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如果主角是女人,結局要麼死要麼嫁?

披星戴月奔向理想和你

《小婦人》:如果主角是女人,結局要麼死要麼嫁?

你好呀

我是然怡

圖|《小婦人》

1

我有幸在初中的時候就看過這本書,之後又看了動畫片,當時看書和看動畫片的時候好像都是隻敘述了第一部,所以總感覺故事沒有說完。

那時候看書只圖娛樂,看的時候雖很喜歡但很快便忘記了具體內容。不可否認的是,這本書帶給了我積極的影響。

其中印在我腦中最深的是“

能隨意發脾氣是厲害,但能控制住怒火的人才更厲害呢。而且這會讓憤怒的人因為你的平靜和寬容而感覺到更加憤怒或者慚愧。

因不久前上映的電影《小婦人》,我重讀了這本書。可能是譯本的不同,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沒有找到對應的語錄。但是喬努力克服自己暴躁脾氣和艾米在義賣會上的以德報怨都有所體現這個觀點。

而這個觀點從初次看《小婦人》的時候便刻在我的心裡。打初中的記憶起,我鮮少對別人發火,或者和別人爭執

(突然有點害怕,感覺自己每次寫什麼就反著來什麼,寫我“鮮少和別人爭執,對別人發火”,難不成最近就要我和別人大吵一架麼?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這種觀點在我與他人的交往中,讓我儘可能地免於傷害他人。當然,我自己也從中獲益良多。

《小婦人》:如果主角是女人,結局要麼死要麼嫁?

2

再讀這本書的時候,完整地看完兩部。有種多年前未完待續的故事終於有了結局一樣,很滿足。

我喜歡這本書,為什麼呢?

(看了5遍的書/影,我還是頭一次。)

首先,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書中文字所帶給我的感受和我之前看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很像,很溫馨治癒,尤其是書的結尾都是美滿歡快的。

在這本書中,還不止一次地提到了狄更斯,應該是作者向狄更斯致敬吧。

在閱讀時,除了貝思染病和離世的那兩節,氛圍基本上都是歡快而友愛的。情緒低落的朋友,推薦你們看這兩本書。給悲傷放個假,讓它去遠航。讓自己從書中感受到溫馨與歡快。

除了讀書時帶給自己較好的情緒外,讀完此書,細細思考,發現又可以學到一些什麼。

《小婦人》的第一部,在青春期讀真的太有必要了。

(以後我要安利給自己十幾歲的孩子讀)

因為四姐妹身上的缺點在很多人身上都有,如愛慕虛榮、脾氣暴躁、自卑膽怯、驕傲自大

……

在看馬奇太太的循循善誘的過程,自己也可以塑造出更好的性格,擁有更健康人生觀和世界觀,而這對於青春期懵懂的少年少女們很是關鍵。

《小婦人》:如果主角是女人,結局要麼死要麼嫁?

馬奇太太在梅格迷茫的時候教導她“

我寧願你們做窮人的妻子,只要你們享受到丈夫的愛,感到幸福和滿足,而不要你們坐在寶座上,當一個沒有自尊和安寧的王后。

後來梅格克服了自己的虛榮心,與雖然貧窮但真心愛她待她的約翰結婚並擁有幸福的生活;

喬在艾米意外落水後因自己的脾氣暴躁差點造成遺憾而深深自責,母親告訴她,“

不要老丟不掉你的憤怒,相互寬容,相互幫助,明天重新開始。

”後來喬逐漸變得穩重,能夠更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暴脾氣;

作為團寵的貝思,除了有些羞澀幾乎沒有缺點,是短暫地停留在人間的天使。後來“

因為愛能趕走恐懼,感激之情能克服矜持

”而和勞倫斯先生成為了忘年交;

艾米也在馬奇太太的教誨下懂得了“

才華和文雅如果掌握得有分寸,總在一個人的舉止和談吐中被人覺察到,但是無需炫示出來。

我覺得日後我當媽媽,怕是遠不及馬奇太太,但是我會盡力。

我的孩子在那麼多人中選中了我,我不能讓他/她失望。

3

可能真的是年齡比較大,再次讀這本書的時候,重心從那四個可愛姑娘的成長移到了馬奇太太的教育上以及梅格的婚姻上。

真的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馬奇太太的人生價值觀很正,更重要的是自己身體力行。

她把聖誕早餐送給更為貧窮的人家,去照料因貧窮而無法看病的孩子,用行動讓孩子們感受到與人為樂的快樂,從而教導她們對別人友好。

她在孩子們面前儘管再累都不會發火,所以當喬在因脾氣暴躁而犯錯自責時會向媽媽尋求幫助,她想知道為什麼自己的母親從來不會發火。

《小婦人》:如果主角是女人,結局要麼死要麼嫁?

她在教導結婚後的梅格說“

忙的時候也要儘量保持好心情,因為對於整個家庭來說,你就是陽光的創造者,如果你情緒低落,家裡就會陰雲密佈了

”。而她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她在孩子犯錯或者有錯誤的念頭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讓她們從中吃到苦頭,自己改正。

如她們不想上學不想工作只想放縱,馬奇太太竟支援她們的決定。但一個星期的試驗下來,她們發現日子並沒有想象中的快樂,甚至更糟糕些。因為老是玩耍而不工作就像老是工作而不玩耍一樣不妙。

按照馬奇太太的話就是“

工作是有益的,每個人都有許多工作,它使我們不致膩煩和胡鬧,有助於身心健康,並且比金錢和時裝更使我們有一種力量感和獨立感。

馬奇太太年輕的時候也犯過很多錯,如脾氣火爆、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進而忽視丈夫的存在,但是她吸取了這些教訓,把自己的所得很好的傳授給了自己的孩子們。

而看梅格和約翰的愛情與婚姻時,我想到了錢鍾書寫的《圍城》。

不過他們倆又比方鴻漸和孫嘉柔好很多,雖然婚後一樣有著各種矛盾和爭吵,好在她可以發現問題,並及時改變自己解決問題,而約翰自然是愛她的,所以兩人總是可以冰釋前嫌,重歸於好。

4

2019年上映了以這本書改編的電影《小婦人》,有很多人說喬和勞裡沒有在一起是意難平。

看書的時候我完全沒有這種意難平,覺得勞裡和艾米,喬和教授在一起就是很好的安排。

畢竟喬根本就沒有“愛過”勞裡,就像她後來說:“

我很孤獨,如果特迪再向我求婚的話,我也許會說“願意”,倒不是因為我還在愛他,而是因為比起他離開的時候,現在我更需要被愛。

《小婦人》:如果主角是女人,結局要麼死要麼嫁?

好的愛情需要相互奔向的,如果是單方面的愛,兩人真的在一起了,恐怕並不會幸福。而馬奇太太在之前也表示過他們兩人性格太像,結婚後恐怕不會幸福。

勞裡在處理自己的感情方面也是恰到好處,能給很多告白失敗的人一個榜樣。他被喬拒絕後自然是悲痛欲絕,但是為了不繼續煩擾喬,他選擇離開一段時間。

在艾米的激勵下,重新振作,他知道“喬不會愛他了,但他可以透過做一些事來證明一個女孩的拒絕並沒有就此毀了他,從而使得她尊重並敬慕他。”。

之後發現自己愛上艾米之後,他也感覺到自責。因為他發現“

時間和本性會不顧我們的意志起到它們的作用。

”是啊,人,不是長情的生物。

艾米不是趁人之危,像《飄》裡的斯嘉麗一樣為達到目的利用一些手腕去引誘姐妹的男友。

艾米開始只是對懶散的勞裡感到失望想要幫他,但一番說教之後發現了她和自己姐姐的事情。

為此而感覺姐姐是個硬心腸而可憐起勞裡,又因為身在異國,看到從小玩到大的勞裡格外親切,在兩人的接觸和通訊中不知不覺愛上了勞裡。為此,還拒絕了一位更有錢的求婚者。

後來勞裡和艾米結婚後一起回到家,喬真心地祝福了他們。勞裡對喬說“我在心中曾告訴你艾米對我非常好,但我將永遠不會停止對你的愛,然而這種愛的性質變了,我會竭力把它處理得很好。”

而事情上,他處理的確很好。沒有在姐妹中間造成隔閡,不會讓艾米擔心,也不會讓喬為難,也真心祝願她尋得了自己的幸福。

《小婦人》:如果主角是女人,結局要麼死要麼嫁?

5

我看完書後本來是很開心的,但是到豆瓣看了一些網友的評論,著實吃了一驚。

有的人說這本書虎頭蛇尾,有的人對喬和年長的教授在一起表示不滿,有的人反感艾米的作風,有的人說這是一本說教文……

雖然知道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看到那麼多與我相違背的感受還是有點吃驚的。可能我看書沒有從批判的角度去讀,又或許沒有深入思考這本書的時代背景、人物代表的意義。

我只是覺得我看的時候覺得內心有愛,看完之後回想起來又覺得啟發頗多。而每個人除了貝思外都有著自己最好的結局。

所以打算拋開別人的批判,繼續喜歡並感激著這本書。

6

看完書後,我又看了1994版和2019版的電影,個人是更喜歡2019版的。

電影的畫面特美,尤其是在海邊玩的那一段。這部電影讓我有了新的感受,如諷刺。回過頭看,書中的結局太美滿了,雖然看著歡喜,但美滿的有點不真實。

《小婦人》:如果主角是女人,結局要麼死要麼嫁?

2019年的電影結尾是開放式的,但偏向於喬選擇了孤獨終老。作者本人也是一生未婚,而《小婦人》是根據作者本人經歷改寫。

剛開始喬投稿的時候,編輯就說了類似這樣一句話“如果書中的主角是女的,要麼死要麼結婚。否則,書就沒有市場。”《小婦人》不就是這樣麼,四姐妹要麼死要麼嫁。

在貝思離去,艾米和勞裡結婚,喬獨孤至極時寫了小說《小婦人》後投稿,在和編輯討價還價時,編輯說要把結局改一下。喬回答道

如果把自己的主角賣給婚姻,她總要從中得到些什麼回報。

很明顯的暗示,暗示喬沒有嫁給教授,而是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

看多之後,多少有些唏噓。

想到電影中喬重見勞裡後的喜悅和知道勞裡結婚後的失落神情,想到喬在向母親說自己厭惡女人是適合去愛但自己有很孤獨的矛盾,想到喬站在窗前懷裡抱著裝訂好的書《小婦人》的神情,想到……

或許小婦人的結局本不是如此,是為了迎合世俗,而成了今天這樣完美的結局。

但不管是看書帶來的美滿,還是看電影帶來的感慨,小婦人都陪伴我度過一段好的時光。我感謝她(作者)和它(《小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