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露出了它的真實面目……

在各大秋拍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民間藏友們正在一次又一次上演著乘興而去敗興而歸的畫面。這不,昨天又看到一位藏友在抱怨,他把自己的藏品送到某一線拍賣行,結果連個管事的都沒見到,就被一位年輕人輕鬆打發了。

有人說現在贗品氾濫,很難找到精品,也有人說民間仍然還有很多精品的存在,只是得不到發揮的空間。

其實都有道理,屁股坐在不同的位置,看待問題的方式就完全不同,每一種論斷的背後,都牽扯著事關自身利益的博弈。

一:貨源危機是個偽命題

古玩收藏:露出了它的真實面目……

高階拍賣行大呼冤枉:“不是不想收拍民間藏品,而是大多送來的都是一眼假,說實話還得罪人,不理性的藏友太多,而真正的好東西又太少。”

有些古玩商也時常抱怨:“貨源危機早已來臨,逛遍整個市場,常常是十假無真,只能經營迴流藏品,或在拍賣行和文物商店淘貨,民間收貨風險太大,放棄了!”

然而這種說法在國外卻完全相反,不論美國、法國還是英國,很多拍賣行在對外宣傳中,

不約而同的表示:“中國文物的資源在短時間內根本不會枯竭,甚至可以說數量多到超乎大家的想象。”

就拿明清瓷器來說,國內的行情已經炒到天價,一件全品清三代官窯,最低都是幾百上千萬起價,明代永、宣、成御窯,那更是時常拍到上億。然而不少歐美藝術品經紀人卻表示:“別再送明清瓷過來了,數量太多賣幾十年都處理不完,只能挑選少數頂級珍品來經營。”

國內說貨源稀缺,國外卻說貨源“氾濫”,什麼原因造成的?

二:維護壟斷才是目的

古玩收藏:露出了它的真實面目……

圍繞中國文物所展開的國際商業運作,有著極為縝密的戰略性佈局,老外不愁貨源是有原因的,他們從上世紀80年代中國剛剛開放時,就開始用“高拋低吸”的伎倆大量吸收貨源。

據美國發行的《藝術品與財富》雜誌透露,近30多年來僅從香港一地流向海外的中國文物,就高達上千萬件!

把文物賣到海外的人,有盜墓者、有走私者還有少數文博單位的內賊監守自盜。老外廉價把這些文物買走,再經過經營炒作,掛上傳承有序、名家舊藏的名頭,就能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再賣給全球富豪,現在中國強大起來,中國富豪成了購買主力軍,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用我們的物,賺我們的錢”。

在現代這波文物流失的大背景下,有相當一部分流落到了民間,

但因為文物法的限制、鑑定水平的落後以及贗品氾濫的客觀原因,當下高階市場已經徹底放棄民藏,無視了那些仍然存在的民間珍品,其更深的原因在於:利益壟斷!

花大量精力在民間的贗品堆裡找尋真品,對於既得利益者來說,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意味著要把蛋糕分給民間藏家。炒迴流、炒傳承有序不香嗎?既能控制文物的絕對“存世量”,又能進行那些不可言說的資金操作。

三:民藏的“最後一公里”很難走

古玩收藏:露出了它的真實面目……

國家再三強調要讓“民間文物活起來”,也出臺了很多利好政策鼓勵民藏的發展,可是這“最後一公里”,卻始終步履蹣跚,不知何時才能打通。

一方面是因為古玩收藏已經徹底淪為“利益商品”,而不是文化興趣,在極致的誘惑下,盜墓、走私等文物犯罪屢禁不止,幾十年了不知道有多少文化瑰寶毀於人性的貪婪。而那些流落於民間的文物,承認吧,擔心變相鼓勵文物犯罪,不承認吧,看看如今的收藏市場變成了一番怎樣混亂的模樣!

另一方面,則是鑑定專家隊伍的短視與落伍。贗品氾濫是沒有爭議的事實,作為一名專家,如果僅僅是呆在辦公室裡研究歷史文化,沒人會有意見。可是有太多的專家受不了誘惑,堂而皇之地“出臺”鑑寶,賺著養老錢卻幹出如“金縷玉衣”、“劉巖騙寶”等惡劣的事蹟,

他們帶頭毀了專家的“權威”,導致整個收藏市場都沒有了信譽。

真收藏精品的玩家,戰戰兢兢不知何時才能出頭,假貨圈子、詐騙圈子、做局圈子卻甚囂塵上,變成了市場主流。

四:重建信譽才是民藏的出路

古玩收藏:露出了它的真實面目……

指望不了專家,指望不了拍賣行,也指望不了那些收錢不幹正事的各種協會,你能指望誰?那隻能是自己。

收藏市場之所以會變成如今這番模樣,一味地指責他人是沒有用的,廣大藏友急功近利的心態也是重要原因。

祖傳“寶貝”哪裡找買家?撿大漏一夜暴富?今天買明天就要賣?有幾個人是真的從文化沉澱上接觸收藏的?

大家都想賺快錢,結果快錢都讓騙子賺走了......

你騙我,我騙他,爭取不做最後一個“接盤俠”,玩著擊鼓傳花的遊戲,做著一夜暴富的美夢,凡事都講“老規矩”,卻把現代商業信譽拋到了腦後,這種觀念下藏品賣不掉才叫正常,能賣掉那真見鬼!

在沒有徹底開放“文物流通”之前,整天說自己有多少件“國寶”除了自我麻醉毫無用處,不如暫且放下那些執念。

大家共同努力先重新建立起來市場信譽,透過中低端的藏品,把市場開啟,徐徐圖之,到時候資本看到了潛力,有眼力有能力的何愁賺不到錢?

一開始就想著賺大錢,卻互相欺騙互相打壓,結果只能是一地雞毛。

你看看如今一枚銀元,竟然賣得比晚清官窯還要貴,再怎麼說評級公司不靠譜,人家就是建立起來了初步的市場信譽。眼光放長遠一點,藝術品是至高的精神追求,也有無與倫比的保值升值功能,但這個前提,是給予廣大玩家一個“放心”的環境。

五:縱使艱難,民藏依然前途無量

古玩收藏:露出了它的真實面目……

有些人,一面說著“古董都是破銅爛鐵,又不能吃又不能喝,根本不值錢都是騙人的”。一面又開啟手機,猥瑣地刷著各種低俗影片,給主播打賞就為了那句甜膩膩的“謝謝老闆”,因為他們的精神追求止步於此。

所謂藝術追求是一句空泛的話,但要詳細到看一場電影的感動、聽一首音樂勾起的回憶、欣賞一幅靈動畫作帶來的震撼、閱讀一本小說引起的無限暢想、玩一場遊戲的熱血澎湃等等,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精神上的追求。

只有令自己身心愉悅的、心態成長的乃至於豁然開朗的藝術,縱使一擲千金也要換來這份灑脫。

一件古董藝術品,它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積累,更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正是因為國家越來越強大,人們才不惜重金去收藏藝術品。民藏依然前途無量,從各種崛起的微拍、二手置換以及年輕人的追捧就可以看出來,

能不能把握住下一個風口,不再重複以前的混亂,其實,最後還是要看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