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害孫臏僅僅是因為嫉賢妒能嗎,他倆反目的背後另有原因

提起孫臏和龐涓人們立刻會想到戰國時代的那段爭霸歷史,魏國名將龐涓和齊國名將孫臏本來師出同門,最後卻反目成仇,先是龐涓陷害孫臏,後來孫臏反殺龐涓。

這段同門師兄弟相愛相殺的故事早已流傳千古,被改編成眾多的影視和文學作品,但是後世諸多評論大多從龐涓的嫉賢妒能上找原因。

龐涓身為一代名將,僅僅因為妒忌孫臏就要陷害他嗎?孫臏和龐涓的恩仇之後其實隱藏著更深層的原因。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件事。

龐涓害孫臏僅僅是因為嫉賢妒能嗎,他倆反目的背後另有原因

龐涓和孫臏傳說都是世外高人鬼谷子的門下,兩個人同時學習兵法。

龐涓出山,率先成為魏國上將軍,獲得魏惠王的信任。

龐涓出於為國舉賢的目的向魏惠王舉薦了孫臏,孫臏最初也相信自己的同窗,加入了魏國。

但是好景不長,孫臏才華橫溢熟讀兵法,很快獲得了魏惠王的器重,逐漸有壓倒龐涓的趨勢,這一招使得龐涓心中惴惴不安。

後來的事情我們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龐涓陷害孫臏是齊國間諜,魏王便將孫臏施以臏刑和黥刑,就是挖去兩個膝蓋並在臉上刺字,孫臏成為了殘廢。

孫臏受盡凌辱,後來裝瘋賣傻才逃過了龐涓的監視,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逃出魏國前往齊國。

龐涓害孫臏僅僅是因為嫉賢妒能嗎,他倆反目的背後另有原因

孫臏到了齊國以後,受到了齊威王的寵幸,命其訓練齊軍,準備與魏國爭霸。

結果孫臏用圍魏救趙等計策擊敗龐涓,在最後的馬陵道之戰中,龐涓兵敗身死,。

孫臏龐涓的故事流傳千古,直到今天人們始終在譴責龐涓,說他陷害孫臏並導致魏國戰敗。

這其中龐涓所作所為固然稱不上多麼善良,但是要說龐涓僅僅因為一己私慾便能將孫臏壓下去卻也未必全是事實。

其實,真正將孫臏打壓下去的不是龐涓,而是魏惠王,這就牽扯到當時的“國際局勢”了。

自從三家分晉後,戰國中後期逐漸形成了七國爭霸的局面,魏國經過改革而強盛,橫行中原,大有併吞天下的趨勢,魏惠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展開了對齊國霸主地位的挑戰。

齊國是位於山東的大國,自從齊桓公稱霸以來齊國就一直是諸侯的領頭羊之一,換言之,在秦國崛起之前,諸侯爭霸的焦點是在齊國魏國之間。

龐涓是魏國人,他效力母國,所以魏惠王對他完全信任。

而孫臏恰恰是齊國人,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對於魏惠王來說孫臏其實是敵國人。

龐涓害孫臏僅僅是因為嫉賢妒能嗎,他倆反目的背後另有原因

過去齊國人吳起曾為魯國效力,率領魯軍與齊軍作戰,他為了向魯君表明自己忠於魯國不會偏向齊國的決心而殺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吳起殺妻求將”,可見在當時列國君主心中,用敵國人是有巨大風險的,孫臏就是吃了這個虧。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想讓蘇聯相信一個德國人並讓他做軍隊的高階統帥,這無疑是不太可能的。

雖然春秋戰國時代的國家民族意識和現在是兩回事,但孫臏齊國人的身份確實成了他與魏王之間最深的鴻溝。

我們現在說是龐涓汙衊孫臏是齊國間諜,其實這種想法又何嘗不是魏惠王自己的想法呢?

諷刺的是,後來孫臏恰恰就是被齊國人救走,並幫助齊國人擊敗了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