣的人?(3分)

*首先,唐雎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並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識的勇士,不畏強暴,刺殺秦王。最後,唐雎“挺劍而起”,以死相拼,捨生取義,挫敗秦王。(答出要點及過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個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於獻身的人。

10、唐雎出使秦國的原因是什麼?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為什麼不答應?

*是因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圖吞併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應,秦王不高興,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國。

11、秦王最後是長跪而謝之,說明了什麼?這是從什麼角度來表現唐雎的?

*說明秦王害怕了。從側面表現了唐雎不畏強暴的精神。

12、你認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樣的用心?

*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禍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堅決不答應。具體答案依學生見解,不求統一。

13、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並且請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嗎?為什麼?

*這是秦王的權宜之計,表現出他的奸詐狡猾。他請雎“坐”,是坐下來談,不是放棄吞併。

《唐雎不辱使命》導學案

精彩開篇詞

戰國末期大約最後十年,秦國相繼翦滅六國,吞併了原為六國附屬的若干小國。當時,秦國的兼併與其他六國的反兼併矛盾空前尖銳。一些國家屈服於秦的淫威,“割地賄秦”,但也有不少國家,敢於起來抗爭,維護國家尊嚴和領土完整。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機智果斷、勇武兼備的愛國者——唐雎,一起來感受他在秦王尋釁威脅的情勢下,出使秦國,深入虎穴,並與之鬥智鬥勇的故事,相信你心中定然升騰起一股豪俠之氣。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

2。疏通文意,瞭解故事情節。

3。探究文字,分析人物形象。

4。學習對比,襯托,對話刻畫人物的方法。

5.學習唐雎不畏強暴,敢於為國家利益而鬥爭的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匯入

同學們聽說過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吧。荊軻在易水上辭別燕太子丹時,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就是《戰國策》裡描繪的燕趙遊俠之士的形象,雖然他最終失敗被殺,但他的故事卻一直為後人傳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要接觸《戰國策》裡的又一個遊俠勇士——唐雎。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圈畫文中生字詞。

雎( ) 怫( ) 跣( ) 搶( )

祲( ) 縞( ) 傀( ) 撓( )

2。請同學們說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加惠:

怫然:

休祲: 休, 祲,

色撓: 撓,

免冠徒跣: 冠, 跣,

謝: 諭:

3。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

(1)秦王不說( )

(2)故不錯意也( )

(3)輕寡人與( )

(4)倉鷹擊於殿上( )

(5)寡人諭矣( )

4。找出文中古今異義字。

(1)“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

(雖然: )

(2)“非若是也”

(是: )

(3)“休祲降於天”

(休: )

(4)“雖千里不敢易也”

(易: )

(5)“長跪而謝之曰”

(謝: )

5.一詞多義。

(1)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使人謂安陵君曰

(2)徒:

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3)夫:

此庸夫之怒也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

(4)然:

雖然受地於先王

秦王怫然怒

(5)以: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以頭搶地爾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之:

聶政之刺韓傀也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長跪而謝之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

(7)於:

受地於先王

唐雎使於秦

休祲將於天

倉鷹擊於殿上

6.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詞類活用)。

(1)天下縞素 縞素,

(2)輕寡人與 輕,

(3)請廣於君 廣,

7.作者連結

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他在學術文化上的主要貢獻是對古籍做了全面系統的分類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學價值,又有文學價值。

8.文體連結

《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時事的記錄整理編輯的一部國別體史書,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歷史散文集。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的策略言論,分為東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等11國共33篇。

9.背景連結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被秦國所滅,其餘的趙、燕、齊、楚,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中,早已被秦國日削月割,奄奄待斃了,又過了幾年,秦就統一了天下。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小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後,一度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秦國想用詐騙手段吞併安陵,於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國談判。

“士”,中國古代社會中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會階層後演變為對知識分子的泛稱。春秋時代,各國之間征戰不休。“士”的地位也出現上升或下降,有些卿大夫為擴大影響,鞏固地位,設法招攬“士”以張聲勢。很多士便投靠到他們那裡。戰國時代,爭霸和兼併戰爭更為劇烈,於是遊說之士應運而生,他們穿梭於各國間充當說客。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整體感知

(一)翻譯課文

疏通文意:請同學們在掌握重要詞語和句子意思的基礎上翻譯全文。同桌之間相互翻譯、相互糾正。

(二)初步感知

(學生分組討論,老師適時入組點撥。)

1。請同學們用一句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誰?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4。你如何評價唐雎?

四、拓展延伸

思考:唐雎的人物精神在我們現代社會中還有沒有現實意義?

第二課時

一、新課匯入

上一節課,我們疏通文意,並初步感知了故事情節。這節課,我們將繼續深入研讀文字,分析人物形象,並從中得到說話的技巧。

二、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

1。在課文中找出表稱謂的詞,並加以解釋。

(1)寡人: (2)君: (3)臣:

(4)吾: (5)公: (6)先生:

2.下列各組加點的詞各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什麼詞,表示什麼語氣?

(1)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技亦靈怪矣哉

(3)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4)與臣而將四矣

泯然眾人矣

(注: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課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對話,寫人物對話,離不開語氣的表達。虛詞運用得恰當,能妥善表達人物說話時的語氣,才能把人物的神態描繪得更形象、逼真。藉此可以讓學生熟悉、積累更多的文言文語氣詞。獲取更多資料,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初中語文園地)

3.理清本文的結構

4.分段品析

第一段分析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於好心嗎?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2)安陵君用什麼理由拒絕了秦王的要求?

(3)概括段意。

第二段分析

(1)秦王認為自己對安陵君是什麼態度?

(2)秦王說的是否是真心話?說說理由。

(3)唐雎是如何反駁的?

(4)比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由有何異同。

第三段分析

(1)秦王說的“天子之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2)秦王為什麼要說“天子之怒”呢?

(3)唐雎舉專諸、聶政、要離等三個人物的目的是什麼?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現了唐雎的什麼精神?

第四段分析

5.人物形象分析

6.寫作方法探究

(在瞭解人物性格的基礎上,體會文章所用的手法。)

(1)本文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塑造了兩個對立的形象。

(2)本文對話描寫有什麼作用?

(3)結構嚴謹,重點突出。

導學案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一、新課匯入

同學們聽說過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吧。荊軻在易水上辭別燕太子丹時,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就是《戰國策》裡描繪的燕趙遊俠之士的形象,雖然他最終失敗被殺,但他的故事卻一直為後人傳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要接觸《戰國策》裡的又一個遊俠勇士——唐雎。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圈畫文中生字詞。

雎(jū) 怫(fú) 跣(xiǎn) 搶(qiāng)

祲(jìn) 縞(gǎo) 傀(guī) 撓(náo)

2.請同學們說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加惠:給予恩惠。

怫然:盛怒的樣子。

休祲:吉凶的徵兆。休,吉祥。祲,不祥。

色撓:指變了臉色。撓,屈服。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著腳。冠,帽子。跣,赤腳。

謝:道歉。

諭:明白,懂得。

3.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

(1)秦王不說(“說”通“悅”,愉快)

(2)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安放)

(3)輕寡人與(“與”通”歟”,語氣詞)

(4)倉鷹擊於殿上(“倉”通“蒼”,青色)

(5)寡人諭矣(“諭”通“喻”,明白)

4.找出文中古今異義字。

(1)“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雖然:古:即使如此;今:錶轉折關係的關聯詞)

(2)“非若是也” (是:古:這樣;今:判斷動詞)

(3)“休祲降於天” (休:古:吉祥;今:休息)

(4)“雖千里不敢易也” (易:古:交換;今:容易)

(5)“長跪而謝之曰” (謝:古:道歉;今:感謝)

5.一詞多義。

(1)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依次為:派遣、出使

使人謂安陵君曰 派遣

(2)徒:

亦免冠徒跣 光著

徒以有先生也 僅僅

(3)夫:

此庸夫之怒也 成年男子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 句首發語詞,無義

(4)然:

雖然受地於先王 這樣

秦王怫然怒 ……的樣子,形容詞詞尾

(5)以: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

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把

以頭搶地爾 把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依次為:憑藉、因為

(6)之:

聶政之刺韓傀也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結構助詞,“的”

長跪而謝之 音節助詞,無義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 代詞,代“它”指土地

(7)於:

受地於先王 從

唐雎使於秦 到

休祲將於天 從

倉鷹擊於殿上 到

6.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詞類活用)。

(1)天下縞素 縞素,名詞活用為動詞,穿喪服。

(2)輕寡人與 輕,形容詞用作動詞,意動用法,“認為……輕”,小看。

(3)請廣於君 廣,形容詞用作動詞,使動用法,“使……擴充”。

7.作者連結

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他在學術文化上的主要貢獻是對古籍做了全面系統的分類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學價值,又有文學價值。

8.文體連結。

《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時事的記錄整理編輯的一部國別體史書,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歷史散文集。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的策略言論,分為東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等11國共33篇。

9.背景連結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被秦國所滅,其餘的趙、燕、齊、楚,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中,早已被秦國日削月割,奄奄待斃了,又過了幾年,秦就統一了天下。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小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後,一度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秦國想用詐騙手段吞併安陵,於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國談判。

“士”,中國古代社會中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會階層後演變為對知識分子的泛稱。春秋時代,各國之間征戰不休。“士”的地位也出現上升或下降,有些卿大夫為擴大影響,鞏固地位,設法招攬“士”以張聲勢。很多士便投靠到他們那裡。戰國時代,爭霸和兼併戰爭更為劇烈,於是遊說之士應運而生,他們穿梭於各國間充當說客。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整體感知

(一)翻譯課文

疏通文意:請同學們在掌握重要詞語和句子意思的基礎上翻譯全文。同桌之間相互翻譯、相互糾正。

(二)初步感知

(學生分組討論,老師適時入組點撥。)

1。請同學們用一句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交流點撥】本文透過唐雎面對暴秦展開鬥爭直至折服秦王的記述,讚揚了唐雎堅持正義、勇敢無畏的愛國精神。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誰?

【交流點撥】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交流點撥】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對安陵的擁有。故事的結局是秦始皇放棄了吞併安陵的打算,唐雎沒有辜負出使之命。

4。你如何評價唐雎?

【交流點撥】忠於使命,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於獻身,大義凜然。

四、拓展延伸

思考:唐雎的人物精神在我們現代社會中還有沒有現實意義?

【交流】提示:1。面對不良風氣,面對歹徒,我們應當怎樣鬥爭?

2。當國家有難時,我們應當怎樣做?(如在臺灣問題上有人挑起事端;如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如藏獨分子猖狂肆虐)

3。在平日的生活中,今後的歲月裡,是否該做一個有主見、有原則的“大寫”的人呢?

(設計意圖:將由文字生髮的思索延伸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習語文向學習生活的廣闊天地邁進,並藉此感受崇高的人格魅力,滲透情感道德教育。)

第二課時

一、新課匯入

上一節課,我們疏通文意,並初步感知了故事情節。這節課,我們將繼續深入研讀文字,分析人物形象,並從中得到說話的技巧。

二、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

1.在課文中找出表稱謂的詞,並加以解釋。

(1)寡人:諸侯對自己的謙稱,相當於“我”。

(2)君:對別人的尊稱,相當於“您”。

(3)臣:我。

(4)吾:我。

(5)公:相當於“先生”,對別人的尊稱。

(6)先生:對別人的尊稱,相當於“您”。

2.下列各組加點的詞各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什麼詞,表示什麼語氣?

(1)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也”是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呢”,這裡有反問的意思)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也”是表示判斷語氣,現代漢語中可以不翻譯出來)

(2)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哉”是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呢”,這裡表示反問)

技亦靈怪矣哉

(“哉”表示感嘆的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呀”)

(3)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乎”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嗎”)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嘆的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啊”)

(4)與臣而將四矣

(“矣”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了”)

泯然眾人矣

(“矣”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了”)

(注: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課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對話,寫人物對話,離不開語氣的表達。虛詞運用得恰當,能妥善表達人物說話時的語氣,才能把人物的神態描繪得更形象、逼真。藉此可以讓學生熟悉、積累更多的文言文語氣詞。)

3.理清本文的結構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第1段),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的經過。

第一層(第2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表現出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

第二層(第3段):寫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三部分(第4段):唐雎勝利。

4.分段品析

第一段分析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於好心嗎?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交流點撥】秦王不是出於什麼好心,而是採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詐手段,企圖不戰而直接吞併安陵小國。

(2)安陵君用什麼理由拒絕了秦王的要求?

【交流點撥】安陵君識破秦王的騙局而婉言拒絕。不亢不卑中透著堅定,“願終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預示著將會有一場大風雨。

(3)概括段意。

【交流點撥】秦王企圖吞併安陵遭到拒絕而不悅。

交待唐雎使秦的原因,是故事的開端。

第二段分析

(1)秦王認為自己對安陵君是什麼態度?

【交流點撥】有恩於安陵君。

(2)秦王說的是否是真心話?說說理由。

【交流點撥】不是真心話。實際上是對安陵君恩威並施。說尊其為長者而未吞併,是恩;粉飾欺詐,讓安陵君擴大土地遭婉拒說是逆寡人和輕寡人,是威。

(3)唐雎是如何反駁的?

【交流點撥】先用語氣極強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帶有威脅意味的試問,然後正面回答秦王,最後在對比中用一反問語氣句子否定秦王的無恥要求。

(4)比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由有何異同。

【交流點撥】相同點:都回絕了秦王的無恥妄想。

不同點:地點、背景、面對的人物不同。唐雎的回答較安陵君更為堅定有力。

第三段分析

(1)秦王說的“天子之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交流點撥】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即進行殘酷的戰爭。

(2)秦王為什麼要說“天子之怒”呢?

【交流點撥】以武力威脅,想施以恐嚇而讓唐雎臣服。

(3)唐雎舉專諸、聶政、要離等三個人物的目的是什麼?

【交流點撥】用他們幹出的震驚天地的事件來表明自己跟他們這些有膽有識的勇士一樣,不畏強暴,敢於獻身,併為以後的行動作了鋪墊。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現了唐雎的什麼精神?

【交流點撥】善於抓住鬥爭時機,視死如歸,英氣逼人,表現出他跟秦王拼命的內心活動。

第四段分析

(1)秦王有什麼樣的言語和行動?

【交流點撥】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撓,長跪而謝)。

(2)寫出了秦王的什麼心態?

【交流點撥】欺軟怕硬、內心虛弱、卑躬屈膝、色厲內荏、前倨後恭。

5.人物賞析

(1)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麼樣的人?

【交流點撥】秦王:貪得無厭、奸詐狡猾,外強中乾的封建統治者。

唐雎:從容鎮定,不畏強暴,具有凜然正氣的外交家的形象。

(2)從唐雎說話的技巧(言之有據,言之有節,言之有力)中,你有什麼感悟與啟發?

【交流點撥】感悟和啟發:①說話技巧在與人交往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②勇敢與善辯也是好的品質與能力。

③在平時要多鍛鍊自己的說話能力,培養自己的說話技巧。

6.寫作方法探究

(在瞭解人物性格的基礎上,體會文章所用的手法。)

(1)本文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塑造了兩個對立的形象。

【交流點撥】對比:秦王先倨後恭(使人謂——不悅——怫然怒——長跪而謝),唐雎先恭後倨(臨危出使——沉著應對——針鋒相對——挺劍而起)。一個色厲內荏、外強中乾,一個臨危不懼、機智果敢。透過對比,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襯托:安陵君大敵當前有一國之君的見識,但無解決問題的方法,更襯托出唐雎的過人之處,最後完成使命得到印證。

(2)本文對話描寫有什麼作用?

【交流點撥】①透過對話渲染了人物活動的環境——體現在第一段。

②透過對話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了不同性格:安陵君貌似恭順,實則堅定;唐雎智勇雙全,不畏強暴;秦王驕橫狡詐。

③透過對話推動情節發展。

(3)結構嚴謹,重點突出。

【交流點撥】形成的“開端一發展一高潮一結局”的故事情節,重點詳寫了唐雎與秦王的對話,突出文章中心——唐雎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性格特徵。

【部編九語下】10、《唐雎不辱使命》知識彙總+練習

夯實基礎鞏固知識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外交是沒有xiāo煙的戰場。作為小國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尋釁威脅的情勢之下出使秦國,不畏強暴、據理力爭,這種勇氣和膽識令人折服,而盛氣凌人、陰險狡詐、色厲內荏的秦王正是在這份膽識的威攝下敗下陣來。許多外交英雄如夜空中閃爍的群星,照亮了歷史的天空。

晏子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

藺相如出使強秦,最終完璧歸趙

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聯合抗曹

(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

xiāo( )煙尋釁( )折服( )

(2)文中有錯別字的詞語是“

”,正確寫法是“

”。

(3)“色厲內荏”中,“色”的意思是

;“荏”的意思是

(4)請仿照畫線句再寫兩個句子,使之構成排比句。

2。閱讀經典不可或缺。請根據要求,完成下面的題目。

(1)下面是一段關於“為什麼要閱讀經典”的文字,請概括出經典作品的四種功能。(每點不超過六個字)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閱讀經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流淌一份鄉情;送別友人,你脫口而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傳遞一份曠達。這份對經典之美的體悟,融入我們的基因裡。更何況,作為一箇中國人,如果你不想拋棄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那麼閱讀代表傳統文化的典範性文字,是繼承傳統的一種極佳方式。但其意義又不止於傳承,就個人而言,閱讀經典文字是使閱讀者經歷一番文化濡染的過程。受文化濡染比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較少的人,其氣質是截然不同的。當很多人都發生氣質的變化,一個時代的社會風氣就會隨之發生變化。

(2)閱讀下面關於“如何閱讀名著”的短文,將空缺處的內容補寫完整,注意語意連貫。

閱讀名著以自讀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很有必要。提供下列方法供參考:

一、不妨先讀前言、後記和目錄。這樣就對這本書的寫作背景、作者情況、寫作目的和大致內容有個初步的瞭解,猶如①。

二、略讀與精讀相結合。略讀全書,有利於整體把握主要內容;②。二者結合,收穫更多。

三、③。可以抄名言、寫摘要、作批註、寫心得等,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此外,在閱讀過程中還要注意利用工具書和有關參考資料,來④。

(3)根據《唐雎不辱使命》的內容,將下面的對聯補充完整。

上聯:唐雎

而使命不辱

下聯:秦王藏禍心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選自《戰國策·魏策四》)

3。 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大王加惠加惠:

(2)以大易小,甚善易:

(3)故不錯意也錯意:

(4)秦王色撓撓:

(5)長跪而謝之謝:

4。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部編九語下】10、《唐雎不辱使命》知識彙總+練習

【部編九語下】10、《唐雎不辱使命》知識彙總+練習

【參考答案】

夯實基礎鞏固知識

1。(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

xiāo(硝)煙尋釁(xìn)折服(zhé)

(2)文中有錯別字的詞語是“

威攝

”,正確寫法是“

威懾

”。

(3)“色厲內荏”中,“色”的意思是

臉上表現的神情;神色

;“荏”的意思是

軟弱

(4)請仿照畫線句再寫兩個句子,使之構成排比句。

2。(1)①

體悟經典之美

繼承傳統文化

經歷文化濡染

發生氣質變化

(2)①

登高覽景,俯瞰腳下,景點佈局、景物搭配,遊覽路線都瞭然於心

精讀細節,有利於深刻領悟文章主旨

摘抄與寫作相結合

輔助理解難點和拓展相應的知識內容

(3)根據《唐雎不辱使命》的內容,將下面的對聯補充完整。

上聯:唐雎

護國土

而使命不辱

下聯:秦王藏禍心卻

自取其辱

閱讀探究拓展延伸

3。 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大王加惠加惠:

給予恩惠

(2)以大易小,甚善易:

交換

(3)故不錯意也錯意:

在意。錯,同“措”

(4)秦王色撓撓:

屈服

(5)長跪而謝之謝:

道歉

4。 (A)

【解析】A項,介詞,從;B項,滅亡,使……滅亡/逃跑,逃亡;C項,聽說/使……聽到;D項,因為/連詞,表目的。

5。 (1)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揹我的意願,是輕視我嗎?

(2)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下帽子,光著腳,用頭撞地罷了。

6。①反擊秦王:面對恐嚇,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來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②表明決心:唐雎表示要效法這三位有才能、有膽識的人,不惜拼命與秦王鬥爭到底。

7。①寫秦王色厲內荏、外強中乾,以此襯托出唐雎臨危不懼、機智勇敢的英雄形象;②第二段已正面描寫過唐雎大義凜然的形象,第三段側面描寫可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文章內容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