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投稿時如何正確推薦審稿人?

「來源: |投必得學術 ID:topeditUS」

同行評審(peer review)

是SCI期刊審稿的主流模式,國際學術期刊一般採用該方式來評估投稿論文的科學性與嚴謹性。部分期刊自身會定期招募相關領域學者形成自己的雜誌的編委會成員或同行評審專家庫,然而很多非頂級或熱門期刊在送審時,會遇到找不到合適審稿人的困境,所以透過作者在投稿時推薦審稿人正逐步成為更多期刊獲取同行評審專家的重要方式。

目前很多SCI期刊都需要作者在投稿時推薦3-5名審稿人。

推薦合適的審稿人不僅可以協助期刊加快自己文章的審查與處理過程,而且更有可能提高自己文章的接受率。同時,被期刊選中的優秀審稿人在同行評審過程中,會對文章提出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使得研究更加完善,大大增加文章的科學性與嚴謹性,也會讓作者獲益良多。

必看|投稿時如何正確推薦審稿人?

然而,如果期刊由於作者推薦的審稿人不合適而不採納推薦,繼而尋找新的審稿人,勢必將會增加文章的審查與處理時間。如果期刊採納了不合適的審稿人,也一定會帶來一些消極影響,例如導致由於偏見性的評審結果造成文章被拒稿。

因此,廣大作者在投稿時,一定要認真推薦審稿人。以下幾點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1。 推薦相同研究領域的專家

審稿人如果對稿件涉及的研究領域比較熟悉,審閱起來就會更得心應手一些。反之,如果研究領域不同,審稿人對文章涉及的研究內容不熟悉,輕則可能會因為研究領域存在差異性而拒絕審稿,從而會增加審稿過程中耗費的時間,重則可能會因為對研究內容理解程度的分歧,而直接拒稿。推薦選擇一直在從事相關課題研究、對該領域前沿相對熟悉、能夠把握研究內容的優劣、給予客觀的意見的同行。

2. 選擇領域內的非頂尖人才

我們都有一個共識,實驗室大老闆、科研大牛都很忙,各個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們每天忙於課題討論、資金申請、學術會議等等,很少能抽出固定的同行評審時間。如果選擇領域內非頂尖專家作為審稿人,他們相對會更願意、更積極、更有時間為期刊審稿,同時對他們來說也是瞭解領域內研究現狀的大好機會。

3。 推薦所做研究支援自己結論的同行

通常情況下,充足的實驗結果與支援,就可以使得文章結論自圓其說,然而推薦相關研究結果與自己不一致的專家作為審稿人,有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思維碰撞,造成負面結果。相反,如果是贊同自己研究結論的審稿人,更有可能會支援文章的發表。

4。 尋找已在投稿期刊發表文章的作者

選擇這樣的作者作為審稿人一定沒錯。首先,該作者的論文能在投稿期刊上發表,證明了其學術水平已經被該期刊所認可。其次,相比於茫茫大海撈針,期刊會更傾向於接受讓這類已經被期刊熟知的作者作為期刊的同行評審。最後,這類作者對該期刊有較全面的認知,可同時提升其同行評審的速度與質量。

5。 同行評審人推薦的一些訣竅

文章參考文獻涉及的作者。

選擇自己論文中引用參考文獻的作者,他們的研究內容基本都是直接相關的,相關度高才能提高文章的被賞識與被接受的機率。

學術會議中交流過的學者。

參加學術會議的專家學者基本都在領域內有所建樹,而如果你與之有過研究成果上的深入交流與討論,更會給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遵循老闆或同行大牛的建議。

這些權威學者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已深耕多年,他們進行學術交流活動也比較頻繁,認識很多同領域內的學者。

迴避利益有衝突的同行。

為避免造成學術不端,推薦的審稿人不可以是投稿文章某作者的導師或同事,同時應避免與作者近期有過合作專案的學者等。

國內外專家學者混搭推薦。

多推薦國外的專家學者,突顯自己的文章可以接受國際讀者的閱讀,同時增加推薦的專家學者被國際期刊採納為同行評審人的機率。

認真填寫資訊與推薦理由。

正確填寫推薦審稿人的名(first name)和姓(last name),填寫最新的聯絡方式,填寫他們的官方/工作郵箱,詳細闡明推薦理由。

必看|投稿時如何正確推薦審稿人?

往期好文推薦

(點選下方文字即可閱讀)

必看|投稿時如何正確推薦審稿人?

禮謝師恩,溫情九月 | 教師節感恩回饋大放送,全年最低!

必看|投稿時如何正確推薦審稿人?

碩博生涯的諸多“第一次”該怎麼做?

必看|投稿時如何正確推薦審稿人?

看不進科研文獻?閱讀效率低?看看大神偷偷在用的PDF閱讀器

今日影片推薦

搞科研

怎能不知Z網那些神操作

(一)

點開影片即可瞭解!

↑↑↑關注“投必得學術”影片號,更多幹貨↑↑↑

必看|投稿時如何正確推薦審稿人?

必看|投稿時如何正確推薦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