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關停,“輕鬆”難輕鬆

互助關停,“輕鬆”難輕鬆

百略網原創

作者 | 橘枳 編輯 | 薄禾

最近的醫療保健服務市場事件不斷。

年初,繼美團互助、燈火互助等平臺相繼關閉後,互助賽道頭部的輕鬆互助、水滴互助也宣佈關停。

6月底,輕鬆集團宣佈和安盛保險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關係,進一步加碼保險業務。

作為一家被稱為“網際網路保險中介前三甲”的商業公司,在導流主力——互助業務關停後。面對目前競爭激烈的保險市場,輕鬆集團自身發展或許很難輕鬆起來。

01 前有懸崖,後有追兵

根據其官網介紹,成立於2014年的輕鬆集團,定位健康保障科技平臺。

2014年,國內市場迎來眾籌熱潮,一時間,愛合投、大家投、雲籌、貸幫、眾籌幫等多家眾籌平臺相繼成立,好不熱鬧。

資料顯示,僅2014年一年,國內眾籌募資總額累計破4。5億,新增平臺78家。2014年也被稱作“眾籌元年”。

輕鬆集團前身輕鬆籌也趁此東風,透過大病救助這一形式進入眾籌賽道。

互助關停,“輕鬆”難輕鬆

同年,隨著國內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的興起,網路互助業務在資本追捧影響下,迎來發展高峰。

水滴互助、輕鬆互助、美團互助、360互助、e互助和相互寶等紛紛成立,互助平臺間競爭日趨激烈。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網路互助覆蓋人數已達1。5億。但在野蠻生長的背後,隨之也暴露出諸多隱憂。

首先便是監管問題。本應作為一種慈善行為的互助平臺,卻被諸多企業作為其他業務的引流入口,尤其是保險業務,這就在潛移默化導致諸多監管風險。

2020年,銀保監會便點名部分網路互助平臺,直言其處於無監管狀態,網路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

其次便是長期虧損導致的發展壓力增加。此前美團、阿里等均表示不準備透過互助業務來盈利。究其根本,互助平臺對於網際網路大廠來說,只是一個流量入口,卻對其他網路互助平臺提出了較高的資金要求,以保證長期發展。

此外,互助業務也需要足夠可靠的大企業做背書,以保證足夠資金支撐。正因此,諸多網路互助平臺在此後幾年,草草退場。

有統計機構曾進行過統計,截至2020年3月,國內網路互助平臺中,分攤成員數超1000萬的平臺已僅剩3家,其他許多平臺已相繼關停。

前三名中,相互寶、水滴互助、輕鬆互助各佔一席,且使用者均已破1400萬(截至2020年3月),但互助平臺主要作用仍為引流而非盈利。

以公開招股書資料的水滴為例,根據其招股書可知,2018年水滴的保險業務中,46。5%來自旗下醫療眾籌平臺流量,38。6%來自互助平臺流量,但管理費卻只佔其營收的19。8%,並且隨著時間推移,互助熱潮退去,互助業務平臺紛紛進入衰退。

互助關停,“輕鬆”難輕鬆

2021年,輕鬆互助、水滴互助相繼關停。隨著網路互助業務的關停,將直接導致輕鬆、水滴這類網際網路公司喪失一個絕佳的流量入口,從而就必須花費更多的成本,去獲得穩定的客戶流。已3年未有新融資的輕鬆集團,在這方面則似乎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此之謂——前有懸崖。

除同類企業競爭外,當下,許多地方政府亦開始試行商業補充醫療保險,這無疑將搶佔一定的網際網路保險企業的市場,如上海市最近推出的“滬惠保”,此之謂——後有追兵。

背靠政府,得其權威性必遠遠強於網路平臺,尤其是在相關流程和監督上,更加完善合理,重疾險的定位對目前諸多從野蠻生長環境中突圍的網路保險企業更是一種降維打擊。

官方資料顯示,滬惠保上線不到3個月,參保人數便已突破700萬。實現這一資料,水滴花了近2年,輕鬆集團雖未公佈具體資料,不過應該也相差不大。

與此同時,相關的監管也愈發嚴格。互助業務在早年的野蠻生長,為企業創造諸多利益的同時,也存在諸多隱患,如打著保險擦邊球、時常隨意更改規則等,這也導致諸多依靠互助業務起家的企業被迫開始轉型,輕鬆集團也不例外。

02 轉型,路在何處

2020年9月,銀保監會刊文明確指出:網路互助仍處於無監管狀態,“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並建議將網路互助平臺納入監管,實現持牌經營和合法經營。

自此,百度、美團、包括最早入局的輕鬆、水滴等多家公司的互助業務相繼關停,或被迫放棄相關領域(如美團),或開始轉型。

對於大廠而言,放棄互助業務,影響並不大,畢竟其只是單純的“引流工具”,業務本身的價值遠小於提供的流量價值,損失這一流量入口雖有損失,卻不顯著。甚至有人評價“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可對於和輕鬆集團業務相對趨同的企業來說,損失互助業務,無疑是極大的打擊,也是發展的必然。

事實上,國內多家網路互助平臺在此之前,便已陷入發展瓶頸。

有資料表明,截至今年3月,國內尚在運營的多家網路互助平臺,各自的分攤成員總數與半年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個人分攤成本上漲,從導致更多人退出計劃,使得個人分攤成本進一步上漲,形成惡性迴圈。

隨著網路互助業務的關停,輕鬆、水滴等均開始加碼保險領域。

這時,就會存在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公益與商業間的抉擇。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輕鬆集團由於早年輕鬆籌、輕鬆互助影響力過大,導致在一些不瞭解的普通使用者心中,定位往往更偏向於公益而非商業。目前因多方因素影響加碼商業保險業務後,會導致曾經的使用者群對輕鬆定位出現偏差認知,可能存在一定影響使用者後期續保率的風險。

更何況,保險領域早已是絕對的紅海市場,傳統保險、網路保險等多家保險公司已完成佈局。

資料顯示,2020年1-4月,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保險三家拿下國內43%以上市場份額,保費收入超6503。18億。輕鬆集團直接競爭對手水滴2021年一季度則為44。69億元,2020年一季度約31億。

互助關停,“輕鬆”難輕鬆

針對保費收入,輕鬆集團曾在2018年10月表示單月保費收入突破3億。此後表示2020年前2個月,保險業務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0倍。

這一資料曾引發輿論質疑,有人表示,按此說法,假設輕鬆集團自2018年10月後,保費資料維持不變,可推算出2020年全年輕鬆集團保費收入十分不合常理。

在此,我們不討論其資料的合理性,但哪怕輕鬆集團2020年全年保費收入是真實的,其市場份額仍不超過2%。

更何況,輕鬆集團在關停引流工具“輕鬆互助”後,未來的路或許並不好走。雖然已與安盛保險達成合作,但也給其轉型後的未來,蒙上了一層迷霧。

03 還能輕鬆多久

公開報道顯示,去年年底,輕鬆集團CEO張科、輕鬆籌創新增長中心總經理莫子皓相繼離職。對此,輕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楊胤也在《致全體輕鬆小夥伴的一封信》官宣了這一事實。

年後,輕鬆集團聯席CEO鍾誠也宣佈離開輕鬆集團。

自此,早被傳出正在籌劃融資和上市事宜的輕鬆集團,在關鍵節點接連損失3名高管。

事實上,曾有媒體報道,2020年9月,輕鬆集團就曾釋出過一則招聘啟事,崗位要求中,“全面參與上市籌備公關工作,參與制定整體方案,並負責推進實施”似乎是在為其上市事項做人才儲備。

但對於上一輪融資尚在2017年初的輕鬆集團,上市或許仍需一些時間。

此外,在業績上,根據輕鬆籌釋出《公益白皮書》其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輕鬆籌募集金額僅為3。3億元。

或許,網際網路保險的生意,本就不是一個好的方向。

喪失流量入口後,輕鬆集團的挑戰更加嚴峻。

保險賽道本就是一片紅海,強敵環伺之下,網際網路保險企業優勢本就不大。

在未來的紛爭中,輕鬆集團目前的處境可以說是慘不忍睹。高管離職,競品企業搶先上市,行業監管加劇,官方相關業務入局,更為其未來走向增加了諸多影響。

市場仍存在機遇。可不論如何,輕鬆集團的未來,是否會如其名一樣一路輕鬆,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