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開始,隨著社會的開放、藝術思潮的湧動,推動了中國畫創作的發展與變革。以吳冠中為代表的藝術家、評論家連續提出了藝術中的內容與形式、中國畫的前途與革新等問題,在美術界引起爭論,影響甚巨。

這一時期,西方藝術中的形式構成與色彩光線對中國畫頗具影響,概括地看,西方藝術偏重於形與質,而中國藝術則更珍視神與韻,不少畫家在探索兩者的結合。表現在創作上,有大膽融合,在畫面形式上極具創新者;也有堅守傳統核心,“洋為中用”者。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1986年春吳冠中在福建才溪寫生

吳冠中筆下是一個“中西調和”的世界,他曾說:“取回了西天的經:視覺形象中的形式美感。學玄奘譯經,在傳統意境的美領域中播種形式美因素,或者發掘、發展其原有的潛伏的形式美因素。”

編號397拍品《生生不息(廈門鼓浪嶼)》曾經油畫與彩墨反覆創作,力圖創作出最具表現力的畫面。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Lot 397

吳冠中(1919-2010) 生生不息(廈門鼓浪嶼)

尺寸:68。8×67。5 cm。 約4。2平尺

參考1986年的速寫稿《鼓浪嶼》,可知拍品淵源所自,以福建廈門鼓浪嶼的古茂榕樹與海邊巨石為題材,依畫面風格判斷,本幅創作年代與速寫稿時間相差不遠,約作於1980年代中後期。

我愛老樹,不是為了珍視它的年輪,說穿了是愛其形象蒼勁之美。我跑到海南島、鼓浪嶼、西雙版納、南寧……尋找大榕樹,那虯曲的軀幹,層層垂掛的氣根,可以讓寫實的畫家無窮無盡地探索,可以予抽象派繪畫以不盡的啟發。——吳冠中

吳冠中在1977年和1986年兩度前往鼓浪嶼寫生,海濱的特色風光給了他無窮創作靈感,尤其是榕樹氣根層層垂掛、入地虯曲之感,使畫家鍾情於捕捉其中的線條之美,創作出一系列表現榕樹的畫作。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鼓浪嶼》1977年油畫

參考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鼓浪嶼系列作品,可以領略吳冠中從探索畫面形式及技法,進而發展筆下榕樹形態演變之過程。在七十年代的油畫和彩墨《鼓浪嶼》中,榕樹坐鎮前景,尚可透過枝葉之間的罅隙窺探後面的海濱風景。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鼓浪嶼》1986年速寫

到了八十年代中後期,樹石成為主角,氣勢迫人,物象愈簡,“具氣根的大樹近乎抽象”,樹形、石形在吳冠中筆下已轉化為形而上的表達元素。

榕樹根與巨石,其間不過是線的穿插,掌握好線之構成,也就掌握了畫面大局全貌,緊緊把握平面分割效果,是根是石,就不在話下了。 ——吳冠中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生生不息》呈現出極具張力的畫面,榕樹盤踞在巨石中,幾乎不分彼此,虯曲的枝幹、下垂的氣根,與巨石縱橫纏綿,如天羅地網般撲面而來,將樹與石的風骨與生命力,抒發得淋漓盡致。精心設計的構圖形式與傳統筆墨之美,符合抽象規律,又充滿東方韻致,可稱為是“水墨現代化”之最佳證歷!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賈又福以家鄉雄渾、博大的太行山作為創作的“礦源基地,將全部心血與感情傾注於大山之中,得常人所不能得之景。他摒棄傳統繪畫理念的束縛,在對自然山水深入體驗觀察之後,對其結構要素進行提煉,在畫面中進行重鑄,表現出山嶽的開闔、天地的奇觀,開拓出革新性的山水框架和筆墨語言。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Lot 411

賈又福(b。1942) 歸牧圖

尺寸:69×139 cm。 約8。6平尺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出版:《興藝三十年·賈又福篇》第92頁,(新加坡)興藝東方藝術品中心,2014年8月

《歸牧圖》繪金色晚霞下,山巒巍峨,牧人晚歸,自然的山水經過組合、重構與純化,呈現出一種撼人心魄的氣象。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Lot 409

賈又福(b。1942) 山雨急來

尺寸:47×43。2 cm。 約1。8平尺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出版:《賈又福畫集》第50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6月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朱屺瞻的藝術創作歷程是近代中國畫發展的一個輻射面,他早年兩度留學學習油畫,後轉攻中國畫,主張“洋為中用”,將傳統和改良兩派的創作動機和技法兼收幷蓄,吸收西畫元素來豐富創作,他的畫既不失傳統內蘊,又充滿了時代感和新意。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Lot 516

朱屺瞻(1892-1996) 夏山煙翠水抱山

尺寸:95。5×59。7 cm。 約5。1平尺

《夏山煙翠水抱山》作於1985年,畫家時年九十四歲,已過耄耋之年的老畫師進入潑彩山水領域,以老辣筆墨在畫中駕馭豐富的色彩,畫中青、綠、黃、橘數種顏色變化自如,開拓山水新境界。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Lot 520

朱屺瞻(1892-1996) 芙蓉顧影憐

尺寸:134×67 cm。 約8。1平尺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展覽:“中國當代名家畫展”,(新加坡)友誼展覽中心,1993年7月24日至8月1日,並出版於展覽畫冊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人物畫變革發展程序中,範曾開風氣之先,他早年師從蔣兆和,打下堅實的造型基礎,汲取乃師人物畫創作觀念,又提倡“迴歸古典、迴歸自然”,繼承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在筆墨語言上,強調線條的表現力,極具創造性,其水墨人物畫接近傳統本源,又深具現代意味。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Lot 418

範曾(b。1938) 江南可採蓮

尺寸:69。3×69。3 cm。 約4。3平尺

估價(人民幣):800,000-1,000,000

誠軒21秋拍·中國書畫丨傳統與革新:八十年代後的中國水墨畫

出版:《 ’82範曾中國人物畫展》圖版編號656573,(東京)日本出版販賣株式會社,1982年6月

《江南可採蓮》以漢樂府《江南》詩意入畫,相較於範曾的歷史人物題材,本幅背景豐富,繪夏日池塘荷花盛放,採蓮少女獨坐荷塘石岸上,喜笑盈盈,別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