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洛陽橋成功跨海, 千年不倒, 原來靠飼養海里的一種生物來加固!

我國曆史上四個有名的大橋,分別是盧溝橋、趙州橋、廣濟橋和洛陽橋,其中前三座橋跨的都是江河,唯獨洛陽橋是跨海。這幾座橋可謂歷史悠久,更是經歷了數千年風雨的洗禮。

古代洛陽橋成功跨海, 千年不倒, 原來靠飼養海里的一種生物來加固!

洛陽橋位於泉州,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感到奇怪,洛陽不是在北方麼,為什麼泉州會有個洛陽橋?其實這就要追溯一下歷史了,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經歷了很多次的朝代的更替,而戰爭也會帶來百姓的遷移,當時就是有很多洛陽過去的人發現那裡山清水秀,像極了他們的老家洛陽,於是就把這座橋命名為洛陽橋。

古代洛陽橋成功跨海, 千年不倒, 原來靠飼養海里的一種生物來加固!

洛陽橋處於洛陽江的入海口,這裡地理位置十分險要。在沒修這座橋之前,大家想要過江只能是坐船,但由於這裡是入海口,水勢十分洶湧,所以經常有人出事。史書對這裡的描述是:每個月漲潮的那幾日禁止渡江,否則會有失聯的後果。

直到宋朝的時候,有個叫蔡襄的高人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他創造了洛陽橋。其中,有兩個設計在當時堪稱世界一流的發明,這也為我國的橋樑建築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古代洛陽橋成功跨海, 千年不倒, 原來靠飼養海里的一種生物來加固!

第一個偉大的設計是筏形橋墩設計。為什麼叫筏形橋墩呢?簡單說就是將橋墩設計成船的形狀,這樣就可以減少水對橋墩的侵蝕和衝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橋的使用壽命。

古代洛陽橋成功跨海, 千年不倒, 原來靠飼養海里的一種生物來加固!

第二個設計其實也是一種加固方式,那就是牡蠣加固法。古時候沒有那麼多先進的建築材料來加固建築,於是就想到了透過牡蠣加固橋樑。住在海邊的讀者們可能會知道,牡蠣這種動物會分泌一種粘液,它們會一個個的連在一起,無形之中就把許多塊石頭連在了一起,用鏟子戳都戳不開。宋朝人也正是透過在洛陽橋上飼養牡蠣使得橋體更加穩固。

古代洛陽橋成功跨海, 千年不倒, 原來靠飼養海里的一種生物來加固!

因此還有個趣聞,當時很多貪吃又小氣的人為了吃到免費的牡蠣,專門半夜跑去洛陽橋偷吃橋身上的牡蠣,後來官府為了杜絕這個現象還專門設定了一條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