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宇弒母動機新解4類媽媽不適合把孩子當朋友,有你嗎

父母是孩子的精神支柱,最好的老師,也是人生的嚮導,可是當精神支柱倒塌,嚮導迷路呢?

北大才子吳謝宇弒母案,供述的動機竟然不是媽媽管教的嚴格,而是“幫助媽媽擺脫痛苦”。

據交代,父親2010年病逝之後,母親謝天琴一直悶悶不樂,始終走不出喪夫之痛,那時候吳謝宇正在讀高二,他曾經做出了很多嘗試和努力,帶母親出去旅遊散心,許願將來考上大學後,要讓母親過上好的生活。

吳謝宇弒母動機新解4類媽媽不適合把孩子當朋友,有你嗎

但考上北大的喜悅,並沒能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母子每天要通電話,要向媽媽彙報當天的學習。2015年暑假,吳謝宇回到福州實習,母親的情感困擾,終於悄悄地發生了改變。吳謝宇從小受西方哲學的影響,決定選擇一種特殊的方式“一家三口團聚”。他在網上買來了必要的用品,在和母親準備出門的時候,從背後偷偷向母親舉起了啞鈴。但看到母親最後痛苦的樣子,在那一刻吳謝宇改變了想法,不想再尋求一同自殺了。

從複述的整個過程,是真實還是他為自己泯滅人性行為的託詞,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從他們身邊人的描述中,可以肯定的是,吳母的確在丈夫走後負面情緒比較嚴重,而這些情緒也嚴重影響了母子。

據謝天琴的同事講:她性格挺怪的,不愛講話,有點孤僻,感覺沒有交心的朋友,以她這樣的性格帶小孩,孩子的性格有些偏激也是可以理解的。

吳謝宇弒母動機新解4類媽媽不適合把孩子當朋友,有你嗎

在教育中,有人認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跟孩子做朋友。但從吳謝宇母子的經歷來看,有幾類媽媽真的不適合和孩子做“朋友”,特別是不能把孩子“當成知心朋友”。

1、負面情緒重的單親媽媽

婚姻是家庭教育的基礎,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和健康的教育,很多媽媽犧牲了自己的幸福,的確非常不易。如果實在過不到一起,相比較而言,有時候分開對孩子未必就是壞事,關鍵是離婚之後,媽媽如何看待上次婚姻。

說到這一點文章、馬伊俐處理就比較好,就是“和離”,友好和平的離婚,夫妻做不了,還可以做朋友,但是至少不一生都在孩子跟前抱怨另一半,孩子一旦不附和、不認可,就說孩子“沒良心”,這就是把孩子置於痛苦之中,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吳謝宇弒母動機新解4類媽媽不適合把孩子當朋友,有你嗎

2、性格孤僻內向的媽媽

人的負面情緒都需要有一個宣洩口,一個人的性格內向、孤僻,必然就缺少朋友,那麼就很容易把自己最親近的人,當成傾訴的物件。但孩子年齡小的時候,缺少處理人情世故的能力和經驗,不僅幫不到母親,反而會讓孩子面對人生自亂陣腳,做出錯誤的選擇。這種因素在謝天琴母子身上也是很明顯的。

3、喜歡抱怨指責另一半的媽媽

《小歡喜》裡面的宋倩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喜歡把生活的所有不幸,加上自己的人生經驗,一股腦的傾訴給孩子,看似是在跟孩子說“知心話”,實際會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讓孩子在父母之間無所適從, 會給孩子加上無形的道德壓力。

吳謝宇弒母動機新解4類媽媽不適合把孩子當朋友,有你嗎

4、性格急躁的媽媽

這類媽媽管教孩子喜歡直來直去,打罵起來,也是口無遮攔,該說不該說的全部都說出來,自己是爽了,孩子卻成了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

如果是這些媽媽,那就一定不要跟孩子做“知心朋友”,不要什麼心思都讓孩子知道,這反而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