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例說:“暴”字還有另外一個讀音

小乖乖:

你好!

上次你從學校打回電話,向我訴說了你在人際交往中的苦惱,抱怨你們班上的大部分老師和大部分學生對你不夠友善,還說你媽媽也喜歡向你挑戰。當時因為急著出差,所以我既沒有給你以必要的安慰,也沒有為你分析人際關係緊張的原因。

現在,我出差已經回來,正在家中休息。乘此機會,我想和你談談人際交往中的一個原則。

還是先從故事開始吧——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在鄂西北的一個村子上小學。由於入學前我就學認了不少漢字,所以在同班同學中,就自然顯得“有文化”一些。因為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我的虛榮心便極度膨脹起來,漸漸地就開始在同學中以“老師”自居起來。

思維例說:“暴”字還有另外一個讀音

是花瓶還是兩個人的頭像?

一次課後,一位平時在班上沒啥“社會地位”、綽號叫二愣的同學,竟然在乒乓球案邊跟我叫起了板——當一名同學問我“暴”字讀什麼時,我毫不猶豫地回答說讀“bao”,而二愣卻說不讀“bao”,應讀“pu”。

由於當時兩人手頭都沒有字典,所以我們一時之間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激烈地爭論了起來。可能是出於對我平時以“老師”自居不滿的原因,班上的絕大部分同學居然都站在了他的一邊。

在此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挫傷。正當我準備拉著二楞進教室查字典的時候,我們班的語文教師兼任學校教務主任的沈老師來到了我們的面前。

問清了原由後,沈老師沒有立刻指出我倆誰對誰錯,而是先讓我和二楞分別站在乒乓球案的兩邊,然後從地上拾起兩截斷繩,在乒乓球案上拼擺成一個數字,問我們:“這個數字是幾?”

我搶先朗聲回答道:“6!”

沒想到二楞也高聲回答道:“9!”回答的聲音居然顯得比我還自信。

思維例說:“暴”字還有另外一個讀音

是6還是9?

由於我們當時年紀還小,彼此對方位的概念都不甚明瞭,所以雙方都不懂得換位思考,因而就爭論得特別激烈。

沈老師打斷我們的爭論,快速地將球案上的數字進行了 180 度的方向調整,然後問我們:“這個數字是幾?”

“9。”我囁嚅道。

“6。”二楞低聲說。

“你們先回教室吧。”沈老師笑著說道,“下一節上語文課時,我會告訴你們,你倆爭論的字到底該讀什麼的。”

……

這次的爭論和沈老師隨後的講解,讓我和二楞不僅明白了“暴”字不止一個讀音的事實,而且還明白了一個人際交往方面的道理:在與他人相處中,你的想法和做法從某一角度看很可能是對的,但如果換一個角度,或者用對方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就有可能得出新的結論——一個人如果具備了這樣的交際思想,就可避免許多無謂的爭論和糾紛。

思維例說:“暴”字還有另外一個讀音

視角與效果

聰明的乖乖,寫到這裡,我想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一名學生,如果經常與班上的大部分任課老師和學生甚至包括自己的家長髮生摹擦,那就應該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隻站在了“乒乓球案”的一邊,所以才認定斷繩所拼的圖案是“6”不是“9”,認為“暴”字讀“bao”不讀“pu”?如果是,就請換一下位置吧!

最後,祝你儘快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並在這種和諧的關係中不斷取得學習上的進步!

你的不太老的老爸

2008年 5月 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