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陸英當的御史中丞,是個什麼官?一文盤點御史的歷史

最近熱播劇《鶴唳華亭》,故事講述的時代背景說實話我是真沒看懂,百度上說小說背景是南朝,皇帝也姓蕭,但是服飾卻是宋朝的(最好辨認的就是官帽的長翅),傻傻搞不清楚。不過好在流水的帝國,鐵打的官職,什麼官職歷代都有呢?其實有很多,但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御史。御史類似於現在的風紀委、檢察院,專門負責監察,可歷史上御史成為監察的代名詞是有一個過程的。御史的首領是誰,大家都會想到,御史大夫,但歷史上御史的首領真的是御史大夫嗎?

《鶴唳華亭》陸英當的御史中丞,是個什麼官?一文盤點御史的歷史

《鶴唳華亭》劇照

《鶴唳華亭》裡面第一集就是女主的父親陸英要進京升職為御史中丞,太子太傅希望陸英成為太子新的依靠,劇中御史中丞就是御史的首領,位高權重。真實的歷史中,這一個類似於現在國家檢察長的官職,是如何順利剝奪了本該屬於御史大夫的權利?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御史的發展史。

一、西漢之前御史制度

“史”,在先秦時期是官職系統(或指一群官員官職的泛稱),而且這個官職在先秦有悠久的歷史。《尚書·金滕篇》載:

“史乃冊,祝”

。《周禮·天官》

“史,掌書者”

,大家最熟悉的一句話,莫過於《漢書·藝文志》所說的

“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而“御”《周禮·春官》解釋為

“猶侍也,進也”

。總之二字合在一起的“御史”可以理解為,作為“史”這個官職系統下的一個官職,職責就是奉掌文書以近侍君王。

《鶴唳華亭》陸英當的御史中丞,是個什麼官?一文盤點御史的歷史

宋代官帽

御史早在甲骨文中既有所見,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陳夢家先生認為,殷商的御史還會

“似皆主祭祀之事”

(《殷墟卜辭綜述》)。社科院考古所的張亞初先生則認為殷商時代御史還會參與軍事活動,之後張先生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一文中,透過對周代金文《御史兢簋》、《淊御史罍》的研究,認為御史到了西周被剝奪了神職和軍職的職權,變成專管文書檔案工作的人了。礙於史料基礎,雖然不能詳細研究,但一般認為自殷商到西周,御史是大王或天子身邊的近臣,主要就是記言記行。

二、春秋戰國時期御史地位的躍進

隨著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的到了,御史也迎來了春天。春秋戰國時期御史的本行還是記言記行,《戰國策》:

“秦王使臣獻書大王御史”

,可見他還是負責圖書文字工作。但是和以前不同的是,戰國時代花裡胡哨的諸子百家思想(民貴君輕、無為而治什麼的)對爭霸來說都是虛的,能提高國家實力才是實的,所以法家那套嚴刑峻法、獎勵耕戰最受歡迎。法家嘛,就得有法必依,以法治國,御史主要負責文字工作,還掌管圖書,那自然對條文律令爛熟於心,所以御史們憑此優勢開始躋身政治,由過去的僅僅作為一支會說話的筆,變成了君主身邊的秘書,給君主解疑難困惑。

《鶴唳華亭》陸英當的御史中丞,是個什麼官?一文盤點御史的歷史

即將任職御史中丞的陸英

其次就是為了監察百官,君王賦予他們檢察權、彈劾權。《史記·淳于髡傳》

“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後”

這段話將御史和執法並列,可見御史和執法坐在一條船上。

三、秦漢御史地位的頂峰

越是對法家思想崇拜,御史地位越高,按此推理,秦國的御史地位是最高的,因為秦國最信法家,法術勢結合,講究尊君抑臣、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為此就要壓制百官,尤其是要壓制百官之首——相國。秦代之前,相國地位之高不用細說,相國真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時刻威脅君權。這種情況和法家思想嚴重不符,所以要壓制官員權力,為此就提拔了御史,御史的地位火箭式的上升。秦始皇統一列國時,御史就被賞賜

“秦滅楚,以其君服賜執法近臣御史服之”

,直接將楚王的冕服賜給御史這些執法官了,可見其地位之高。

漢承秦制,以西漢的制度類推秦制一般是沒問題的,《漢書·百官公卿表》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靑綬,掌副丞相。有兩丞,秩千石。”

此時,過去的圖書管理員(或者說會說話的筆),現在成了副宰相,三公之一,專司監察。北大的閻步克教授認為:“(漢朝)諸多稱“史”之官原有主書主法之重要責任,這便構成了官僚政治的發展的動力之一……(這個發展是)把“文史法律之吏”的群體,推上了帝國行政的中心地位。”秦漢時期御史地位可見一斑。

西漢御史體系正式建立,建立了御史大夫寺作為官署。其體系是一個金字塔式的體系。最頂端是御史大夫,其副職就是御史中丞,所謂

“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員十五人,”(

《漢書·百官公卿表》

),

再往下是御史。《漢書》記載當時御史有45人,俸祿600石,這45人中有15人稱侍御史,負責在殿中供職。侍御史由御史中丞統領,作為內朝官員,此時的御史中丞派(侍御史們)已有脫離御史們的老大御史大夫管控的趨向了。

《鶴唳華亭》陸英當的御史中丞,是個什麼官?一文盤點御史的歷史

陸英

侍御史的首領御史中丞有專門的辦公官署蘭臺,侍御史們的優勢就是對法律的熟悉,對檔案的清楚,所以憑此躋身皇帝近侍之列,負責皇帝的諮詢工作;又憑藉自己文學的優勢,負責皇帝詔書的起草和潤色,躋身機要之列,參與決策過程。侍御史明顯和一般御史有了區別,侍御史的首領御史中丞地位自然崇高。

三、東漢“三獨坐”御史中丞

秦漢之制,御史大夫作為副宰相,處理政務都應接不暇,哪有功夫管彈劾,所以作為御史本職工作的監察,御史大夫反而不多過問,此項職權慢慢就成了御史中丞的權利,御史中丞無形中完成了“以下克上”,(當然更要的是怕御史大夫既有行政權又有監察權,我查我自己,權力太大)成為了國家檢察長,御史中丞同時依靠侍御史首領的身份,獲得了部分處理機要權,權勢之大可想而知。

到東漢時期,御史中丞、尚書令、司隸校尉在朝會時,別的官員都站著,而他們仨人專列而坐,時稱“三獨坐”,此時的御史中丞完全成了最高監察的代名詞,御史大夫這一真正的御史首領似乎被人遺忘。東漢過後,御史大夫在朝廷體系被提及的越來越少,完全成了空職,御史中丞真正成為了御史們的首領。

《鶴唳華亭》陸英當的御史中丞,是個什麼官?一文盤點御史的歷史

太子蕭定權

四、御史中丞的沉寂

隨著歷史的發展,皇帝獨裁傾向更嚴重,利用臣下制衡的傾向更明顯,御史們作為皇帝的耳目自然發揮了不少作用,所以御史也被皇帝所重視。御史可以說一直活躍於朝堂之上,是所謂鐵打的官職(官名各個朝代多少都有些變化,但御史這個官名卻未曾改變)。

但是過去御史大夫就因權力太大而逐漸空職化,漢代之後,御史大夫不常設,設定也就是個榮譽銜,所以御史大夫可以說被排出在體制之外。現在御史中丞權勢又上來了,樹大招風,自然也免不了被削奪實權。東漢到元朝的歷史,也是御史中丞實權縮小的歷史。如宋代的御史中丞,權力就不大如漢代,其權力被嚴格限制在監察,決不能干涉樞機、參與決策。人盡皆知的司馬光就曾權知御史中丞,當時司馬光的職責就是彈劾、反對。他不能參與新法的製作給新法提出建議,所以只能以自己的職權來反對新法的實施。

《鶴唳華亭》陸英當的御史中丞,是個什麼官?一文盤點御史的歷史

蕭定權

元朝統治者出身少數民族,可能對過去中原王朝那一套牽制制衡不太理解,到了元朝御史中丞迎來了第二春,中丞的權力名至實歸。元朝權臣伯顏就曾任御史中丞,獨攬朝綱,權勢極大。

到了明朝,朱元璋也曾設立御史中丞,明代第一任中丞就是大名鼎鼎的劉伯溫。但隨著明朝體制大調整,御史臺被改為督察院,首長御史中丞一職也被分為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二職,御史中丞算是在體制內實際消失了。但是,作為一種美稱,“中丞”二字還留在明朝官場。明朝地方的提刑按察使負責監察之責,官職正三品,類似於御史中丞,所以一般稱他們為某某(姓)中丞。

《鶴唳華亭》陸英當的御史中丞,是個什麼官?一文盤點御史的歷史

齊王蕭定棠

文史君說:

話說明代體制更重監察,以防止官員貪腐。所以設立了更多類別的御史,如巡按御史、河道御史、巡漕御史等等。回到劇中,陸英馬上就要升任御史中丞了,但是在這關頭,兒子卻捲入了考場舞弊案。陸英憑什麼作為太子黨的骨幹?陸英能成為蕭定權的老師離任後太子的新依靠,就是靠著御史中丞這個國家檢察長的職位,彈劾百官、風聞言事、肅正綱紀、權利極大。齊王奪嫡不符合國家禮制、法制,御史中丞這些言官們必然積極反對,這就是齊王奪嫡路上的巨大障礙,所以想在法理上奪嫡,就得把監察系統換成自己人,至少不能妨礙自己。可能太子的老師也是看準這點,才把陸英提為御史中丞的吧,以御史中丞的職權完全可以鎮壓住中書令等齊王黨。雖然陸英下場不怎麼好,但是也可以反映齊王黨急於弄死他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嫁禍太子,同時不也是忌憚御史中丞這一官職嘛。

參考文獻

1。 毛健《東漢“三獨坐”論》湘潭師範學院2007年3月

2。 牟學林《從樞機到監察:西漢御史機構的職能轉化》泰山學院學報2018年9月

3。 李怡雪《監察官制度研究》,北方工業大學2018年碩士論文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