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冬天,老宅裡的枇杷樹開花了。

老宅

的天井裡,記憶中,北面和東面有一道曲尺形的院牆從西北折向東南。院牆頂上鑲著一圈磚砌的鏤空花邊,是父母親年輕時的得意之作。東南面的那段院牆上有道木門,門關著,看不見外面的院子。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我和祖母在天井裡的合影,背後就是院牆

那是在春天將要過去時候的一個下午, 三個小男孩揹著軍綠色的書包來到老宅子。穿過走廊,走進堂屋:小學放課早,小傢伙們約了一起做功課。一個鐘頭不到,抄抄寫寫,說著閒話間功課就做完了。“出去看看,透透氣”三人又從堂屋裡跑到洋灰地的天井裡溜達。“哎喲,枇杷!”長著國畫里老壽星一樣高爽額頭的一個小男孩從院牆上花窗的鏤空處發現了綠葉之間青色的小果實。“屋裡大人不在,還是到裡面看小書(連環畫)吧!”短頭髮,圓臉的小男孩趕緊岔開他的好奇。“開了門看看吧!”另一個尖下巴帶著紅領巾的小男孩附和著“壽星額”。顯然“看小書”滿足不了他們的興趣。於是,短頭髮的小男孩————也就是我,不大情願地打開了牆上的木門,三個人走進了東面的院子。陽光從西南面父母親房間的屋頂上照過來,泥地上灑滿了枇杷枝葉的影子。

院牆邊,一株健壯的枇杷樹,正在微風裡摩挲著墨綠色的大葉子,抬頭看去,曲曲折折的枝杈盡頭,一顆顆豆青色的果實正迎著我們的目光,彷彿笑嘻嘻地在和我們點頭。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我和物狗在枇杷樹下的一張合影。

主幹從地面到分成東西兩個主杈的位置大概就到我們胸口那麼高。“等到熟了,請你們來吃,現在只能看看”我對他們的好奇表示擔心。“我聽說青枇杷是藥,含著吃,治咳嗽的”“不是,不是,是熟枇杷還有枇杷葉子才好做藥”我還在解釋的時候。那兩個傢伙像小猴子一樣,配合默契,“壽星額”已經在“尖下巴”的幫助下踩上了分杈,兩手握著東,西主幹,探照燈似的轉著頭搜尋起來。幾顆帶著絨毛的青色果實落到泥地上,“尖下巴”俯首拾起,端詳起來,略顯狐疑地放到鼻子尖上嗅嗅:“能吃嗎?這麼硬”,“壽星額”背靠著樹杈,將果實在衣服上蹭蹭,小心地咬了一口。“不甜吧?我就說等熟了才能吃,下來吧!”我有點心疼地向他喊話。“呸,好酸!”“壽星額”一邊吐口水一邊繼續在枝頭找個頭大的,樹枝一次次靠近他,果實被拔掉後又迅速彈回,發出“嘩啦,嘩啦”枝葉摩擦的聲響,直到上衣的兩個小口袋裡塞得鼓鼓的才下了樹。

井水裡洗洗,經過小手摩擦之後,青果油光發亮,“你嚐嚐看?”“不,我怕酸”,看著他們沒把自己當外人,玩得高興,我的心還真有點酸。“壽星額”把果實掰開了,挖掉核,含在嘴裡,腫起了半個臉頰。皺著眉,含糊不清的說著“像青橄欖,治咳嗽,很管用的,不錯!”我不知道他哪裡得來的這些知識?有一年冬天,我親眼見他從畫著烏龜的牆角旮旯地上結了冰的尿水裡,掰下一塊:“這叫 shubing(蘇州話發音,和本地某電視主持人同音,也就是尿冰的意思)可以消炎”,嘖嘖稱讚之餘還不住把玩,大有忍不住要含一含的衝動…等他們走了,我回到樹下,地上躺著幾片被扯下來的葉子。蹲下,拿起一片聞聞,空氣中有股淡淡的枇杷膏的清香。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冬日裡的枇杷花。

院牆外的這株健壯的枇杷樹,它可能來自某一年農夫沿街叫賣枇杷的擔子,或者是哪家的親戚帶來,鄰居間相互分享的幾顆枇杷中的某一顆,被嚐鮮之後遺落下的某一顆種子。總之,它偶然地紮根在東面的院子裡,不是家人從哪裡特意移植來的白沙,青種之類蘇州枇杷的佳種。它比我大,我出生後,它已經默默地長了起來,並且開始有了樹的樣貌。等到我小學的時候,它已經分開東西兩個主幹,並且在主幹上又冒出了許多小枝,對著我俯視了。

每年的五月,枇杷樹上累累的果實就由上而下漸次轉熟,變黃。樹頂上見著陽光的果子往往都成了許多好眼力的鳥雀的零食。特別是白頭翁,一邊吃,一邊還清脆,婉轉地歌唱:到底哪個甜,我要嚐個遍。惡作劇似的,開了許多個水果罐頭,沒一個吃乾淨的。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白頭翁啄食後的狼狽樣。

天氣一天一天熱起來,陽光把金黃的顏色均勻地塗遍每一顆果實。於是,某一天,父親拿了剪刀,籃子,爬上樹去採摘,我站在樹下雙手舉過頭接住慢慢放下來的籃子“哈哈,好沉!” 樂此不疲地來回穿梭,跑過院牆把枇杷倒到竹匾裡,母親和祖母一起將帶枝的果子剪下來。趁著父親忙綠的空隙,我就在樹下剝開金黃的果皮,小口地品嚐還帶著陽光溫度的枇杷果的滋味。

這棵樹屬於“老種”也就是“紅沙”一類,是蘇州枇杷的古老品種,沒有經過改良。果肉是橙黃的,核也多,但自家的枇杷可以留得比較晚,所以味道很鮮甜。剛採下的時候,果子表面還帶著一層白色的絨毛,將果柄剪短,稍留一點,這樣就保持了果實的完整。放在竹籃裡,用水沖洗,來回搖晃,果子之間相互摩擦,不一會,絨毛掉落,一顆顆都像上了蠟一樣發亮,顏色也帶著幾分橙紅,更覺誘人。剝皮時,只需扣住殘留的果柄撕開一面,就很容易依次剝開了。枇杷的果柄比其他水果要粗壯一些,長度有兩個指節的樣子。小時候有一種叫做“枇杷梗”的油炸糕點,一根根小手指粗細,裹著糖霜,就是照著枇杷的果柄放大的樣子來做的。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枇杷梗,圖片摘自網路。

枇杷分大小年。如果今年結了很多果實,那麼第二年就會少結一些,好像在做自我的休養調節。冬天的時候,祖母就會提醒父親施肥:沿著樹冠的投影位置挖一圈環溝,從半埋在牆角的糞缸裡舀出早就備好的糞肥灌到坑裡,給枇杷樹“進補”。這樣第二年的果子就會更大,更甜。環溝裡的肥料要等到差不多滲透到地裡之後再回土復原。以利肥水被枇杷樹完全享用。有一年,不知道母親讓我晚上去園裡取啥東西,黑燈瞎火中我踏歌前行,忘了這陷馬坑的存在,天旋地轉,不慎失足,一個腳連鞋子帶褲管都飽嘗了肥水,捱了母親好一頓家法,父親在井臺忙著吊水,水桶“咣噹咣噹”響了好久。白天我來到枇杷樹下,樹葉沙沙作聲,好像在對我說:沒事沒事,等明年我結大果子出來。果然!第二年的果子又大又甜。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老宅與枇杷樹,攝自平江路。

我漸漸長高了,枇杷樹的分杈也粗壯起來,超過了我胳膊的粗細。試過幾次之後,我可以很輕鬆地拉著分杈爬上樹去。兩根主杈上那些小分杈曲折地散開,像一張網似的把我圍在當中。園子裡靠著老房的東牆下,儲物間的旁邊有一個父親搭著的雞窩。沒養雞的時候,裡面也鋪著稻柴編成的草墊。我突發奇想,把草墊放到了枇杷樹的丫杈中,找來塑膠片當帳篷頂,用繩子一點一點仔細地繫到枝幹上,人躺在草墊上就像水手躺在吊床上一樣,閉上眼睛能夠感覺到樹幹在風裡輕輕地擺動。於是做完作業之後,躺倒在樹窩裡,隨手翻看連環畫,蹺著二郎腿,感覺非常舒坦。我花了很長時間逐步改善:從儲物間找來草繩,像蜘蛛結網一樣繞好一個底盤,鋪上塑膠布,再放上草墊,頂棚上為了防水增加了塑膠片,頂棚和底盤之間也用塑膠袋,塑膠薄膜一片一片圍了起來,在入口的位置掛了兩片塑膠門簾,終於搭成了一個透光的小窩。為了驗證防水性,特意放了幾本連環畫在裡面,雨後的早晨,急急忙忙開了院門來檢視。鑽進樹窩裡看書時,還用上了靠墊改善舒適度,有些靠墊還帶著“錦江飯店”“上海國際飯店”的字樣,是母親從黎裡供銷社裡淘來的舊貨。樹窩於我好像現在的終南山修道者的茅棚,讓我感到很窩逸(蘇州話表示溫馨的意思)。母親戲稱我為:有巢氏。同學來玩時,我儘量不開園門,一般人我不告訴他!那年的冬天下了雪,我在樹窩裡感受到了凜冽的北風,塑膠頂棚嘩啦嘩啦的響,躺著的時候可以看到頂棚柔軟的蕩下來,像貓咪的肚皮。我翻看著【中國成語故事】,體會著古人“映雪讀書”的艱苦,又把從三清殿門口花了幾毛錢壓歲錢買來的二胡玩具放在窩裡,盤著腿嘰嘰嘎嘎拉上一會,覺得非常的清雅,只是有些寒冷 。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街邊的枇杷樹。

“有巢氏”的日子持續到春天就破滅了。有一天,我請一位平日一起切磋作文,詩歌的同學來家裡玩。因為趣味相投,所以有心請他入窩。這位同學是胡廂使巷馬家的後人,後來聽說成了律師。他個子很小,大家叫他“點點”以示袖珍。爬樹困難,幾次都只鑽進了頭,兩個腿還在樹杈下亂劃,“哎呀,哎呀”緊張地叫喊。我只好當墊背,努力將他推上去,慌亂之中,門簾被扯下一片。“算了算了”他屁股還沒坐穩就嚷著要下來。正當我要扶他下來時,院門一響,父親突然一臉嚴肅地走到樹旁,一把將他提了下來。我們兩個吶吶地退到院門邊,打算接受一頓批評。沒想到父親回屋就取來一把剪刀“早就跟你講,不要亂搞!”直接就從草繩底盤開始剪綵。“要不要跟伯伯道歉?”同學表現得很懂禮貌,“不用,由他去吧!”我回答得也很經典,沒在同學面前失了分。在我們兩個的見證之下,父親發作不得,只好執著地工作,把我零零碎碎堆積起來的巢穴一股腦兒清理個乾淨。草墊又放回雞窩裡去了。不久,雞窩關上了門,每天下午傳出“個個大,個個大”邀功的叫聲。那是小學四年級時候的故事。枇杷樹還是對我說“沒事,明年我再結大果子出來!”

在枇杷樹下,我和小夥伴們挖幾個淺淺的土窩,然後滾玻璃彈珠,我一直搞不清規則,屬於提供場地但不參與的看客。要用食指和拇指量距離,估摸 “進洞”的角度,還有順序講究,非常專業。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父親和我們家第一代“雷雷”。

在枇杷樹下,我和我們家第一代“雷雷”打鬧,玩耍。那是一隻灰白的京巴,父親從河對面的人家抱來,陪伴了我們一家度過了兩年的時光,偶爾開了門溜出去還會跨過相思橋,直奔老主人家裡。我在後面提心吊膽地跟著,生怕人家不讓它回來。在院牆前,父親還抱著“雷雷”合過影,我則是坐在小凳子上用香蕉引誘著和它拍過兩張照片,黑白的。街道里通知:城裡不準養狗。拖延再三,最終還是父親抱著,我跟在後面,送到了在動物園進行表演的某個馬戲團裡去了。我在門外等著,看到父親垂頭喪氣地從動物園裡出來:“交到師傅手裡了?”“嗯”我們默默地走回家來。“它都大了,恐怕也學不成什麼了…”祖母在家裡默默嘟囔。是啊!社會的變化就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而今寵物業成了經濟組成的一個產業分支的時候,我們家的“雷雷”已經到了第五代了,第五代的意思是不管品種,個體如何變化,名號只有一個,世襲罔替!枇杷樹附近的竹林裡,埋葬著我們家歷代的寵物,貓貓狗狗,還有一隻倉鼠,願小夥伴們安息!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我和“雷雷”在枇杷樹下。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老屋翻建。原先的室內樓梯取消,東面的院子裡,新建一座室外的水泥樓梯。枇杷樹的存在影響到了房屋的改建,匠人們覺得幹活礙事,提出建議:又不是啥金貴的樹,砍砍掉算了,以後易地再種一棵。當然,全家都不同意。最後,和枇杷樹默默打了招呼之後,截去了朝著西南面生長的最大分杈,樓梯外牆設定了內凹的壁龕,用來容納主幹。從此,我們家的枇杷樹就成了“獨臂大將軍”。

“獨臂大將軍”並沒有一蹶不振,它知道我們的心思,安心地紮根,生長,成為家園的綠色地標。它努力地調整生長方向,在東,北,南三個方向不斷地萌發著更多的小分杈,一點一點往上,往上,衝破建築的遮擋,向著陽關燦爛的天空升展。每年冬天或者過年的時候,它還是繼續享用年度加餐,只是施肥的環溝缺了一個面,再後來壓縮成一處深坑。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枇杷樹在書房頂上的樹枝。

進入初中後,因為離家不遠,我可以每天中午回家吃飯。透過室外樓梯上樓的時候,一眼就能看到這株枇杷樹。它比我長得快多了!樹冠漸漸超出了二樓的平臺欄杆,主幹,枝椏都壯實起來,一年四季保持著常綠。深秋初冬的時候,樹梢上生長出一串串的花梗,上面綴滿了點點的花苞。氣溫下降,真正開始冷下來的時候,一朵朵小白花卻開滿了枝頭,空氣裡彌散著濃烈的枇杷膏的香氣。天晴時,許多的小蜜蜂在花間熱熱鬧鬧地工作。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枇杷成熟時,母親抱著第五代雷雷,站在

吃過午飯,我就在二樓的小房間裡利用到校前的時間寫上半小時的作業,母親在旁邊織著毛衣。宜興產的宜鈞釉的圓臺上紅燈牌收音機裡播放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小說連播,感情充沛,抑揚頓挫的男聲在石棉瓦頂的小房間裡迴盪,我記得差不多聽完了整部的【巍巍崑崙】。朝南的矮牆上用著舊房子上拆下的一排老長窗,陽光透過長窗的玻璃曬進來,室內像暖房一樣溫暖。寫好作業時,背上有點微微滲汗的感覺。背起書包下樓梯,我繼續去上學,母親還留在小房間裡編織,枇杷樹在“嗡~嗡~”的蜜蜂振動翅膀的合唱聲裡望著我的背影。很多次枇杷樹作為背景出現在家人的照片裡,不知不覺之中度過的每一天裡,我都在上下樓的時候和枇杷樹擦身而過。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竹園佔據了最大的空間。

工作之後,院子的東北角的隙地上蓋起了一間書房。枇杷樹朝東,朝北的枝幹正好升展在書房的屋頂上。書房門開在枇杷樹主幹的東南面,西北面讓出一角,即使房屋形狀有些不規則,也沒有動過砍樹的念頭。此後枇杷樹就被室外樓梯和書房包圍了起來。夏天換下的咖啡色的枯葉會落在屋頂,一部分順著書房傾斜的屋頂滑到了鄰居家新搭的用來出租的矮棚子頂上。爬上屋頂打掃落葉成了我的一項家務活。果實成熟的時候,晚上,在書房裡看書的時候,時常可以聽到熟透的果實掉在屋頂上,一溜煙地劃過屋面掉到南面的竹林裡,“嗤啦”埋進地上乾枯的竹葉裡,或是滑過鄰居家的樹脂瓦頂, “咕嚕嚕…”發出越走越遠,越走越快的聲響。母親每年都會將新採得的枇杷給鄰居家送去一籃,順便打聲招呼:“一晃幾十年了,都有感情了,造房子時還特意讓出一隻角…”所以,“大樹底下好乘涼”這說法到了自己家裡就不單單是乘涼那麼簡單,悠閒:先得有空間的容量還得有人的肚量,城市裡更是如此。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五月也是新竹萌發的時節。

書房南面的竹林在院子裡佔據著最大一片空地,地裡藏著縱橫交錯的竹鞭,其他植物無法與它們競爭。老桂花樹很生氣,除了主幹留在南面鄰居家的南牆下,其他枝葉都頭也不回地探到東面鄰居家去了。好在,鄰居家也有一個大院子。要是樹能走路,恐怕老桂花早就棄暗投明去了。每年秋天,桂花基本在他們院子裡盛開,我們這裡只能時斷時續透過竹林搖曳的縫隙之間飄進來些如絲如縷的芬芳,一片牆裡種花牆外香的和諧景象。枇杷樹朝南沒法拓展,只能繼續向上,越過室外樓梯從高處折回原先斷臂應該生長的位置。室外樓梯前些年增加了臺階式的頂,可以一直走到三層的陽臺去。枇杷樹的枝葉橫亙在臺階上,現在,要從它的枝葉下低頭鑽過,才能上到陽臺。站到三樓的陽臺上,我才有機會對它作區域性的俯瞰,不過新葉不斷地冒出來,鬱鬱蔥蔥的樹冠已經長到我脖子的高度,估計用不了多久我又要對它仰視了。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小巷裡的枇杷樹。

沒有空間可供開挖施肥的土坑,母親為了控制它不必要的養分支出,每年,在花謝之後,果實如黃豆大小的時候,就會仔細地對它進行“梳果”。手指輕輕揉搓一下花梗,淘汰掉一大半沒有實力的小果實。站在書房屋頂上,攀著樹枝,在手之所及的範圍內仔細地一處一處地處理。梳果之後,每年結的果實雖然少一些,但是個頭挺大,只是甜度似乎比施肥那會稍遜一些。母親上了年紀,今年,將輪到我來接手這項家庭傳統作業的時候了。家裡有枇杷樹的朋友也可以試試梳果,掛果太多反而外形,風味都難保證。當然,喜歡留著賞景的話就不用操持了。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枇杷和竹林在比高低。

書房裡獨坐的時候,粗大的獨臂有時在風裡會“咚咚”敲打著牆壁,彷彿在和我說話:擔心我會不會嫌它麻煩,又要給它截肢。我走出書房門的時候,時常會拍拍它的獨臂:老夥計,不用擔心!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黃澄澄的枇杷。

古城區裡,如果你稍加留意,可以發現枇杷樹真是很多。不說拙政園裡有枇杷園,藝圃裡那株撐著支架的老枇杷樹。巷子裡,小河邊,透過半開的老門,越過破敗斑駁的院牆你都能發現它們的身影。蘇州人大都很喜歡枇杷樹,洞庭東,西山是非常有名的枇杷產地。而在老城裡的枇杷樹,大多和我們家的一樣,不一定是有名的品種,有意無意間長起來了之後就一直留著,任由它漸漸長高,長大,並不在乎果實的好吃與否。初夏時節,滿樹的黃金果綴在綠葉間的那幅景象由衷地讓人心生歡喜。枇杷樹下,小孩子大都曾經在大人的懷抱裡第一次品嚐那酸甜的味道,然後,拍著小手看著父親,母親或者愛著他的人在樹上採摘果實……枇杷樹讓人感受到家的氣息:它安安靜靜,綠葉婆娑,在最冷的時節開花,將寒意醞釀成甘甜,在百花爭豔之後帶著富足的金色,呈現在你的眼前。它不參與芳菲的爭寵,卻能讓你在某一時刻突然意識到它帶著暖意的存在,惹動你的情感。【項脊軒志】的結尾: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平平淡淡之中蘊含的那份深入骨髓的思念藉著枇杷樹的意象數百年來一直打動著後來的讀者。枇杷樹帶著田園的氣息,沒有梅花的孤傲,浸淫著人間的煙火,給人以可親可近的感覺。舊時,深宅大院裡的枇杷樹,婉轉地寄託著主人淡泊名利,歸隱家園的意趣。

枇杷樹——蘇州老宅裡的鄉愁

豐收的時節。

蘇州的市樹應該是香樟吧?肅穆,穩重自有一份莊嚴之氣,確實很符合古城的歷史感,帶著官方的色彩。而身居尋常巷陌,聽著家長裡短長大的枇杷樹則是親民的,友好的陪伴者,如果選擇蘇州的“民間之樹”,“百姓之樹”的話,枇杷樹就是我毫不猶豫的選擇,它是————鄉愁之樹。

蝠荷堂寫於姑蘇城東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