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的一場災難,讓一座城市變為“空城”,至今仍是“無人區”

35年前,在蘇聯統治下的烏克蘭境內,有一座叫普里皮亞季城。這座小城是一座新興的城鎮,生活著大約30萬人,人均年齡才24歲,是一座年輕的城市。

這座小鎮是一個和諧的小鎮,人們安居樂業,生活環境也十分優美。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完全毀滅了這座城市。那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切爾諾貝利事件。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驚雷一般的響聲劃破夜空,大地震動,柱狀的火焰向夜空噴湧,黑夜被照亮,天空變得色彩斑斕。在眾人的酣睡中,災難悄悄降臨。

位於烏克蘭-白俄羅斯森林地帶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爆炸了,50噸核燃料蒸發為氣態噴向大氣中,以每小時30000倫琴的輻射量擴散開來,而人體吸收400倫琴就足以致命。

35年前的一場災難,讓一座城市變為“空城”,至今仍是“無人區”

他們原本的意思是為了測試反應堆的自我供電系統,提高核電站的發電量,以節省能源。誰知道卻操作失誤釀成了大禍。其實那時候核物理科學家較少,不專業的操作者屢見不鮮。

當時核技術處於初期階段,事故發生後,並沒有引起科學家的足夠重視。起初科學家並沒有啟用應急隊伍,也沒有疏散人群。4月26日是一個週六,春日明媚,普里皮亞季人的生活一切如常,孩子們在廣場上玩耍。

但當天傍晚,空氣中的輻射量就已經達到正常值的60萬倍,按照輻射的擴散速度,只要4天,居住在這裡的居民吸收的輻射量就會致命。

35年前的一場災難,讓一座城市變為“空城”,至今仍是“無人區”

12小時以後,那些被核汙染的漁夫們面板已經變成黑色。隨後嘴裡、舌頭上和麵頰上出現小塊潰瘍,之後逐漸蔓延,粘液層層結痂,頭髮和面板不斷脫落,最終導致死亡。

據不完全統計,切爾諾貝利4號反應堆爆炸引起的直接死亡人數達到了8萬人。有學者分析稱,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這場災難總共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是近代歷史中代價最“昂貴”的災難事件。

35年前的一場災難,讓一座城市變為“空城”,至今仍是“無人區”

除了人,一切動植物都被拋下了。撤離的時候不允許帶寵物,所以等車子發動的時候,有很多狗追著客車,併發出了哀嚎般的叫喊。

18天后,相關人員才承認了災難的定性,表示“這次事件脫離了人類的掌控”。並開始投入大量人力控制災難的擴散。先是滅火,後用大量的沙土進行填埋。將輻射降到了最低。

時至今日,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被摧毀的35年後,事發地方圓近30千米範圍內幾乎沒有人類活動,成了人類的禁區。汙染的土地達到15。5萬平方公里,影響人數波及840萬人。

35年前的一場災難,讓一座城市變為“空城”,至今仍是“無人區”

談至此,忽然想起前段時間的日本核汙染排入大海的事件,這是一種極不負責的態度,是對全世界人民不負責任的做法。核汙染的衰變週期非常長,他的汙染也是長遠的。

據專家分析,切爾諾貝利核汙染所造成的環境汙染,需要20萬年的淨化,才能達到人類的居住標準。這是何其長遠的災難和災痛呢?

讀者們,關於“切爾諾貝利事件”,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