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哈嘍大家好,我是網際網路迷惑行為收集大師關關。

網際網路世界總是喜歡用病症區分人群,社交恐懼症、社交牛逼症、躺平綜合症、內卷焦慮症……

沒點大病你都不好意思在網上跟人家聊天。

但我最近發現了一個新型社會病。

在豆瓣有十四萬年輕人稱急需復健自救;還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直奔千萬。

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患者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把絕絕子、無語子、涼涼、YYDS一類的網路流行語,掛在嘴邊。

不管啥時候都習慣使用“梗”去交流,心中所想難以付諸文字,語言越來越貧乏。

言不由衷,詞不達意。

這就是——

「文

字失語症」

在我點進這個十四萬人集體復建的小組之前,並沒有想到,自己竟然病得這麼嚴重。

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你患上“文字失語症”了嗎?

人們對失語的焦慮,從小學生用YYDS寫作文開始。

咱們小時候,作文的套路金句是:胸前的紅領巾更鮮豔了!

現在可不一樣。

評價魯迅先生,小學生寫道:魯迅先生,YYDS!

寫自己最喜歡的老師:我最喜歡數學老師(沒有說其他老師不好的意思)!

寫一件週末最開心的事情:週末去吃了烤鴨,AWSL!

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不僅是小學生,前段時間鋪天蓋地的“絕絕子”也讓大家叫苦連天。

想逃,卻發現自己早已成為其中一員:

發朋友圈卡在短短几十字的文案上,開始花錢請人「定製朋友圈」;

線上聊天用梗和表情包不是因為覺得有趣,而是想不出怎麼用文字抒發情緒;

日常溝通時,常常在腦子裡浮現表情包,卻在脫口而出時無法用語言準確表達……

網路用語被現實建構,同時也在建構著現實。

於是便有了這十四萬「文字失語者」的相見恨晚,集體進行“語言能力復健”,擺脫流行語和梗,更精準恰當的表達自己。

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文字能力者的回帖被視作是“進組扶貧”,扶的是語言表達的貧瘠;

進組詢問求助的人,也調侃性地稱自己為“文盲”。

復健之前,不妨也來自檢一下,回答以下三個問題,看看自己有沒有文字失語症。

第一題:什麼詞能代替「凡爾賽」?

第二題:如何用比較正規的語言表達「割韭菜」?

第三題:「YYDS」怎麼用其他的語言表達?

感覺如何?

這些,都是文字失語的代表性病症,也是當代年輕人正在求助的問題。

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第一題「凡爾賽」,就把不少病友難住了。

大家都開始回憶在凡爾賽文學沒火之前是怎麼說話的。

最後,病友認為最貼合凡爾賽含義的是「明貶暗褒」,嘴上說著自己這不好那不好,實則都拿很好的東西拿出來炫耀。

第二題「割韭菜」,病友給出了很多代替詞彙,「剩餘價值被剝削」、「竭澤而漁」、「洗腦需求,控制供給」……

但並沒有討論出一個比較精準的用詞,各有各的理解。

第三題「YYDS」的解析空間就更大了,作為近期最流行的形容詞,病友們紛紛表示詞義太模糊、一成不變。

如果想形容一個人業務能力很好,可以說業務絕佳、素質過硬;

想形容東西好吃可以說入口即化、絲滑綿軟;

想形容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可以說蕙質蘭心,不同流俗……

當然,語言用法博大精深,以上答案僅供參考。

求助以外,病友還開始刻意的練習與積累乾貨,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有人為職場線上溝通出謀劃策,幫助大家擺脫「好滴」加「~」、「」的怪圈;

有人為朋友圈配文出謀劃策,總結了「好好說話式」朋友圈方法論;

有人帶著病友進行刻意練習,啟用自行組織語言的能力……

小學畢業十幾年了,我再次置身語文課堂,聽老師講解各類成語釋義與作文用詞,這感覺有些魔幻,有些微妙,也有些令人唏噓。

不可否認的是,表情包和流行語在網際網路語境的表達中依然非常的重要,一昧的抵制和反對只會讓人的表達顯得生硬,作用並不積極。

年輕人們開始「語言復健」,只因不願丟棄自如使用語言的能力。

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病因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我分析過無數個網際網路流行梗的破圈原理,今天就反其道而行之,來分析分析大家被「梗」住的原因。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患上了文字失語症?

01 媒介變遷

從圖文到影片,甚至VR互動,媒介變遷在梗文化的使用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人們追求更沉浸的體驗,與效率更高的快樂。

所有的資訊都被碎片化與感官化,深度的閱讀變得更困難。

圖片與影片的表達,讓人們的不再有時間去感受與輸入更深刻的詞句,自然而然地去選擇效率更高的表達如YYDS。

與此同時,各大媒體也不得不使用更流行更簡短的語錄去引人注目,短影片領域也開始不斷對「梗文化」進行二創。

久而久之,便逐漸替代主流表達,引發了大規模的失語現象。

這種感覺就像習慣電腦打字以後的提筆忘字,成為了這個時代進階性的社會病。

02 梗的社交性質

文字的失語,更多時候是在社交中被動發生的。

人們在分析「梗文化」時,總喜歡將其稱作「社交貨幣」。

《瘋傳》中對社交貨幣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就像人們使用貨幣能買到商品或者服務一樣,使用它可以獲得家人、朋友、同事更多的好評和更積極的印象。

在梗文化中,「社交貨幣」的性質更多體現在其所創造的話題中。

所有的交流都是必須要有話題進行支撐,否則是無法進行下去的。

比如年年流行的知名“爛梗”——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

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奶茶梗包含了極大的資訊量與話題,這也正是爛梗也能火的原因。

諸如YYDS(永遠的神)、SRDS(雖然但是)、絕絕子,也是如此。

不理解,就看不懂大家說話,無法快速找到共鳴,也無法參與話題。

為了合群,只能被動地去學習與使用。

03 使用者使用習慣

從使用習慣的角度來說,使用者需要能夠最快速表達內心的途徑,具體表現為——轉發。

資訊如潮的現下,從熱梗到表情包,從影視作品截圖到他人文案,所有可見的表達都可以被借用。

表達開始變得簡單了起來,多數人的語言輸出全靠轉發,配上無數個“哈哈哈哈哈”、“我本人”……

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我們習慣了去用別人的眼睛觀察世界,用流行的文化規範自身。

可如果一直說別人的話,慢慢就會失去表達自我的能力,失語在所難免。

別再YYDS了!14萬年輕人患上這種病……

寫在最後

我不討厭表情包和梗,相反,我非常喜歡研究各種有意思的表情包和梗。

從實用的角度來說,梗也可以給線上溝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幫助我們更快速的表達螢幕背後的情感與溫度,是非常棒的工具。

文字復健的興起自然不是為了抨擊這樣的便利。

提出這一點,只是為了提醒各位衝浪er:當輕而易舉變成習慣,背後必有其代價。

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寫道:“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

語言是我們思考世界的工具,是值得鑽研與品味的,而「文字失語」正在慢慢地殺死我們的表達欲。

不要失去活用語言的能力,才是文字復健的意義。

可以「重要的話說三遍」,更可以「一言難盡意,三令作五申」;

可以「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更可以「君莫欺我不識字,人間安得有此事」;

可以「明明能靠臉吃飯,偏要靠才華」,更可以「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才智」……

看,我們明明有很多種表達方式嘛!

那麼,祝各位都能開心用梗,也能好好說話。

作者|關關

編輯|不辣 王小疼

設計|

Nagisa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