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仁愛卻留不住人才一生驍勇善戰,為何楚漢之爭敗給劉邦

若要問古代有名的將領有哪些?很多人可能都會提名項羽,雖然項羽最後的結局並不好,在帝王相爭中沒能勝過劉邦,但歷史中對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有人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事實確實如此,秦朝的滅亡,有項羽很大的功勞,儘管項羽最終含淚自刎,沒能稱王,但他做出的那些貢獻還是不容忽視的。

項羽仁愛卻留不住人才一生驍勇善戰,為何楚漢之爭敗給劉邦

項羽在戰場上勇猛無敵,擁有著極強的勢力,當初就連劉邦都在他的手下效力,那最後統一天下的為何不是項羽呢?在楚漢之爭中,一生勇猛的項羽為何會輸給劉邦呢?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有人可能會說是當初鴻門宴中沒能殺掉劉邦,最終釀成大錯;還有人說項羽對部下嚴苛,不會拉攏人心,從而導致人才外流。雖然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卻並非是項羽戰敗的根本原因,下面就來分析一下項羽戰敗的原因。

項羽仁愛卻留不住人才一生驍勇善戰,為何楚漢之爭敗給劉邦

項羽和劉邦的出身原因,項羽出身貴族,劉邦平民出身,更懂得下層百姓的感受項羽的出身是劉邦不能相比的,項羽出身貴族,從小就衣食無憂,雖然他的家族在慢慢沒落,但日常生活也不是尋常下層百姓可以比擬的,正因為出身原因,項羽從小就體會不會下層百姓的艱苦和需求。而劉邦是平民出身,雖然當過小吏,但和尋常百姓沒有任何區別,過的也是下層民眾的生活,所以劉邦更懂得百姓的艱苦。當時秦朝暴虐,百姓生活格外艱苦,只有懂得百姓需求,才能更受百姓擁戴。

項羽仁愛卻留不住人才一生驍勇善戰,為何楚漢之爭敗給劉邦

二、項羽僅僅只有仁愛之心,卻不懂該如何賞罰將士,最後人才出走歸屬劉邦。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項羽雖然勇猛無敵,氣勢豪放,但待人一向仁愛,陳平曾這樣評價過項羽的性格“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謙節好禮者多歸之”,項羽畢竟出身貴族,禮數方面肯定是不會差的。而劉邦則不同,平民出身難免沒有禮數,平時喜歡將一些粗話,喜歡罵人責怪別人,當時很多劉邦的部下都說過他“品性低劣”。既然項羽對部下仁愛,而劉邦喜歡打罵部下,那為何那麼多的人才都投靠劉邦呢?

項羽仁愛卻留不住人才一生驍勇善戰,為何楚漢之爭敗給劉邦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兩人對待部下的態度不一樣,雖然項羽對部下將士比較仁愛,但他比較剛愎自用,做事情也喜歡一意孤行,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批評,對待那些有功勞的將士,項羽做不到賞罰分明,也不習慣給予太大的獎賞,這樣將士們難免會沒有動力。而劉邦雖然平時喜歡說粗話,喜歡罵自己的部下,但知錯就改,善於聽納部下的意見,而且對待那些有重大功勞的將士,劉邦一般都會直接封賞,給予封地或者爵位。

項羽仁愛卻留不住人才一生驍勇善戰,為何楚漢之爭敗給劉邦

三、劉邦手下的將士更強,擁有更多能征善戰、有勇有謀的將領

儘管項羽天下無雙,在戰場上無人能敵,但畢竟不是自己一個人的戰鬥,在當時的楚漢爭鬥中,分為好幾個戰場,只有整體實力強,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那時項羽手下只有龍且和英布等人,而劉邦手下有韓信和蕭何,單憑帶兵打仗的本事,韓信就不比項羽差,再加上劉邦和他手下的諸多將領,項羽自然沒有勝算。

項羽仁愛卻留不住人才一生驍勇善戰,為何楚漢之爭敗給劉邦

很多人可能會有誤解,覺得劉邦帶兵打仗並不強,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雖然劉邦在戰場上的本事不如項羽,但卻可以正面擊敗龍且和英布等人,所以劉邦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當時劉邦陣營採取的策略是很明智的,劉邦從正面拖住項羽,雖然敵不過項羽,但是逃跑迂迴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然後韓信等人在側面消滅項羽的其它部隊,最後再對項羽實施包圍,所以最後項羽才會被逼到自刎。

項羽仁愛卻留不住人才一生驍勇善戰,為何楚漢之爭敗給劉邦

與項羽相比,劉邦或許沒有那般勇猛,但他的胸襟智慧、對局勢的判斷能力卻是要高於項羽的,雖然很多人都說劉邦是小人,而項羽才是真英雄,但畢竟成王敗寇,贏的人才能成就歷史。在楚漢相爭中,劉邦能夠擊敗項羽稱王,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兩人的性格問題,然後就是人才問題,還有部隊將士管理問題,以及對局勢的判斷能力。

項羽仁愛卻留不住人才一生驍勇善戰,為何楚漢之爭敗給劉邦

雖然鴻門宴中項羽沒能殺死劉邦,但鴻門宴其實只是表面問題,而且鴻門宴項羽之所以沒有下決定對劉邦出手,也是因為自己的性格使然,在放走劉邦的那刻起,項羽就很難爭過劉邦了。

想看更多歷史內容記得關注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