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23課《愚公移山》語文書課後練習答案(教參)

八上第23課《愚公移山》語文書課後練習答案(教參)

一、參考答條:本文對愚公移山這一行為本身著墨極少,大部分內容都是各種人對愚公移山表現出的態度以及愚公的迴應。這樣更有助於突出愚公移山這一事件的寓意以及愚公的形象。

人物1:大部分家人

相關語句:雜然相許。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態度分析:支援移山的舉動,並主動獻計獻策,解決移山中存在的問題。

人物2 :愚公妻子

相關語句: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態度分析:對移山存有疑慮,一是擔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擔心無處放置土石。

人物3: 鄰人之孀妻弱子

相關語句: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態度分析:不顧力量弱小,支援移山的舉動。

人物4: 智叟

相關語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 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態度分析:輕視、喇識愚公,認為移山是愚的行為,根本不可能成功

人物5: 操蛇之神

相關語句: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態度分析:對愚公的決心和勇氣感到畏懼

人物6: 天帝

相關語句: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厝朔東,一厝雍南。

態度分析:被愚公移山的行動及其精神感動

二、參考答案:寓意(主旨):本文透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鬥。(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恆心,不怕困難。)

※神話結尾:神話不同於迷信,用神話結尾,反映了古代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人們幻想借助神力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更加突出了愚公精神的驚天地、泣鬼神,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這樣寫,寄理想的實現於神話,讓人們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

三、參考答案:

1。譯文:你也太不聰明瞭!就憑你老邁的年紀、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點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

◎智叟的心理是:愚公大概是老糊塗了,竟然想憑著這把年紀和這點力氣把山移走,這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辦到的。聰明如我,怎麼可能去做這樣的蠢事?

2。譯文: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

◎愚公的心理是:我雖然年邁,但我還有眾多的子孫,他們還會有他們的子孫,這樣一代一代堅持挖下去,總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稱一個”智“字。

四、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1。年且(將要)九十 且(況且)焉置土石

2。河曲智叟笑而止(制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僅,只)露尻尾

3。何苦(擔心 )而不平 必先苦(使……痛苦 )其心志

4。帝感其誠( 誠心) 公孫行、張儀豈不誠(真正,確實)大丈夫哉

沒計意:引導學生了解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能夠根據語境辦別一個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五、答案提示:以課文相關內容為基礎,發揮想象,不要簡單翻譯。寫”移山“的場面,可以將對動作、表情、語言、氛圍等的描寫結合起來。寫二人辯論,要根據文中原有的對話,展開想象,並適當描寫人物的動作、表情。

六、參考答案:

1.歧路亡羊:

意思是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

比喻事物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出自《列子·說符》。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有的人在學習、工作或社會生活中迷失了正確方向。

2. 詹何釣魚:

詹何用單股的蠶絲做釣魚的絲繩,用彎芒刺做鉤,用細竹竿做釣竿,用剖開的米粒做為釣餌,在有百仞深的深淵中、湍急的河流裡釣到(一條)可以裝滿一輛車的魚,釣絲還不斷,釣鉤沒有被扯直,釣竿沒有被拉彎。

做事時,有時能以柔克剛,以弱制強。做任何事都要講究方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造父學御:

造父的老師叫泰豆氏。造父剛開始跟他學駕車,對他行禮很謙恭,而泰豆告訴他說:”古詩說過:‘做弓的好工匠,必須先學編簸箕;擅長冶煉的工人,必須先學集腋成裘。’你先看我快步走路。能走得像我那樣熟練,之後才可以手握六根馬韁繩,駕馭六匹馬拉車。“

寓意:作者在這裡強調了苦練基本功的極端重要性。要學會一門高超的技術,必須掌握過硬的基本功,然後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學習駕車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應當這樣。

4. 鮑氏之子:

透過鮑氏之子反駁齊田氏的一番話,批判了那種認為萬物由上天製造出來的唯心主義,

讚揚了鮑氏之子的唯物論思想。

5. 九方皋相馬

:寓指在

對待人、事、物的時候,要抓住本質特徵,不能為表面現象所迷惑,要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出自《列子·說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