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之:《生不逢時的魏文通》

在隋唐這個力量為王的時代,羅藝父子憑藉著羅家槍名震天下,秦彝父子的秦家鐧也是堪稱天下無雙,魏家花刀法也與羅家槍、秦家鐧成為了隋唐三絕。少年成名的魏文通傳承了父親創下的花刀法,二十歲成為潼關大帥後便名揚天下,大戰美髯公王君可讓他威震瓦崗寨,生不逢時的他卻遇到了剋星羅成,一代名將最終還是倒在了羅成手中。

【名震天下的魏家刀法】

隋唐風雲之:《生不逢時的魏文通》

魏文通的父親魏成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魏成原來並不姓魏,他本名叫劉成,父母雙亡的他隨著叔叔沿路乞討時,在魏家村與叔叔走散了。魏成幸運地被魏家村一位老人收留下來了,聰慧懂事的魏成就拜這位老人為義父改姓魏了。這位老人是三國魏延的後人,魏延被斬殺後幾個兒子也被誅殺,收到訊息後魏延的妻子便帶著最小的兒子幾經轉折逃出了成都,最後才流落到這裡。黃忠在去世時由於沒有子嗣便將多年整理下來的黃家刀譜交給了魏延,最終魏延的兒子也憑著黃家刀譜與魏延的刀法心得,也創出了一套花刀絕技。

這套絕技共有三十六路刀法,每路有三式,共有一百零八招刀法。刀法以力量為特點,狠與穩的特點更具有實戰性,以以掃、劈、撥、削、撩、砍、斬、繞八大招式為主,魏成跟著老人學藝五年後在山前巧遇楊堅,從此那就開始追隨楊堅兄弟,在隋朝第一次武舉大會中,信心滿滿的魏成連勝七位戰將,眼看就要奪下武狀元了,十五歲的宇文成都下山與魏成大戰了四十多個回合,戰敗後的魏成雖然失去了武狀元卻也得到了楊林的重用,在徵北之戰中也是屢立戰功。後來他將這些刀法的精華集中在一起,創造了名震一時的 魏家三十六路花刀。

【年少成名的潼關大帥】

隋唐風雲之:《生不逢時的魏文通》

魏文通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長得蠶眉鳳目、 面如棗重的他與關羽長得有幾分相似,在眾人誇讚之下魏文通特意將鬍鬚整理了很多年,再加上他打造的那把青龍偃月刀,猛然一看與關羽還有七分相似,十八歲的他就被楊林一眼看中了,謹小慎微的他也為楊林立下不少軍功,到了二十歲的時候就成為了潼關最年輕的主帥,花刀將的魏文通的威名也漸漸傳開了。

當然魏文通的花刀也不是浪得虛名,在光環的背後他與弟弟魏文升也捱了父親不少痛打。出身貧寒而又勤奮的魏成多年來一直沒有間斷練刀法,對兩個兒子也是非常嚴格。弟弟是個滑頭的人物將心思花在了應付父親的上面,魏文升的刀法也真的成了花刀;而魏文通雖然也有些圓滑,但是在練刀上確實不含糊。當弟弟還在睡覺時他早已起床練刀了,晚上很晚都還在勤練,花園中的石磨盤也成了他每天抱舉的習慣,到了十五歲的時候魏文通除了力量遜色於父親外,刀法套路已經不在父親之下了 。

【魏文通與王君可】

魏文通其實對王君可的名聲也是略有所謂,畢竟王君可也是長相與關羽非常相似的人物,只不過身為潼關大帥的魏文通對這位草莽人物沒有太在意。但是王君可在反山東奪瓦崗時非常出色,不久楊林便把魏文通調往瓦崗寨前去征剿。陣前較量讓魏文通與王君可相遇了。兩軍將士及楊林、秦瓊、程咬金這些人物都為大為驚歎,陣前就是兩位活脫脫的關羽在一起了。而魏文通與王君可也互相打量了一陣,兩人都感到非常好奇。

隋唐風雲之:《生不逢時的魏文通》

果敢的王君可率先打破了僵局,使出八分力氣劈了過來,自信的魏文通也用了七成力氣抬刀一架,兩柄青龍偃月刀碰到一起的時候王君可感到略有些發麻。他將大刀由下往上斜劈過來時,魏文通的青龍刀往下一磕,也就在這個時候王君可順著手腕左右一削。魏文通左右手互換之時突然單手舉刀朝著王君可迎頭劈過來,當王君可大刀一架之時,魏文通一招橫掃千軍砍了過來,就這樣兩人在陣前鬥了五十多個回合沒有分出勝負,不過王君可感覺到了有些吃力。他想用拖刀計戰敗對手於是詐敗而走,刀法精通的魏文通也感覺到王君可有詐,藝高人膽大的他緊追在而來,王君可隨後一招拖刀絕計砍向了魏文通,隨著魏文通一閃刀法落空了,王君可的招法用完了他也感覺到不是對手便退回瓦崗寨了。

【生不逢時的魏文通】

魏文通如果生在羅通掃北和薛仁貴徵東之期,他的花刀絕技也許就很難遇到對手了。生在隋唐這個群英薈萃的時代,力量過人的魏文通相比李元霸、裴元慶這些人物顯得不堪一擊,刀法出眾的他又遇到了另一位剋星羅成,其實論武藝魏文通與羅成不會有太大的差距,畢竟魏成也曾與羅藝大戰過幾十個回合。可是羅成的快與狠毒就成了魏文通的軟肋。

在技巧上刀法要比槍法明顯遜色,作為兵器之王的大槍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靈巧多變,而羅成在陣前較量方面更是槍法一絕,二百四十斤的五鉤亮銀槍在力量上也比青龍偃月刀更有優勢。說到衝陷陣魏文通的刀法不在羅成之下,論陣前較量魏文通在速度、力量與技巧上劣勢還是比較明顯的。一向以關羽自居的魏文通在戰場上更是多了幾分自信,在速度與果斷上慢了很多,而羅成卻是沒有絲毫的謙讓,出招更狠的他幾個回合下就讓魏文通敗在了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