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你還在學無用的東西嗎?阿城的作品告訴你是否應該

古人云:“三十而立”。

作為30歲的男人,大多數人已經結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應該努力賺錢,贍養父母,養育子女,為家庭撐起一片天空。

如果還在學習一些無用的東西,便被看成沒有上進心,不負責任的表現。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都在為賺錢而焦慮,因此學習變得特別的功利。

餘華在《活著》中說:“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可見30歲的中年人對財富的追求有多麼的迫切和強烈。

但是就是有些人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著無用的知識,最終實現了人生的彎道超車。阿城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30歲的你還在學無用的東西嗎?阿城的作品告訴你是否應該

餘華在《活著》中描寫中年想掘藏的福貴

阿城被稱之為:“行走的百科全書”。

在8歲時,家庭出現變故,他做什麼都沒資格,什麼活動都不能參加,只能去琉璃廠翻翻古書,看看字畫兒。最後索性自動從學校的正規教育體制中逃離出來,進入不同於傳統體制的知識空間,只要有趣的東西,什麼都學,什麼都讀,不帶任何功利色彩。所

以他在13歲已遍覽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托爾斯泰、巴爾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名家作品。

在下鄉過程中,因為格外留意村寨儀式,對趕馬的把式感興趣,當時看起來完全無用,但是後來成為他藝術感性的體驗,在《遍地風流》中體現最為充分。

他藉助《棋王》主人公王一生、《樹王》中的肖疙瘩、《孩子王》中的老杆對無用和有用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30歲的你還在學無用的東西嗎?阿城的作品告訴你是否應該

阿城被稱之為:“行走的百科全書”。

“無用”知識,是有用的依仗

《棋王》中王一生,繼父年老,靠體力賺的錢越來越少,妹妹的出生更使家境雪上加霜,母親不得不靠折書頁補貼家用,王一生在幫母親折書頁的時候,看到了棋譜,從此便痴迷上象棋。

他母親常常對他說:“象棋是有錢人消遣的玩意,不能靠它生活”,希望他讀完初中,能夠學一技之長,養家餬口。在一場場的廝殺中,王一生的棋藝不斷精進,最終一人以盲棋戰勝9大高手,成為名副其實的棋王。

30歲的你還在學無用的東西嗎?阿城的作品告訴你是否應該

王一生成為棋王

人的一生雖然漫長,但是精彩的瞬間只有一個,就是這一瞬間給予了付出的全部肯定,人生的全部意義。

莫言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背後數十年“不學無術”的看書寫作,馬雲建立阿里,打造財富帝國的背後是一個老師的不務正業,喬布斯創造蘋果神話的背後在對美術等無用知識的學習。由此可見

輝煌的一瞬間恰恰是自己學習無用的知識締造的,或者說是無用的知識,使得人生更加輝煌。

30歲的你還在學無用的東西嗎?阿城的作品告訴你是否應該

莫言領取諾獎的背後是“不務正業“讀書

無用和有用相互轉化

《樹王》中充滿了對有用和無用的爭論。

李立等知青認為,長在山上的大樹沒有用,應該砍樹燒山,重新種上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樹苗,但是作為“樹王”的肖疙瘩認為山上的樹不是無用的,最起碼可以證明土地做過什麼。但是在強大的外力下,李立將寄託著肖疙瘩精氣神的樹王砍倒,肖疙瘩也隨著樹王的倒下而去世,

只有墳前開著的白花,證明肖疙瘩來過,銘記這片土地曾經孕育著大片森林,記憶著土地對人們的奉獻和付出。

30歲的你還在學無用的東西嗎?阿城的作品告訴你是否應該

肖疙瘩被譽為《樹王》

有用和無用隨時轉化的。

今天沒有用的東西,或許明天就會有用,但是我們總是被名利權情遮蔽了雙眼,

功利性地把有用的看成無用的,為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金錢,損害身體;為了眼前的小利益,犧牲長遠利益;羨慕梵高、郎朗、韓寒的同時,扼殺著孩子畫畫、彈琴、寫作的愛好,總是認為這些不能轉化成為現實的經濟利益,將孩子放在“圍城”之內,培養成為“生產流水線”上的工具。

30歲的你還在學無用的東西嗎?阿城的作品告訴你是否應該

羨慕郎朗的同時,扼殺孩子彈琴天賦

有用和無用相對存在

《孩子王》中當我看到所教的初三學生,因為識字多少,層次不齊,按照教材教只能徒有形式,對初三畢業後回家務農的學生沒有多大用處,於是我私自改變了教學模式,覺得讓學生能夠認識更多的字才是最實用的,因此字典便被學生奉為“聖經”一樣的東西,但是教務處卻因為我沒有按照教材教授學生,重新把我下放去勞動改造。

照本宣科,讓學生學習無用的知識,能夠脫離勞動的苦海,根據實際出發,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字,卻被辭退下放,我的有用成為孩子們的無用,我的無用恰切成就了孩子們的有用。

30歲的你還在學無用的東西嗎?阿城的作品告訴你是否應該

高杆成為孩子王

有用和無用總是相對的。

有人上學的時候整天打遊戲,被認為玩物喪志,沒有前途的人,但是如今成為了遊戲的主播或者寫手,日進斗金,功利的看比我們當初認真學習的人要成功;有的人總是作者對自己將來有用的事情,讀有用的書,結交有用的人,幹有用的事情,陷入所謂的有用中無法自拔,當四顧唯我的時候,所謂的有用其實很無用。有的人看書作畫唱歌,不去功利地為名利權情去努力,日子清貧樂道,但是在某一瞬間就會實現人生的全部意義。

30歲的你還在學無用的東西嗎?阿城的作品告訴你是否應該

有時候無用的東西是你彎道超車的資本

從《棋王》中的王一生,到《樹王》中的肖疙瘩,再到《孩子王》中的“高杆”,阿城都告訴我們根據興趣學習無用知識很有必要,它可以讓你的人生實現彎道超車,就在著一瞬,你人生的全部意義得到詮釋,王一生成為棋王、肖疙瘩成為樹王、“高杆”成為孩子王,都是最好的例證。而且無用和有用是相互轉化的,更是相對的,所以我們應該少一點追求名利權情的功利之心,即使再30歲焦慮無比的年齡,更要有學習“無用”知識的安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