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何在:放任人物去碰撞未知

作者:北京大學研究生 唐鼕鼕 本報記者 謝宛霏

今何在:放任人物去碰撞未知

今何在,原名曾雨,江西南昌人,畢業於廈門大學,出版有小說《悟空傳》、《若星漢天空》、《西遊日記》、九州系列。

提到今何在,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悟空傳》。很少有人知道,在《悟空傳》之後他寫過電影《天下無雙》的小說併為主題曲編寫歌詞,寫過電視劇《海上牧雲記》劇本等等。《悟空傳》就像雙刃劍,讓今何在成為最早一批網路作家中的翹楚,但光芒也蓋住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其實,除了作家身份,他還是雜誌主編、遊戲策劃人、製作人、影視策劃、編劇。

近日,今何在攜新書《未來,人類的征途》亮相上海書展,並接受了《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獨家專訪。這本科幻題材的小說是他寫作道路上的一次全新探索,在今何在看來,無論是奇幻還是科幻,他的作品重點一直是人的冒險和成長。

文學最終是在講人的故事

今何在說,《未來,人類的征途》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並不連貫,用了近20年。早在2000年時,就寫出了這本書的開頭,但是他拉長了寫作時間,尋求更成熟、更完美的呈現方式,並不以字數和速度苛求自己。在他看來,如果將每日的寫作當成一種程式化的工作,對自己形成壓迫感,即使沒有靈感也強迫自己寫下去,對寫作者和作品本身可能都會有負面的影響。“作家對於自己的想法也要有所取捨,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值得寫下來,需要重新進行審視和斟酌。”

今何在告訴《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之所以想寫這樣一本書,是因為他對人類未來世界一直充滿了幻想,他總喜歡睡前閉上眼睛把自己藏進幻想裡。“我幻想著一個科技發達的未來,希望創造一個新世界。在那個未來世界裡,生產力極度發達,人類團結協作富有安樂,衝向科技樹的頂端,每個人都能做到善意對人,和平相處。”

在他看來,這本書有別於其他硬科幻作品靠科學技術的背景設定來推進故事,他只是借科幻領域一個對於未來的想象空間,其核心和思想落腳點還是人性的、人文的。今何在說,整本書都在探討如果我們能預知未來,會作出什麼樣的選擇?不同的選擇之下,會影響一個人的善惡發生哪些變化?每一個的選擇,或許都會抵達一個不同的未來。

在今何在看來,筆下的新世界的未知狀態根本來源於人,而非完全依賴於日新月異的科學基礎。文學最終是在講人的故事,小說不是來講述科學如何發展,而是講人性的本質與人類社會中思想的碰撞。

“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將漫長的人類歷史放在一本書裡,用現代的邏輯與環境去安排現代的人物。”今何在坦言,這對他而言是相對創新的一次探索,也更能呈現個人對於現實的思考,但“我筆下的人物都是普通人,即便是科學家、天才,也擁有十分平凡的感情,這能讓讀者在閱讀時具有代入感。”

以人物去帶動情節,在解鎖未知中推進小說情節

今何在擅長在作品中建立以個人人生為基準的時間線,再將人物不屈於宿命奮鬥反擊的精神賦予其中,使個人命運擁有了歷史感的張力,讓讀者可以從中獲得極大的力量感召。

在今何在看來,人物是故事的核心,以人物去帶動情節比在既有情節框架中安排人物更符合他的寫作方式。他坦言,自己並不喜歡提前預設好一切結構,習慣從人物的視角出發,將人物放置在某種未知的空間裡,和人物一同去碰撞、感受、經歷、選擇未知世界,在解鎖未知中推進小說情節,構建一個舞臺,操縱主角玩一個自己也並不知道結局的遊戲。

人物的想法未必是作家的想法,但是作家需要將自己扮演作人物本身,去思考面臨的一切,可以和自己的人物同生共死,面對同樣的情境,與人物一同成長。人物不會一成不變,這些基礎正是他自己最為重視的一個出發點——情感醞釀。作家本人既是這個新世界的創造者,也是它的參與者,以人物之心理去面對自己建立的環境,從而實現放任人物去表達自我的效果。

“我不願預設主題,不在作品內部營造某種個人的評價準則,不強求讀者接受某種答案,作家更重要的是提出某種問題而非灌輸某種觀念。這個世界具有極強的複雜性,寫作時應當極力避免臉譜化、平面化,文學是從每個人的角度進行切入的。”今何在說,無論撰寫何種題材,自己只會在小說中融入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

今何在說,寫作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作家本人的感情醞釀,並且需要持續地對作品保有感情。他認為,寫作長篇的過程中不要拘泥於具體的提綱和篇幅,這會使寫作的難度上升,固定寫作進度也比較容易損傷熱情和獲得靈感的可能性。

今何在坦言,在長篇作品的寫作中比較容易遇到情節連貫漫長,人物成為情節的棋子的情況,這需要作家本人進行思路調整,強調人物的作用,甚至回頭修改已經完成的部分。“時常回顧前面的部分並且還要不懼修改,這是長篇小說寫作者需要養成的習慣。”

《悟空傳》的創作與古典作品的改寫

今何在說,對於寫作者而言,寫作前的準備十分重要。他認為,這種準備是一個自然而長期的過程,作者可以透過閱讀、看電影等途徑去從別人寫故事的方法裡汲取經驗,從自己的經歷裡獲得靈感,來更好地呈現自己的故事。寫作者或許沒有刻意地去查資料、準備寫作材料,但是動筆前所有的積累都可以成為寫作時的資源和支援,讓自己的想法更加成熟且最終被打磨得與眾不同。“我們越瞭解這個世界,筆下的故事就會擁有更多的可能。”

今何在能走上寫作之路,跟從小堅持閱讀密不可分。中學時期他就看了大量的純文學作品,堆起來足有半個書架。今何在認為,四大名著中悲劇性的內容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他對人物命運的塑造有了更強烈的共情。以《西遊記》為例,全書中最打動他的是每個人物都擁有獨特而完整的性格和命運,這也是他的作品中最核心、最普遍的特質。他將《西遊記》視作“人生的故事”,人物們從出生、歷險、磨練到成佛,都可以對映作人生的各個階段。或許對於每個人物而言,“成佛”的意義和內涵都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為各自之“成佛”奮鬥一生。而《三國演義》中形色各異的人物,也形成了複雜獨特的景觀,原著已經為各個角色勾勒出鮮明的形象,而每個人物隱藏在既有內容之下的空間仍然很多,這些都可以成為作家們想象和寫作的資源,這種資源是取之不竭的。

正是基於對古典文學的理解,今何在創造出了為大眾所熟知的早期網路文學作品《悟空傳》。今何在回憶,《悟空傳》的創作是在一種自由、個人、無拘束的心態下完成的,這種放鬆的狀態形成了這部作品獨有的氣質,也有別於此前的純文學創作,從語言和思想內容上都能看見早期新興網路化文學的風格。

在他看來,文學本身就是要對前人進行不斷的顛覆和創新。今何在認為,現代作家在觸碰這些古典題材時,在原著提供的空間中進行相對現代的、獨立的藝術創造,並且向其中注入新的思想核心,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不過,對於這些古典作品的改寫,今何在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希望作品不僅是戲說,還要能把人物真實的思想感情反映出來,要從人物角度去思考,才能讓自己的想象與寫作更加有血有肉。在他看來,這跟他多年的閱讀習慣密不可分,“閱讀的過程中如果不能深入揣摩人物心理,就很難從人性的角度理解經典作品中的故事邏輯。”

“人的經歷是有限的,個人生活的侷限性需要靠閱讀和其他途徑去彌補。”今何在強調,在注重閱讀的同時,也不能脫離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和體察。任何人都很難去想象與現實邏輯完全脫軌的事情,都需要聯絡現實世界,讓真實世界成為文學世界的支撐。

“寫作是一條很漫長的道路,需要先找準個人前行的方向和定位,在此基礎上精進自己的寫作能力,才能走得更遠更堅定。”今何在如是說。

【圓桌談】

@知乎網友賴嘰欣:今何在用一個個亦正亦邪的角色詮釋了人性的本真,同時,他也擅長描寫孤獨,但不同於孤膽英雄,而是真正的孤獨,是我們每個人心裡那種孤獨的感覺。

@微博網友雪薇薇:作為中國網路小說作者中的佼佼者,今何在筆下的故事總能讓讀者沉醉其中。無盡的想象力讓人著迷的同時,總能給人帶來新奇的震撼。從《悟空傳》到《未來》,那種捨我其誰的樣子確實讓人又愛又恨。

@豆瓣網友洛羽:今何在筆下的故事猶如一場盛大的煙花,瘋狂恣意,浪漫絢麗。卻在結束之後讓人悲傷,他是悲觀主義者裡的理想主義。在寫下悲傷結局的同時又留下一絲希望,總不肯徹底的對這世界絕望。

@噹噹書友小小胖蟲蟲:在《悟空傳》中,成佛後就意味著沒有了靈魂和血肉,在冷冰冰的體制下呆滯活著,那這樣的活還有什麼意義?這個悟空或許和童年時不一樣,但卻是我心裡的悟空。

@豆瓣網友小兔:今何在的所有小說大多以少年作為小說的主人公,這個少年自出生之日起,就註定了是不平凡的,他們天賦異稟,命運坎坷,但從來都是與命運抗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