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昔為兄弟,今為子婿。這是我們今天的史學家在談到歷史上的和親時,最愛說的一句話。和親既是民族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又是民族融合的一個重要途徑,客觀上有利於民族之間的團結,也有利於社會的進步。不管和親的初衷如何,和親作為一種政治工具,其效果遠遠超出了政治的範疇,有其積極的影響和進步的作用。

然而,在我們讀歷史時,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即使在唐那樣強盛的時代,漢家遠嫁北方少數民族的女子,要比少數民族嫁到漢地的多得多。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755年,安史之亂,隨後,唐玄宗出逃,太子李亨於公元756年七月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市區)為朔方諸將所推而自行登基,這就是歷史上的唐肅宗。當了皇帝得對付叛軍,得打仗,但唐肅宗當時分明沒有足夠的能力做好這一切,無奈之下,這位帝想到了向請求回紇(回鶻)派兵支援。《資治通鑑·唐紀》中說,他向回紇開出的條件是:“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歸回紇。”意思很明顯,如果你們能幫我收復長安與洛陽,地上的財富包括人口歸你們,把那塊地方給我留下就行了。

領命的是這樣三個人:敦煌王李承寀和名將僕固懷恩以及將軍石定番,他們一路顛簸來到了漠北。當時回鶻汗國的可汗是磨延啜(回紇碑銘《鐵爾痕碑》則記其為“登裡錄·沒密施·頡·翳德密施·毗伽可汗”),回鶻人稱其為葛勒可汗。這個人不但善於用兵,還富有政治遠見,他深知雪中送炭的意義,也明白唐朝對回鶻的“用處”——雖然,當時回鶻已經統一北方諸部,但仍然需要藉助唐的力量鞏固自己的統治,震懾其他周邊民族政權。而“雪中送炭”如果成功,這意味著日後在經濟上,可以進一步得到唐賜予的大批財物,可與唐更大範圍的互市,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但是,葛勒可汗高明的地方還不至於此,按照《新唐書》的記載,在聽說這件事兒後,他不但高興,還提出提出將可汗夫人的妹妹嫁給李承寀(可汗喜,以可敦妹為女,妻承寀)。為達到出使的目的,李承寀答應了這個要求。

今天,在一些影視作品裡,都將李承寀演繹成了一個為國“獻身”的帥哥英雄,還有把葛勒可汗的“小姨子”說成女兒的,但不管怎麼說,這段故事都是在歷史真實存在的,在李承寀將這事兒向作了唐肅宗彙報後,唐肅宗對回紇可汗的拔刀相助非常感激,當即將可汗的“小姨子”封為“毗伽公主”,又冊為敦煌王妃。

就這樣,回鶻人的四千精兵在一個女人的身後前來唐朝協助平叛了。《舊唐書》:“回紇遣其太子葉護領其將帝德等兵馬四千餘眾,助國討逆,肅宗宴賜甚厚。”這個“厚”能到什麼程度呢?

能看得見的是,唐肅宗除了賜予太子葉護(官名,職位僅次於可汗,相當於唐朝的大都督)一些珍寶外,還讓他與廣平王(李豫,後來的唐代宗)結為兄弟,還讓郭子儀給他們好吃好喝地犒飲三日,然後再上前線打仗。

據說,葉護太子很高興當李豫的“弟弟”,稱呼李豫為兄,而當他來到郭子儀的軍營,郭子儀把酒席已經擺在了那兒,他推辭說:“現在國家多難,我是來助唐討逆的,如何敢食!”郭子儀堅決請求,他才率領軍隊留下來三日,第四日啟程,開始戰鬥。

後來,回鶻軍配合唐軍先後收復西京長安、東京洛陽,葉護太子被封忠義王,年贈絹二萬匹。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這是與葉護太子相關的,與他不相關或者關係不大的是,為進一步乞求回紇援兵,唐肅宗於758年將自己的第二女寧國公主、榮王李婉的女兒“小寧國公主”嫁給葛勒可汗。葛勒可汗同時又為自己的少子移地健求婚,唐肅宗又將最早後回鶻搬兵的著名將領僕固懷恩的2個女兒嫁給了移地健。

今天,很多人都說,在唐朝的塞外少數民族能娶到正牌公主的唯有回鶻,而翻開歷史,我們也不難發現,自唐肅宗至德元年開始,唐朝在歷經六朝共70年時間裡,先後與回鶻和親共8次,其間,多位有皇帝之女、宗室之女或大臣之女下嫁回紇,比如寧國公主、鹹安公主、太和公主,都是正牌的皇帝親女。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這些人大多數成了當時朝廷利益的犧牲品,但她們卻翻開了唐朝與回紇“親和”的歷史,非常好地推動了唐朝與回紇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

歷史學家劉義棠先生曾有過精彩而詳當的論述,他認為,“文化是漸次演進的,吸收外來文化,亦決非突然而至。唐朝由於時勢之所趨,聯合回紇,平安史之亂,助討吐蕃,以致不惜傾唐國庫甚至負債市易回紇馬。更破史例以皇帝親生女兒出降回紇。唐朝所求者,無非促進民族感情,得以寧邊,並聯軍以平息內憂外患;回紇則因此生產得以暢銷,民生得以改善,增進與唐交通,以致吸收了漢文化,促使血胤混化,但後者絕非彼此始料所及者”。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另據唐書的記載,雙方和親後,馬絹交易較為更加繁榮,回鶻人每年拿數萬馬匹來唐朝貿易(歲以數萬求售),而唐朝總以高出其他民族馬匹數位的價格,將其統統收購(“馬一匹易絹四十匹”)。在持續80年的馬絹貿易中,回紇從唐朝取得了所需要的絹帛,增加了財富,從而引起自身經濟的變化,即商業在社會經濟中的比重顯著增加。而唐朝則達到了維護邊防安全和內部穩定的目的。

然而,美國曆史學者韓森在其所著《絲綢之路新史》(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9月)中,並不這麼看待這個問題,她認為唐朝的高價收購來自於對於回鶻當年出兵的“報恩”,理由是當時的唐朝已經不再需要那麼多的馬匹,而這恰恰成為唐朝晚期的一大經濟負擔,甚至將唐朝拖入了無法翻身的泥潭。據此,韓森得出結論,絲綢之路的最大貿易不是來自商人,而是政府和軍隊。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為啥漢族女子和親的多,少數民族寥寥無幾?答案:通婚是一種能力

上述,分明都是和親和終級意義所在,而葛勒可汗的那位小姨子毗伽公主也成了唐朝史上唯一一位“入塞和親”的少數民族公主,雖然,在她嫁來之後的事蹟史料沒有記載,但她應該是跟隨丈夫一同回到封地定居,並漸漸的融入了當地漢人的生活當中。據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還在西安的龍首原發現了她的墓誌,為青沙岩質,正方形,邊長0。60米,厚0。075米。年款為唐開元十一年(723年)。

在這裡,歷史似乎很“圓滿”了,而我們也應該回答前文提出的那個問題了——為什麼在歷史上,漢家遠嫁北方少數民族的女子,要比少數民族嫁到漢地的多得多?其實,除了生活習俗的問題,這裡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即漢族無種族界限,對其他民族並無歧視,因此,通婚之事自古有之。而一個民族的通婚能力也往往能代表其綜合能力。從這個意思上說,和親並不存在屈辱問題。(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