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幽雲十六州是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北宋想要收復這裡?

這是一個教訓也是經驗。幽雲十六州是懸在宋朝頭上的利劍,是宋朝崛起的核心點,完成統一大業是宋朝的夢,但也是宋朝的傷心地。收復、收復,屢戰屢敗之後,最終墮落在了紙迷金醉之中。

燕雲十六州整體的地理位置,位於我國北方。嚴格而言,分為前七州與後九州。中間橫跨燕山及太行山,在山前是以幽州為中心的七州,山後是以雲州為中心的九州。

幽州在古代,按照《週記》的記載,位於中原王朝東北方向,處於最邊陲。在漢武帝統一天下後,置十三州,並設立幽州刺史,同時,這也是漢武帝第一個設定的州刺史。

的說法,幽州就是中原王朝最東北的地方。漢武帝時期,劃天下為十三州,設州刺史以行監察之權,其中第一個設定的州刺史就是幽州刺史。

歷史上的幽雲十六州是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北宋想要收復這裡?

歷史中,幽州的勢力範圍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但是核心區域一直位於現在北京附近。在唐朝時期,幽州就包含今北京、今天津及遼寧部分地區。北京在古代又稱燕京,故“燕雲十六州”與“幽雲十六州”意思所指是一處。

雲州所指的是現在的山西大同,在當時是“燕雲十六州”後九州的中心所在地。雖然近代名聲不顯,但是在古代,大同有一大特色——出美女。

在古代,無論是野史小說,還是正史,大同美女都是屢見不鮮。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鹿鼎記》中就有如是記載:“韋小寶仗著自己豐富的妓院生活經驗,成功冒充六家妓院的大老闆,那老鴇一聽,原來是六院聯號的大老闆到了,他這生意可做得不小,笑問:“小少爺喜歡怎樣的姑娘陪著談心?”

韋小寶道:“諒你們這等小地方,也沒蘇州姑娘。有沒有大同府的?”

蘇州這個地方出美女世人熟知,但是大同出現在此處,所謂何事呢?顯然,在金庸老先生眼中,大同的確是一個出美女的地方。

同時,據《五雜俎》中載:“九邊如大同,其繁華富庶不下江南,而婦女之美麗,什物之精好,皆邊塞之所無有。市款既久,未經兵火故也。諺稱:薊鎮城牆、宣府教場、大同婆娘為三絕。”雖是小說,但是對大同女子的褒獎是非常高的。而民間流傳的“游龍戲鳳”的佳話也正是發生在大同。

歷史上的幽雲十六州是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北宋想要收復這裡?

而在正史中,關於山西大同美女的描述,也有相關記載。據《史記》載,在大同這個地區,誕生的皇后有25人,皇妃有9人,說是“皇后之鄉”恐一點也不為過。而之所以產生如此現象,可能是由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所致。

在《中國史綱要》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將首都由大同遷到洛陽,在遷都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是建都,而是大臣們排斥遷都。雖然最後迫於壓力成功遷都,但是到洛陽不久,就有大臣上奏魏孝文帝,請求“夏回冬去”。最後獲得魏孝文帝批准,天熱時回大同,天涼時去洛陽。同時,還恩准宮女配給渾源縣和應縣的邊防將士。以至於出現了後來的:““路過渾源州,回家把妻休”,這是渾源縣誌所記載的情形。路過一次,就被當地的美女的美貌折服,甚至不惜回家休妻。

具體其他十四州的區域,對比於今天而言如下:

順州為今北京順義

儒州為今北京延慶

檀州為今北京密雲

薊州為今天津薊縣

涿州為河北涿州,名稱未變

瀛州為今河北河間

莫州為今河北任丘北

新州為今河北涿鹿

媯州為今河北懷來

武州為今河北宣化

蔚州為今河北蔚縣

應州為今山西應縣

寰州為今山西朔州東

朔州為今山西朔州

圖示如下:

歷史上的幽雲十六州是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北宋想要收復這裡?

歷史上的幽雲十六州是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北宋想要收復這裡?

關於北宋為何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大概的原因有幾點。

1、與中國古代對於統一的認知有關。

在古代,古人對於國家是否統一的標準,是當時建立的政權,是否恢復到前一個朝代的疆域。我們反觀宋朝的疆域,與唐朝相比,要小很多。但是在當時,宋朝人對於統一的觀念,受到“中原天下觀”的影響,僅僅認為“燕雲十六州”是未統一的區域,而對於如大理等區域,選擇性的預設為非固有疆域。其他疆域的百姓,在當時的觀念中,認為都是蠻夷所在。同時,趙匡胤就曾言:“大渡河以南非我所有”,這就是明言,宋朝對於國家統一的觀念所在,並不是旨在恢復唐朝的疆域,而是恢復以漢人為主要的聚集地的區域。所以,燕雲十六州遊離在北宋政權之外,是不能被接受的,這是既定的“政治目標”,收復“燕雲十六州”,才算是完成國家統一。

歷史上的幽雲十六州是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北宋想要收復這裡?

用現在的眼光看,北宋就算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當然不能算是完成了國家統一,但是當時的人都認為統一了,就不存在分裂。而大部分人認為“燕雲十六州”是北宋未盡之事業,所以,想要收復是大部人的意願。

2、戰略位置重要——懸在北宋頭頂的利劍

“燕雲十六州”基本上稱環形分佈在華北平原邊部,在這個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前沿陣地。比如我們熟知的長城,其中東段部分就分佈在燕山之上。相對於抵抗北方遊牧部族的騎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跨過此地,中原面臨的將是無險可守,在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上,北方騎兵可以完虐中原的步兵。用現代話講,這是“降維打擊。”

在唐朝時期,唐朝在此處設立幽州節度使,目的便是依靠此地的地勢,防禦契丹人。正是依託這裡進可攻退可守的地形,大唐時期北方的邊患,幾乎不用投入過多的兵力,而反觀宋朝則不然。宋朝自建國之後,和遼國的戰爭反覆拉鋸了很久,但是也存在一定時間的和平。比如在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宋遼之間進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但是就是在這種和平年代,常駐在河北的駐軍,依舊保持在二三十萬人。而如果是戰亂時期呢?這個數字會是多少呢?在唐朝時期,擁有幾萬人駐守在此處就可以防禦,而宋朝失去後,投入的兵力可能是唐朝的數倍以上。這就是“燕雲十六州”的地位。

所以,宋朝自建國開始,就迫切地希望拿下此地。但是屢戰屢敗,最後無奈之下,只能玩起了“鴕鳥心態”,我不要了。就地修塘泊工事跟遼國對峙,講究你進我退,你退我修。結果就是,每次遼兵過來,宋兵就縮到大都市中與你耗。想打下秋風可以,想要攻城略地不行,畢竟想要攻破一座城太難了。雖然遼國佔據上風,最後還是被迫坐下來談,宋朝交點保護費,就這樣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總之,宋朝的軍事能力,的確是太菜了。和周邊誰打,幾乎都沒有佔據過太多的主動權。被西夏騷擾,最後也是靠雄厚的經濟,硬抗西夏,和遼國打就不要說了,直到遼國滅亡了,才勉強收回“燕雲十六州”,而轉眼之間,就被金兵完虐,不光帝王被俘,國家疆土還丟失近半,靠著長江天險,才勉強苟存。

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就斷定,宋朝沒有雄心。只不過是縱觀整個宋朝,開疆拓土的第一步沒有完成罷了。這就是奪回“燕雲十六州”。如果邁出這一步,也許宋朝就不是我們看到的情景了。

第一、拿下“燕雲十六州”,宋朝在北方駐守的軍隊,就可以大幅度地縮減,這是一筆非常龐大的開支。同時,也可以獲得相應的戰馬資源。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佔據此地後,就掌控了主動權。我們就拿明清交際時期,明朝後期都成那個樣子了,清軍想入關門都沒有。而談論進攻,那就要說朱棣,六次北伐所依託的也正是此地。

歷史上的幽雲十六州是什麼樣的地方,為什麼北宋想要收復這裡?

第二、守住此地,依託宋朝的經濟,就可以向西、向南拓展。彼時,西夏還想鬧,那就只有一個結果,被滅,而大理恐怕也難逃被滅的下場。待西線與南線均平定之後,再集中主力與遼國決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恢復唐朝疆域也未必不可能實現。

對於宋朝而言,國家統一是幾代人的夢想,但是最終是夢碎了。在有些觀點中,認為國家一統,是一個國家崛起的標誌,對於民心及國家整體形態,都存在至關重要的作用。宋朝便折劍於此,空有雄厚的經濟,卻在崛起的第一步擱淺,留下千古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