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既生瑜,何生亮”,精華在後半句,為何卻無人願意提起?

“既生瑜,何生亮”出自《三國演義》,這也是一句演義小說中虛構的話。

小說裡面的歷史人物周瑜,在臨死之前,回顧自己生前的種種,不由得感慨萬千,並且說出了“既生瑜,何生亮”。意思就是“世界上既然已經有了我周瑜,為什麼還要有一個諸葛亮啊?”。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寫的一部經典小說。小說作品不乏會摻雜一些個人情感,所以羅貫中為了抬高諸葛亮,將周瑜寫成了心胸狹隘之輩。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周瑜是一個陰險狡詐、心胸狹隘、爭強好勝、嫉妒心極強的人。

古人講“既生瑜,何生亮”,精華在後半句,為何卻無人願意提起?

周瑜一直將諸葛亮想成自己的敵人,開始的時候千方百計拉攏諸葛亮,希望他能夠為東吳效力。

但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諸葛亮,始終沒有被周瑜的小恩小惠所收買。周瑜則認為諸葛亮不能為東吳所用,一定要將其殺掉以除後患。

一計不成又生二計,周瑜假意將孫權的妹妹許配給劉備,希望以此能夠控制住劉備。有劉備在手諸葛亮只能聽從東吳的差遣。

然而諸葛亮將計就計,不但救出了劉備,還救出了孫權的妹妹,此時周瑜

“賠了夫人又折兵”

,懊惱萬分。

古人講“既生瑜,何生亮”,精華在後半句,為何卻無人願意提起?

一、“既生瑜,何生亮”

這句話是周瑜臨死之前的感慨,覺得上天對自己不公平。意思是:既然世上已經有了我周瑜,這樣文韜武略都極其優秀的人物,為什麼又有了諸葛亮這樣聰明的人,在各方面都比我更勝一籌。始終感覺心中不甘,但是又無能為力。

其實小說存在一定的主觀性,《三國演義》就誇大了諸葛亮的優點,也在一定程度上貶低了周瑜。

其實周瑜是非常有能力有才華的人,由於顯赫的家世和高貴的出身,周瑜從小就接受比別人更好的教育。

古人講“既生瑜,何生亮”,精華在後半句,為何卻無人願意提起?

周瑜很有肚量和魄力,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是一個文武雙全的有志青年,周瑜滿腹經綸、英俊瀟灑。

所謂“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說的就是這位東吳的青年才俊。

三國時期曹操率領百萬大軍攻打東吳,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率領東吳水軍前去迎戰。由於曹操的部隊不習水戰,所以將戰船首尾相連,這樣可以避免大多數士兵暈船,從而能夠伺機攻佔東吳,希望能夠獲得全面勝利。

周瑜採用火攻的計策,將曹操軍隊的船和陣營燒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

赤壁之戰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就是李白對周瑜的認可

。然而周瑜卻空有一腔報國之志,還沒有來得及實現自己的願望就英年早逝。

古人講“既生瑜,何生亮”,精華在後半句,為何卻無人願意提起?

周瑜在臨死之前,仍想著東吳的未來發展,說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遺憾,有諸葛亮這樣的勁敵,真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

其實這句話並不全面,“既生瑜,何生亮”的下半句才是重點,那就是“君未歸,孤何安?”

二、君未歸,孤何安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心胸狹窄,也沒有一個將領該有的度量,甚至被諸葛亮氣死。而實際上週瑜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與其說嫉妒諸葛亮比自己強,其實敬仰之情更多一些。

“既生瑜,何生亮”的後半句,“君未歸,孤何安?”就說明了這一點。

古人講“既生瑜,何生亮”,精華在後半句,為何卻無人願意提起?

“君未歸,孤何安?”的意思就是,諸葛亮還沒有為東吳效力,所以自己即使要死了,心也不安。

周瑜的一生為東吳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在他臨死之前,希望能夠為東吳廣招人才,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效忠東吳再好不過了。但是直到周瑜要死了,諸葛亮還沒有來得自己的陣營。

“既生瑜,何生亮”,是周瑜感慨自己生命短暫。還沒有來得及和諸葛亮一決雌雄,還沒有成就一番霸業,周瑜就要英年早逝。

“既生瑜,何生亮”既是周瑜對東吳的擔憂,也是一種技不如人的感嘆。

古人講“既生瑜,何生亮”,精華在後半句,為何卻無人願意提起?

結 語

《三國演義》是一部經典名著,既寫出了三國時期不同勢力的鬥爭場面,也描述了很多歷史的英雄人物。其中比較精彩的一段,就是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的鬥智鬥勇。

諸葛亮大氣、睿智、運籌帷幄,因此周瑜才幾次三番想留住諸葛亮,希望他能夠為東吳效力。所以才感嘆“既生瑜,何生亮;君未歸,孤何安”,實際上週瑜一心為東吳著想,並且是很有肚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