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殺岳飛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趙構的心理,並沒有一本《高宗日記》留下,所以我們無從得知。不過“人心同此”,一些基本的道理,還是可以推測的。

岳飛是南宋大將,前敵總司令,在金作戰中立下大功。而金國,是南宋立國的最大威脅。這一點,作為南宋統治者的趙構不會不清楚。

趙構殺岳飛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有一首詞說“豈不念,中原蹙,豈不惜,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古休說南渡錯,當時只怕中原復”,於是很多人認為,趙構反對北伐,怕的是徽欽二宗被迎回,自己當不成皇帝。

趙構殺岳飛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不錯,國家最高統治者被敵人俘虜,多年後返回仍舊統治國家,這樣的先例並不是沒有。像春秋時的晉惠公,被俘虜到秦國多年;同樣是春秋時的越王勾踐,也在吳國做了多年俘虜。

但是,那是春秋時候,人們還相信“君命天授”,所以晉惠公與越王勾踐離國期間,國內由大臣人代為管理,並沒有出現新的國君。

趙構殺岳飛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自從陳勝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君權神授”這一套就不那麼流行了。就以大宋朝為例,開國皇帝就是憑武力奪了江山——不是打仗征伐,而是和平政變,武力只是威懾或者憑恃。

趙構殺岳飛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也就是說,宋朝統治者最大的心病、最大的擔心和恐懼,不在於外敵,而在於內患。手握重兵的大將,是最容易引起皇帝忌憚的。立國數百年來,一直採取重文抑武的政策,正是這種思想的反映。

趙構殺岳飛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靖康之變以後,康王趙構因為不在京都,而倖免於難。他的皇子身份是最好的旗幟,各地方部隊都主動投靠他、擁戴他。但他們的擁戴不是無條件的服從,而是以保衛江山、恢復故土為條件的。趙構要穩定局面,必須與這些大將合作,就不能公開地反對“還我河山”。

趙構殺岳飛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可是,只要局勢一穩定下來,趙構就會想辦法架空這些大將,從宗澤,到李綱,莫不如此。因為這些大將是他最大的忌憚,是宋朝幾百年的夢魘,揮之不去的永遠陰影。

岳飛也是夢魘和陰影之一。

趙構殺岳飛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在靖康之變後力挽狂瀾的宗澤,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臨終三呼“過河”而卒。

主持過東京保衛戰的李綱,在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他多次上疏陳訴抗金大計,均未被採納。於紹興十年病逝。

趙構殺岳飛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和宗澤、李綱這些人相比,岳飛更加年輕,有精力,在北伐中建立了崇高的個人聲望。更要命的,他有一支紀律嚴明、完全聽命於他的岳家軍。在這樣的條件下,即使罷免了岳飛的官職,他對趙構的威脅力仍然存在,甚至更強。

像岳飛這樣的人還很多。韓世忠也是其一。趙構也不能把大將全殺掉——要是那樣的話,金兵再次來侵,誰能替他抵擋?要威懾這些大將,讓他們乖乖聽命,就得殺一儆百。

趙構殺岳飛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聲望最高、立功最多、也最被金人忌憚的岳飛,恰好成為金人議和的條件之一:“必殺飛而可和”。這就給趙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藉口:為了國家“和平”,你就犧牲了吧!

說白了,趙構並不是不想“還我河山”。但他認為自己的皇位比河山統一更重要,重要得多。

趙構殺岳飛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所以,能夠統一祖國、卻有可能(僅僅是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皇位的人,就是趙構必欲殺之而後快的不共戴天之敵。

把個人的利益與國家利益對立起來的人,是可悲的。而為個人利益犧牲國家利益的人,是註定要受到歷史的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