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苦心經營的秦帝國為什麼會在他死後突然崩潰?

我們知道,秦始皇死後沒多久,他的帝國就崩潰了。

這是為什麼呢?最常見的解釋是,秦始皇統治太暴虐了,不得人心,天下人都反對,所以秦朝很快就滅亡了。

反秦戰爭中最響亮的口號,就是“伐無道,誅暴秦”,直到劉邦稱皇帝,他也認為自己的功德是“誅暴逆”。

秦始皇也好,秦帝國也好,都被貼上了一個大大的標籤,就是殘暴的“暴”。

其實到了漢武帝晚年的時候,民生凋敝的情況比秦始皇時期嚴重多了。

他搜刮民間資源的那些政策簡直是惡政,老百姓也有起來造反。

連司馬光都說,漢武帝的所作所為跟秦始皇其實是半斤八兩。

但是,漢帝國並沒有很快滅亡,也沒有人給漢武帝和漢帝國貼上“暴”的標籤。

那秦朝為什麼這麼快就滅亡了呢?

秦始皇苦心經營的秦帝國為什麼會在他死後突然崩潰?

01

“虛內實外”

著名歷史學家饒勝文老師認為,最直接的原因是

“虛內”,意思是說,秦始皇“去軍事化”的措施削弱了秦朝對內地的統治。

“實外”,是說秦朝的資源,特別是軍事力量,都壓在了帝國的邊緣和外圍。

秦始皇為了宣示帝國永久和平的願景,收繳了天下兵器,銷燬後鑄成了十二個巨大的金人,還下令拆毀郡縣的城牆,拆毀各地的關隘,秦朝在內地也沒有大兵團的駐軍。這都是“去軍事化”的措施,大大削弱了秦朝對內地的統治,從而造成了“虛內”。

秦始皇為了帝國的安全,發動了對匈奴和南越的戰爭。

進而,為了打造帝國的標準版圖,他還在南北邊疆地區實行了軍事殖民。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秦始皇把帝國的精銳部隊都駐紮在新邊疆。這就是“實外”。

“虛內”跟“實外”是

聯動

的。

因為,新打下的邊疆地區,要麼生產條件比較差,要麼在那個時代開發很有限,這些地方沒法依靠自身的條件來維持的。

所以秦始皇就得不斷地用內地的資源去支援。這就會進一步造成資源上的“虛內”。

秦始皇苦心經營的秦帝國為什麼會在他死後突然崩潰?

這種“虛內實外”就是一種不均衡的狀態。

但秦始皇顯然是認為,他能掌控得住這種局面。

可是,他沒想到自己會突然死亡,在皇位繼承的問題上又發生了巨大的變故,趙高扶了他本來沒有授權的胡亥登上王位,秦朝就失去了自我調整的機會。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一聲怒吼,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就風起雲湧地響應。

當第一波反秦浪潮在席捲東方地區的時候,都沒有打過像樣的仗。

秦在內地根本沒有大兵團的駐軍,連保護帝都咸陽,都要靠臨時釋放修酈山陵墓的囚徒,倉促組成軍隊。

帝國經營上的“虛內實外”,對秦朝滅亡造成了最大、最直接的影響。

秦始皇苦心經營的秦帝國為什麼會在他死後突然崩潰?

02

為“華夏”而征戰

對匈奴和南越的征戰,是秦始皇所幹的最折騰的事。

其實,不光是秦始皇,中國歷史上越是強盛的王朝、越是雄才大略的君王,越愛發動一些不划算的對外征戰,秦始皇的後面還有像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這一串名頭響噹噹的帝王。

中國古代大規模對外征戰,主要是針對北方。

從秦漢以來,華夏與夷狄最不穩定的分界線就是北方的長城一線,也就是現代地理學上所說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這條線劃分了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二者相互依存,無法阻斷。

雙方的摩擦肯定少不了。

其實,遊牧民族主要是想跟中原王朝進行貿易,但是,中原王朝寧肯把雙方之間的交換說成是“你來朝貢,我來賞賜”,而不承認貿易關係。

因為貿易意味著雙方平等,這最終會瓦解中原王朝的那套天下論述。

其實大家也都明白,那些組織戰鬥的皇帝也明白,即使中原王朝打贏了北方遊牧民族,你也沒法在草原上去種莊稼,也沒法用管理農民的那套辦法去管理遊牧民族。

明知道打贏了也不划算,那麼,驅使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對外征戰的動力是什麼呢?

答案是:中國觀念。

秦始皇苦心經營的秦帝國為什麼會在他死後突然崩潰?

事實上,從中華文明的誕生開始,這片土地上就一直存在華夏與夷狄、文明與野蠻的糾葛。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正是夷狄,成就了華夏,成就了中國。

其實,秦始皇對匈奴的征戰,還不是像漢武帝那樣,非得把匈奴單于打服了不可。

秦始皇出擊匈奴,只是推進到長城一線,他只是要釐清華夏與夷狄的分界線,確定華夏的版圖,也就是中國的基本版圖。

03

秦始皇的使命

秦始皇非得這麼幹嗎?當然也不是。

他也可以像他偉大的曾祖父昭襄王那樣,慢慢兼併,把六國裝進秦國。

那樣的話,就算秦始皇統一天下,那也只是一個擴大的秦王國。

但是,秦始皇顯然超越了他的曾祖父。他想要的,不是一個擴大的秦王國,而是一個全新的秦帝國、秦天下。

秦始皇苦心經營的秦帝國為什麼會在他死後突然崩潰?

為了這個全新的秦天下,秦始皇採取了很多具體的措施,這些措施都基於他所面對的具體問題和挑戰。

當秦始皇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帝國、做了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他就一直扛著雙重的使命:

秦始皇不光要提供秦王朝的合法性,還要提供帝國這種全新政體的合法性;不光要提供他本人統治的合法性,還要提供皇帝這種全新統治者的合法性;不光要把六國人變成秦朝人,更要把打打殺殺的戰國人變成和平相處的天下人。

像秦始皇乾的那些折騰事,不屬於必要的統治成本。

特別是大規模對外征戰,更是遠遠超出了必要的統治成本。

這些耗費巨大資源的事,其實都是想在短時間內,把秦始皇想象的那個萬世長存的理想帝國給落實。

秦始皇苦心經營的秦帝國為什麼會在他死後突然崩潰?

為了追求他想象的那個理想帝國,秦始皇付出的代價,超出了必要的統治成本,讓他實體的帝國處於“虛內實外”的極度不均衡狀態。

這種極度不均衡的狀態,只需要一點點的力量,就可以推倒。

換句話說,恰好是秦始皇對萬世長存的理想帝國的追求,把他的那個實體的秦帝國推向了毀滅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