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方人管誰都叫老師,而南方人叫老闆

走在北方的大街上,你經常能聽到很多老師的稱呼:

和不太熟悉的朋友見面,對方會尊稱你為“XX老師”;綜藝節目裡,不管是歌手、演員還是主持人,都會被叫上一句“老師”以示尊敬;逛個商場,服務員會熱情的跑過來,跟你說:“老師,要不要考慮一下今年新款的大衣?”

就連去個理髮店,都會遇到各種各樣,形態各異的Tony老師和Kevin老師。據說,現在就連殺豬的都可以叫老師了。

為什麼北方人管誰都叫老師,而南方人叫老闆

馮鞏在小品裡面說,搓澡的還有副教授。

今天是教師節,如果把這些“老師”大軍算上,估計在北方,得有一半人都可以去慶祝自己的節日了。

教師,本來是一個神聖的稱呼。怎麼到了今天,卻成為了跟大哥、同志、叔叔、阿姨一樣普遍的稱謂?現在,甚至還被越來越汙名化,“蒼老師”、“吉澤老師”,那些活在宅男心中的女神,竟然也都成為了“老師(溼)”。

為什麼北方人管誰都叫老師,而南方人叫老闆

在古代,被毆打老師的學生會被”

杖殺”

在古代,老師這個詞語出現的很早。

《論語》裡面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裡面也說:“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不過,那個時候,老師的意思是指年老而資深的學者。

師的繁體字是“師”,左邊的偏旁叫垖(讀作dui,同堆),土堆的意思,右邊的“帀”為“匝”的本字,表示環繞、包圍。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師,兩千五百人為師。”在上古時代的商朝和周朝,師是一個軍隊中最大的軍隊編制。所以,“師”這個字的字面意思就是,人站滿了一個土堆。

為什麼北方人管誰都叫老師,而南方人叫老闆

兩千五百人的軍隊長官,肯定會特別收人尊敬。

逐漸的,這個師就延伸到了其它領域,用來指代受人尊敬,有學問的人。

正是因為“師”有知識,有文化,所以就受人尊重。“天地君親師”成為了古代的“人之五倫”,老師的地位僅次於父母之下。

父母給你的是肉體,而老師則給你的是靈魂。如果你想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知道禮義廉恥的人,就必須有老師。

所以,《呂氏春秋·勸學》裡面才說:“事師之猶事父也”。要把老師當父親一樣看待。“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意思是,對於老師,他活著的時候,你要孝順奉養他,死了的話,你要時常去祭奠他,這才是“尊師重道”。

為什麼北方人管誰都叫老師,而南方人叫老闆

那個時候,如果你要是敢頂撞或者打罵老師,那可不是像現在一樣,賠個禮,道個歉就能過去的。有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

在《舊唐書·良吏下》中,曾經記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叫陽嶠的人,在唐睿宗即為之後,被封為國子監祭酒,也就是當時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的“校長”。他走馬上任之後,就大力整頓校務,懲罰那些不好好學習的紈絝子弟。 “學生怨之,頗有喧謗”,學生都對他頗有怨言。

幾個學生一合計,就找了個夜深人靜的日子,一起在街道上把“校長”打了一頓。這件事後來被唐睿宗知道了,睿宗大怒!立刻名人逮捕了這幾個打人的學生,史書上記載“上聞而令所由杖殺無理者”,也就是說直接杖殺。

杖殺是什麼意思?那可不是用棍子打屁股就完了。根據《舊唐書·酷吏列傳》記載:“笞罰人畏其不死,皆杖訖不放起,須其腫憤,徐乃重杖之,懊血流地,苦楚欲死”。這段如果直白翻譯過來,過於殘酷和血腥,簡單來說,就是行刑者先把犯人的臀部慢慢打腫,然後再下重手,最後這個人就血流遍地,最後痛苦至死(想想都疼!)。

為什麼北方人管誰都叫老師,而南方人叫老闆

從受人尊敬的稱呼到指擁有專業技能的人

在古代,老師的地位這麼高,可是到了近代,老師的形象遭到了斷崖式的崩毀。

19世紀,中國現代教育的奠基人何子淵在《學生操行規範》裡面,正式將教書育人者定義為“老師”。

帶來的一個變化,就是人們開始把老師當成了掌握某種專業技能的人。

本來,這是一件好事,“老師”的稱呼變得更純粹了。但是,世界變化快。沒想到,到了20世紀初,中國出現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等反傳統的運動。

新文化運動時期,像蔡元培這些人,就開始站起來高呼,要創辦“相容幷包,思想自由”的學校,推行培養人格完善的教育,也就是說,學生不僅僅要有一項專業的技能,更要具備憂國憂民的情懷。

為什麼北方人管誰都叫老師,而南方人叫老闆

學生們有了獨立的人格與自由的思想,有了激進的情緒,對於大部分具備專業技能的老師,尤其是那些保守者們,都開始抱以蔑視的態度。原本“神聖不可侵犯”的老師,成為了他們反對、打倒的物件。

據說,在“五四運動”爆發之後,學生反對老師、反對學校的運動層出不窮。學生搞運動有一個普遍的規律,那就是這些運動往往都發生在期末考試之前。這樣的話,大家就可以不必期末考試,或者下學期再考。更有甚者,就因為課堂講義影印要加兩毛錢,就引起了學生們的不滿,直接罷課反對老師。

老師的尊嚴,在激進學生的眼中,不斷在貶值。

雖然老師的地位在不斷下降,但人們仍舊認為,掌握某一方面技能的人,仍舊能配得上“老師”這一稱呼。

1949年解放之後,人們通常會把產業工人、司機等從業者稱為“師傅”。

改革開放之後,“師傅”就顯得過於“土氣”了人們提起“師傅”,總會想起帶著套袖,在工廠車間裡忙前忙後的中年男人的形象。用“師傅”指代女性,更顯得不倫不類。於是,“老師”這個詞就再次活躍起來。

為什麼北方人管誰都叫老師,而南方人叫老闆

進入21世紀,“老師”這個詞的意義變得更加多元起來。尤其是隨著惡搞動漫《日和》的橫空出世,老師變成了“老溼”,還成為了網路流行語。後來,宅男心中的女優們,也被廣大網友們親切的稱謂“老師”。

有人說,這是對“老師”這個詞的不尊重,甚至是一種褻瀆。我倒是覺得,這無非是一種稱呼而已。就如同“前輩”、“先生/女士”一樣。

不過,人們對“

老師”

一詞的濫用,是不是讓人們對老師這個職業不尊敬,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現在我們過於把學校的老師當成教授某種職業技能的人,而忽視了老師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透過言傳身教去塑造我們的價值觀,重塑我們的心靈和思維方式。

如果今天的老師都能夠跟古人學習一下,把自己當作塑造學生心靈的人(事實上,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幾乎都是在學校度過,我們的成長與老師息息相關),那麼現在的師生關係或許會和諧許多。

為什麼北方人管誰都叫老師,而南方人叫老闆

稱別人“老闆”不是說你土大款,而是說你有品位

如果北方人喜歡管大家叫老師,那麼如果你到了南方,聽到最多的稱呼一定是“老闆”。

我們一說到老闆,總給人的感覺是“土大款”。其實,在古代,老闆可是指很有文化的人。

老闆的“板”,繁體字寫成“闆”,門中有品是為“闆”。以前,“老闆”特別指那些生意做得很大的人。經商者有品,這個品既指品味,也指誠信。“經商必以信”,沒有信,最後的結局只能生意失敗。“老闆”這個詞最早只是經商者的敬語。

在古代,經過了宋元明時期之後,因為北方土地的逐漸凋敝,南方興修水利之後,漸次成為了中國經濟中心。江蘇、浙江等地成為中國經濟中心。錢穆在《國史大綱》裡面說:“天下的租賦,江南居其十九。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松、常、嘉、湖五府,又居兩浙十九。而蘇州尤甚”。

南方沉重的賦稅,地少人多,讓不少人開始放棄耕種,透過經商賺錢。於是,商業大興,從事漕運、絲織業者不計其數。南方地區,漸次成為了商業繁興之地。

為什麼北方人管誰都叫老師,而南方人叫老闆

遍地“老闆”的景象,早在明代之後,就已頗為普遍。後來,“老闆”又出現了一個別稱,那就是“老辦”。“老辦”更多的是指那些做小買賣的人,自己親力親為去進貨賣貨的人,像我們現在的小個體戶。相反,“老闆”更多的是指那些做決策的人。只不過,隨著後來我們使用簡體字,“老闆”與“老辦”就都有了統一的說法,那就是老闆。

在以前,南方人之所以喜歡稱別人為“老闆”。他們覺得,這是說你有品位,有派頭,有能力。遠不是現在很多北方人所認為的,是語帶譏諷,認為你只有幾個臭錢的態度。

為什麼北方人管誰都叫老師,而南方人叫老闆

不過,時過境遷,現在人們已經忘記了“老闆”的原意,而只記住了老闆就是土大款。當然,隨著商業經濟的繁榮,老闆這個詞現在也更趨向於褒義了——尤其是在南方沿海城市。

今天在杭州這種“淘寶之城”,生意人聚集的地方,你聽到人們對別人的尊稱,也往往是“老闆”,而不是“老師”。這一點,和北京完全不同。

有意思的是,杭州最大的老闆馬雲,卻在今天宣佈要當老師了。

為什麼北方人管誰都叫老師,而南方人叫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