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那些大人物,起的名字怎麼那麼隨便

今天有小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周公姓姬,名旦,那他豈不是叫姬旦了嗎?這名字怎麼起得跟鬧著玩似的?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要是按照現代人的叫法的確周公應該叫姬旦,聽起來挺易碎易破的,但好在周公是生在先秦時期,沒有人會這麼叫他,因為先秦時期的人,代表個人的符號主要有四個:姓、氏、名、字。

先秦那些大人物,起的名字怎麼那麼隨便

咱們從我們熟悉的說起,名和字應該是我們最常見的,古人一般從出生的時候就會有姓有名,長大成人之後由父母會再給取個字,“待字閨中”就是這麼來的,父母給取了字,表示你成年了,可以出嫁了。在過去,稱字表示尊重,直呼其名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民國時還有很多人都有字,現在我們一般就只有名了。名是小時父母給取的,一般都用來自稱,表示比較謙虛。

先秦那些大人物,起的名字怎麼那麼隨便

再來說手先秦時期的姓和氏,在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和秦漢以後有很大的不同。

所謂姓,左邊是個女字,右邊是個生字,表明是女人生的,姓的起源在母系社會,當時的人是群婚制,一般人都只知道母親是誰,而搞不清父親是誰,所以只表示是哪個女人生的。姓一旦繼承,不會更改。姓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婚姻,一般同姓不是不能結婚的,因為同姓的往上數幾代,最終都是一個媽生的。我們看一些古老的姓都是女字旁,比如姬、姜、姒,就是這個道理。

氏則不同,氏的變動很大,也很隨意,有的以地名,如許、鄭;有的以官名,如司馬;有人以身份,如公孫;有的以祖上某個顯赫人物名字中的一個字為氏。籠統來說,氏是姓的分支有時還會改變。

先秦那些大人物,起的名字怎麼那麼隨便

在先秦時期,一般女稱姓,男稱氏。女稱姓,就是讓男方知道是否同姓,以避免同姓結婚的情況。男人主要表現的是功績,凡是有功績的男人都有自己的氏,稱姓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表明你還沒有獲得氏的能力。如果男子還未成年要麼用父親的氏,要麼乾脆就叫公子某。

所以周公就是周公旦,不會有人叫他姬旦,關於這個問題在宋鄭樵的《通志》中曾寫過“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奈何司馬子長、劉知幾謂周公為姬旦,文王為姬伯乎?三代之時無此語也。”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而無氏。”

先秦那些大人物,起的名字怎麼那麼隨便

其實要說起先秦時期人物的名字,還真的有幾位是起得比較隨意的,比如和周公同姓的那位晉成公,他叫黑臀,這個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寓意,反正是感覺不太乾淨。

還有那為大名鼎鼎通的鄭莊公,就是黃泉認母的那位,據說他出生的時候胎位不正,別人都是頭先出來,他卻是腳先出來了,給他母親武姜折騰得半死,因此武姜非常厭惡自己的這個大兒子,給他取名叫寤生。“寤”就是“倒”或者“逆”的意思,就是直接告訴別人這孩子是倒著生出來的。

春秋五霸的第一位,齊桓公,名叫小白,感覺是不是和他這身份地位有點反差萌的意思,而他的上一任齊王名字起得也有些不如人意,叫公孫無知,這位無知在位僅一個月就被殺害了。

先秦那些大人物,起的名字怎麼那麼隨便

還有一些看起來很隨意的名字比如勾踐、夫差、闔閭,這些是不是聽了就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諧音梗,其實這些名字的確是屬於音譯,都是用漢字的音表示他們當地的語言。

先秦的名字說起來的確是很複雜,但搞清楚了就能發現還是有一定的規律,並且從一個人的稱呼上就可以大致看出他的身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