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胡,這些象山美食你瞭解嗎?

彈胡、鰆(chūn)鯃(wú)是啥?

這些象山美食你真的瞭解嗎?

彈胡,這些象山美食你瞭解嗎?

跳魚(彈胡)

知道跳魚這個名字,是魯迅小說《故鄉》裡少年閏土的描述,“我們沙地裡,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彈胡,這些象山美食你瞭解嗎?

我們象山人管這種跳魚叫彈胡,同時把這種黑不溜秋、活奔亂跳的人叫作彈胡,一如水滸裡的諢號。我父親的一位兄弟,人家就叫他彈胡,他先前以做豆腐為業,不過這樣一來,人家更要說了,“彈胡豆腐湯”啊。先前我們班裡也有小男孩被叫作彈胡的。

彈胡,這些象山美食你瞭解嗎?

象山的孩子滿月之後,有一個開葷禮。因為小孩子抱出去的時候,鄰居家都會給孩子塞點吃的,所以一般會早點舉行這個開葷禮,這個儀式也不復雜,選條魚,搛一點點嘴巴上碰到嘗一下就可以了。選用的魚,就是彈胡。大概父母都希望兒女活奔亂跳,健康成長吧。大蝦和螃蟹都不能用,因為大蝦是倒退著走路的,螃蟹則是橫著走路的,寓意不好!寧波人則有鵝頭開葷,小朋友拿著鵝頭舔一舔,寓意鵝的頭總是抬的高高的,小孩子走路不容易摔跤。鵝的鳴叫很響亮,希望小孩子以後說話聲音響亮、清晰。記得有一次看露天電影,村裡不知道是誰的外甥,在外公的誇讚下,開始給我們背唐詩,他背了一首駱賓王的《鵝》,因為加上題目,他要背四個鵝字,而且他背一個鵝字,要停一下,一開始以為這孩子是打飽嗝呢?令人撫掌大笑,印象猶深。

寧海人也用跳魚為嬰兒開葷,民間有“開葷娃娃吃跳魚,一世生活有富餘”的說法,寄託著對寶寶美好的寓意和期望。還有報道類似集體婚禮式的集體開葷禮。

彈胡,這些象山美食你瞭解嗎?

彈胡也是可以紅燒的,但隨著彈胡的量越來越少,紅燒彈胡其實也很少能吃到,略覺奢侈。我們平時能吃到最多的就是宴席的最後一道壓軸菜,“冬瓜彈胡湯”,沃甘饜肥之間,有一道清口的冬瓜彈胡湯,大概又想讓人再來一碗飯的感覺。

有一次去臨海桃渚古城,悠轉於老房子之間,突然看到竹竿上掛著一個竹籃,竹籃裡,用葦杆串著彈胡幹,黑黑的。臨海的朋友說,這是他們這邊的燻彈胡幹,據說另有一番風味。至於味道如何,也沒有來得及嘗。還有一次,我的一個記者朋友在老街裡看到賣彈胡的,買了幾條回家,說是給外孫女兒玩。

彈胡,這些象山美食你瞭解嗎?

彈胡也是可以釣的,不過不是姜太公穩坐釣魚臺,願者上鉤。而是有專門的魚鉤,釣繩甩出,直接勾過來,這技藝也是一項絕技,現在也很少見了。我的一個朋友,籌建漁文化博物館,請人去拍了老漁民釣彈胡,那功夫,簡直讓人驚呆。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把魚給勾了回來。

鰆鯃

彈胡,這些象山美食你瞭解嗎?

我們的村子,依山傍水。一條長長的溪流繞村而過北注入象山港,這條溪是象山境內最長的溪,叫作淡港溪,因發源於蒙頂山於家坑,所以又叫於家溪,諧音緣溪。我先前請人給自己刻了一方長條藏書印就是“象山緣溪周氏藏書”。在村口,有一處很深的水潭,老百姓叫作響巖潭,據上了年紀的人說,小時候游泳還有海魚,灘塗上還有招潮蟹。父親說村裡某人的父親做的是毛竹生意,從蒙頂山販來的毛竹,囤在村裡,然後紮成排,可以浮海去沈家門去賣。這是一種何等高超的駕竹排本領,不敢想象。

八月十六大水潮,象山港的海水可以直灌到響巖潭,只是五十年代時,鄉民們築了淡港門,這一帶也沒有了水患,多了許多塘田。這條溪裡,不論是養的草魚、白鰱魚、鱅魚(胖頭魚)味道都是極好的。

彈胡,這些象山美食你瞭解嗎?

如果說起象山港裡的魚,最為家鄉人認可的是鰆鯃,每逢清明前,鰆鯃便會洄游入象山港產卵。這時候的鰆鯃,肉質最為細膩肥美。我的祖母,每每說起鰆鯃,總是這麼驚歎“哇,鰆鯃鮦,好東西啊!”象山人說鰆鯃,就會加一個同音。不知道為什麼,其實鰆鯃就是馬鮫魚,但是特指魚背上有藍點的馬鮫魚,這種藍點,猶如建窯茶盞的黑釉曜變,像宇宙夜空的深藍。菜場上的鰆鯃,用紙板寫的“川烏”,其實我很不喜歡用白字來代,就像鮸魚,用米魚來代。王應麟說俗語皆有所本。所有的語音,大都還是能找到本來的字的。如果你查一下川烏,卻是一味中藥。清明前的鰆鯃,是一日一價的。據說,漁船在象山港上岸的時候,漁民們會迅速的合一起統計捕獲的數量,以數量來定價格,多了價稍便宜一些,如果少的話,價格就很高。而且剛上市的時候,鄉人常常當禮物特產空運送客戶,送友人。同樣價格會水漲船高。

彈胡,這些象山美食你瞭解嗎?

新鮮的鰆鯃怎麼做都好吃,象邑人一般和新鮮醃雪菜,一起煮。醃雪裡蕻,一如顏色中的黑色,音樂中的煞鑼。似乎這類特別鮮的魚,都需要它來壓一壓,不然感覺鮮會飄。新鮮的暴鹽清蒸也佳。石浦人有一魚六吃的說法,雪菜馬鮫魚、魚丸、油炸魚丸、魚餈面、魚骨漿、清蒸。當然,馬鮫魚寧波人也常常用來炸燻魚,味比草魚佳。

清代學者全祖望詩云:“春事則臨社日,楊花飛送鮫魚。但莫過時而食,寧軒未解芳腴。”寧軒是指主修《至正四明續志》的王元恭,他在書裡說“馬鮫形似鱅魚,其膚似鯧,有黑斑,最腥,魚品之下者。”全祖望自注雲:“鮫魚過三月,其味太劣,在社前後,則清品也,不知寧軒何以於《四明志》中貶之。”其實王元恭的描述裡,說魚品之下者,一來有個人愛好在裡面,二來其實好多魚類“孔子陽虎貌相像”,不是深於博物學,一般人都很難仔細區分。全翁的“芳腴”兩字用的極好。

彈胡,這些象山美食你瞭解嗎?

古人說的社日,是古老的傳統節日,社日分春社和秋社,社神為土地神,春社按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推算,一般在農曆二月初二前後,許多地方以二月二為土地老爺誕辰。每到播種和收穫的季節,都要祭祀社神。“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楊花即是柳絮。

其實,我們象山人對最懂馬鮫魚的,把清明前的藍點馬鮫魚叫作“鰆鯃”。魚字旁加一春字,春天來了,魚兒回家,不時不食,以示區別。

綜合來源:“歌代嘯”微信公號、象山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