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孫臏被同門龐涓陷害,是被削去了膝蓋還是砍斷了雙腳?

戰國時孫臏被同門龐涓陷害,是被削去了膝蓋還是砍斷了雙腳?

孫臏畫像

戰國時孫臏被同門龐涓陷害,是被削去了膝蓋還是砍斷了雙腳?

馬陵道龐涓被圍

戰國時孫臏被同門龐涓陷害,是被削去了膝蓋還是砍斷了雙腳?

孫臏、龐涓的老師—鬼谷子

孫臏(原名孫伯靈後改名為孫臏)(約前380~前320),中國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同為鬼谷子的弟子,龐涓後來出仕魏國為魏惠王將軍後,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怕孫臏出山後影響超過自己,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孫臏到魏國後,龐涓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挖去了孫臏的膝蓋並在他臉上刺字,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齊國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於是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齊國,被齊威王任為軍師。

齊威王十三年(前344),龐涓率魏軍進攻趙國,圍困趙國國都。趙國向齊國救援,孫臏圍魏救趙,避實擊虛,大敗魏軍於桂陵(今河南長垣附近)。齊威王十五年(前342),魏軍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孫臏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先率軍攻入魏國境內,後又虛設減灶法,迷惑龐涓,誘敵深入,大敗魏軍於馬陵(今山東莘縣),龐涓自戮而死。從此孫臏名滿天下。

戰國時孫臏被同門龐涓陷害,是被削去了膝蓋還是砍斷了雙腳?

戰國時的武器

不久,孫臏辭職隱居甲山(今莒縣境內),著書立說。著作有《孫臏兵法》。主張“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提倡“賞不逾日,罰不過面(轉臉)”。認為採取“營而離之(迷惑敵人,使之兵力分散),並卒(集中兵力)而擊之”等方法,寡可以敵眾,弱可以勝強。他的思想影響對中國的歷代兵家有很深的影響。

臏刑是夏商五刑之一,又稱作刖刑,是指挖掉犯人的膝蓋骨或斷足的刑罰。使犯人再也不能直立行走,不能站立就等於成了一名“廢人”,顯然龐涓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人們看到孫臏的名字,就會想到他是個沒有膝蓋骨的人。

孫臏真的被削去膝蓋骨了嗎?畢竟在相對原始的戰國時期,臏刑是很常見的刑罰。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說:“孫子臏腳,而論兵法。”

在《報任安書》中說:“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戰國時孫臏被同門龐涓陷害,是被削去了膝蓋還是砍斷了雙腳?

《孫臏兵法》竹簡

這兩處“臏腳”之後,在《報任安書》中有更詳實的比喻:“……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此處明確地說出了孫臏是被切斷了雙腳。

《史記·孫子列傳》中寫道:“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更是言而有物—砍去他的雙腳並施以墨刑。

作為當時最有天賦和才華的兵家,臏刑或許是激發他施展才華的契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