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成都與李元霸巔峰戰,沒等動手,楊林和羅藝立刻看出勝負已分

歷史演義燦星河,老樂斗膽鼓唇舌。看到“宇文成都與李元霸巔峰戰,沒等動手,楊林和羅藝立刻看出勝負已分”這樣一個標題,不知道有多少隋唐迷,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因為對於喜歡隋唐系列小說的人來說,李元霸和宇文成都在書中的勇武地位是毫無爭議的,沒有李元霸,宇文成都是天下第一,西府趙王一登場,天寶無敵將瞬間變弱者。

宇文成都與李元霸巔峰戰,沒等動手,楊林和羅藝立刻看出勝負已分

但這些結果,只是屬於我們聽書看書的人知道的內容,對於書中角色來講,兩人沒動手之前,宇文成都的名氣和實力還是絕對佔優的,李元霸又在形象方面吃著虧,應該沒有多少人會相信宇文成都打不過李元霸,就算失敗,也不至於那麼脆吧?怎麼能說靠山王楊林和北平王羅藝,已經判斷出誰勝誰負呢?就算他倆身經百戰,也都是老一代名將中的翹楚,難道就可以那麼“神奇”嗎?

宇文成都與李元霸巔峰戰,沒等動手,楊林和羅藝立刻看出勝負已分

對於這個事兒,在連派《大隋唐》中,給出了清晰的解釋,因為宇文成都的鳳

翅鎦金鏜

在正常的邏輯下,是屬於天下無敵的,再加上宇文成都天賦異稟,力大無窮,高手配頂級裝備,想遇著個敵手當然不容易。然而,這個所謂的“正常邏輯”,指的是宇文成都的對手都用正常的兵器和招數,可總有特殊的不合理的兵器。如果抬槓說一句的話,宇文成都再厲害,如果他遇上孫悟空那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也根本扛不住嗎?

宇文成都與李元霸巔峰戰,沒等動手,楊林和羅藝立刻看出勝負已分

當然,這只是一種比喻,這種極度誇張的兵器,只是神話小說的內容,不可能屬於隋唐這種歷史演義小說的範疇。但原理上是一樣的,因為鳳翅鎦金鏜只怕一種兵器,那就是擂鼓甕金錘。因為擂鼓甕金錘跟小說中其他人用的錘還不一樣,大多數人使用的雙錘,都是圓形或八稜的,但擂鼓甕金錘更像是現代工具中的錘形。本身造型就偏橢圓或橄欖形,而錘頭兩端還有兩個支架,正好可以壓制住鎏金鏜兩端的鳳翅,所以從兵器招法上,擂鼓甕金錘完克

鳳翅鎦金

鏜。

宇文成都與李元霸巔峰戰,沒等動手,楊林和羅藝立刻看出勝負已分

而這種錘子本身不好練,如果不是身體靈活,又力大無窮的話,根本發揮不出來錘子的威力。但問題是,身體靈活和力大無窮,在傳統武將圈子裡,本來就是看似矛盾的兩大特點,所以,擂鼓甕金錘幾乎就成為了理論上的神兵利刃,普通人根本練不了。按照《大隋唐》的說法,在李元霸之前,只有東漢名將馬援能使用此錘,在這兩大名將中間的幾百年中,沒人可以使用這樣的武器。但問題是,李元霸本來就是個“開掛”的奇人,其貌不揚,其力巨大,反正為了突出他,什麼不合理的事兒,在李元霸身上都合理。

宇文成都與李元霸巔峰戰,沒等動手,楊林和羅藝立刻看出勝負已分

因此,當李元霸上校場迎戰宇文成都的時候,由於此前沒人知道他的招數和兵器,所以相信宇文成都會勝的人還是佔大多數的,可是,等到看到李元霸手中那對擂鼓甕金錘以後,經驗豐富的楊林和羅藝,立刻就知道,宇文成都完了。因為楊林身經百戰,聽說過擂鼓甕金錘的威力,而羅藝則是熟讀兵書,早已知道這對錘子幾百年來沒人用過,所以,只有他們倆知道,宇文成都面對如此強悍的對手,如此天敵般的武器時,根本贏不了——結果當然不需要多說了,大家都很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