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為啥軟棗“不是棗”?答案來了

導讀:俗語“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為啥軟棗“不是棗”?答案來了

隨著重陽節的到來,天氣逐漸轉涼,由於今年天氣極端不正常,北方多地已經早早地“一夜入冬”。內蒙地區已經開始了供暖,多地出現了降雪,這樣深秋的季節,出現的卻是冬天的景色,可見今年的天氣是極為反常的。隨著氣溫的降低,冷秋的氣息愈加的濃郁,樹葉開始變黃,深秋成熟的果實也到了採摘的季節,農村有句老話:“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俗語“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為啥軟棗“不是棗”?答案來了

柿子是一種種植歷史久遠的果樹。西遊記經過七絕山的時候,就有柿樹的描述,哪七絕山綿延數百里,長滿了密密麻麻的柿子樹,由於柿子古云有七絕,分別是:一益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枝葉肥大。所以這座綿延數百里的大山就被稱為了七絕山。柿子營養豐富口感極為的甘甜,熟透的柿子猶如蜜一般的甜,民間素來有:“一個柿子十副藥”的說法。

所以吃柿子對於身體是極為有益的,所以被譽為益壽。除了益壽之外,柿子樹自身也壽命極長,跟其他果樹相比,柿子樹不會因為生長久遠而出現結果衰退,也沒有其他果樹的大小年。柿子每年都會一如既往地碩果累累,在一些山區,至今仍然有生長數百年的柿子樹,每年都會結得滿滿當當。隆冬時節紅透了的柿子,看上去就像是一盞盞點燃的紅燈籠。柿子也算是成熟較晚的果子,每年霜降前後柿子才會成熟採摘。

俗語“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為啥軟棗“不是棗”?答案來了

俗語說霜降摘柿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霜降百草枯,萬物會隨著霜的來襲,失去了生機。但柿子在經過霜打之後,反而才會真正的成熟,澀味也變得少了許多,霜的洗禮讓柿子的甜味更足。霜降後的晝夜溫差開始加劇,這也讓柿子的糖分積累更多,吃起來更加的甘甜可口。在樹上經過霜降洗禮後自然脫澀的柿子,吃起來更加的好吃。而且霜降之後,降雨開始變少,天氣逐漸乾燥,這樣的天氣也更適合晾曬柿餅。

柿子雖好益處頗多,但也一些禁忌,尤其是容易引發結石,以及跟很多食材不能一起食用,這也導致這幾年柿子的地位也開始逐漸滑落,像筆者這裡的農村,很多農村柿子已經“氾濫成災”。庭院之中、道路兩旁很多結果滿滿當當的柿子,直到下雪之後,熟透了的柿子依然掛在枝頭無人採摘。柿子算起來已經是成熟較晚的水果,霜降之後採摘屬實算得上很晚,但有一種果子比柿子更晚,這種果子就是:“立冬打軟棗”。

俗語“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為啥軟棗“不是棗”?答案來了

軟棗雖然叫做棗,但真的不是棗,軟棗成熟之後顏色深紫發黑,形狀猶如棗子,所以也被稱為黑棗。吃起來軟糯甘甜,有一種甜得發膩的感覺。過去的軟棗果肉少果核大被人詬病,這些年經過改良之後,無核軟棗的出現,也讓人不用再為了吃一口軟棗吐一口果核而煩惱。軟棗春季開花結果,剛剛長出的果實是青色,雖然個頭不大,但看起來卻格外的像縮小版的柿子。夏季顏色開始變黃,秋季變為褐色,隨著氣溫的變低,立冬時節的軟棗,已經水分蒸發出現了嚴重的乾癟,顏色也更加的深暗。

軟棗採摘過早,是不能吃的,吃起來滿嘴的澀味,怎麼吃都像是在吃沒有脫澀的柿子,經過立冬之後,寒風過後的軟棗已經實現了乾癟,澀味也開始消散,吃起來甜度更高。軟棗的很多特性跟柿子都非常的相似,難道軟棗跟柿子有什麼關係?事實上還真的如此,軟棗雖然叫棗,但真的不是棗,跟鼠李科的棗樹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反而跟柿子是真真正正的一家人。

俗語“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為啥軟棗“不是棗”?答案來了

軟棗是一種柿科植物,跟柿子絕對是一家人。這也是為什麼軟棗不僅外表像縮小版的柿子,而且成熟時間跟柿子也極為相同。吃起來也有濃郁的柿餅味道,這也好似因為軟棗就是柿子的一種。軟棗的學名叫君遷子。是北方多地均有種植的果樹,在一些山區尤為的多見。軟棗在過去冬季水果匱乏的年代,可謂是火爆一時,也是很多地區的年貨必備,俗稱:“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就愛柿餅子軟棗”。

過年的時候小姑娘都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些絹花就成為了小姑娘的最愛,而年味最濃的莫過於是放鞭炮,炮仗是小男孩的最愛,過年的時候沒有什麼比炮仗最讓人高興的了,而那些老太太苦於沒有牙齒,所以特別喜愛一些軟糯香甜的好吃的,過年時候軟軟的柿餅子和軟棗。就成為了老太太的最愛。這也側面的說明了過年時候柿餅子和軟棗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這些年軟棗逐漸沒落,變成了非常小眾的產品,有的地區甚至開始砍樹,因為軟棗既賣不上價銷量也極差。

俗語“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為啥軟棗“不是棗”?答案來了

其實並非軟棗不是棗,像農村有種苦楝樹,結的果實一顆顆很像是棗子,被稱為楝棗,但跟棗子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還有中東地區特產的椰棗,看起來跟棗子非常的相似,但也是跟棗樹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